低盐榨菜自然发酵微生物群落动态的变化与功能分析

低盐榨菜自然发酵微生物群落动态的变化与功能分析

论文摘要

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低盐榨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SSCP图谱中11条优势条带进行了切胶回收、克隆测序,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榨菜发酵初期,肠膜明串珠菌为主要的优势菌群;随着腌制环境条件的变化,出现了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在腌制保存后期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为植物乳杆菌和Lactobacillus versmoldensis。总DNA提取采用改进的SDS高盐提取法,微生物多样性较高;采用洗脱液(0.5 M醋酸铵;10 mM醋酸镁;1 mM乙二胺四乙酸,pH 8.0; 0.1%十二烷基硫酸钠)结合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PAGE胶目的DNA片段,简便且回收效率高。为了研究优势乳酸菌在榨菜腌制过程中的功能,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从低盐腌制榨菜中分离到三株乳酸菌L32、L33、L34,经过简单的生理生化试验,发现三株菌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芽孢、接触酶阴性菌株;乳酸纸层析试验结果表明,三株菌均能产生乳酸,属于乳酸菌;葡萄糖产酸产气试验结果表明,L32、L34为同型发酵乳酸菌,L33为异型发酵乳酸菌;三株菌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L32为弯曲乳杆菌,L33为嗜柠檬酸明串珠菌,L34为植物乳杆菌,与SSCP方法得到的优势乳酸菌基本一致。三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生长pH均为6.5,培养6 h即进入稳定期,在0-8%的盐度下均能生长。研究了榨菜低盐腌制工艺的品质特性变化,榨菜腌制过程中pH值始终呈下降趋势,由初始pH 6.0开始下降,最后稳定在pH 3.7左右;乳酸菌数量经历了一个先急速上升,在第10天达到峰值3×108cfu/mL后逐渐减少,最后稳定在1×108 cfu/mL左右的过程;亚硝酸盐含量也呈现出先急速上升,在第3天达到峰值8.39 mg/kg后快速下降,之后趋于平缓,最后稳定在1 mg/kg左右。L32、L33、L34三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将MRS液体培养基pH调至各乳酸菌发酵液终点pH,抑菌圈直径较原发酵液只下降30%左右,说明在发酵液中最主要的抑菌物质是乳酸;将各乳酸菌发酵上清液经过氧化氢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圈直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除乳酸外,发酵液中还含有过氧化氢、细菌素等抑菌物质。综上所述,乳酸菌是榨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的优势菌群,对于榨菜发酵及其品质特性变化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乳酸菌发酵产酸,降低制品pH值;减少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对有害微生物及某些杂菌的抑制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腌制蔬菜发展现状
  • 1.1.1 腌制蔬菜简介
  • 1.1.2 问题与现状
  • 1.1.3 发展趋势
  • 1.2 榨菜研究进展
  • 1.2.1 榨菜简介
  • 1.2.2 研究概况
  • 1.3 传统方法研究榨菜中的微生物
  • 1.3.1 研究概况
  • 1.3.2 榨菜中的乳酸菌
  • 1.3.3 问题与现状
  • 1.4 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榨菜中的微生物
  • 1.4.1 SSCP 方法简介
  • 1.4.2 研究概况
  • 1.4.3 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
  • 1.5 腌制榨菜中乳酸菌的功能
  • 1.5.1 乳酸菌简介
  • 1.5.2 乳酸菌发酵榨菜机理
  • 1.5.3 乳酸菌的抑菌特性
  • 1.5.4 腌制蔬菜中的亚硝酸盐
  • 1.6 立题的背景与研究目的
  • 1.6.1 立题背景
  • 1.6.2 研究目的
  • 2 SSCP 法分析榨菜腌制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原料
  • 2.1.2 主要材料及试剂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1.4 SSCP 分析
  • 2.1.5 回收条带的克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基因组DNA 提取结果
  • 2.2.2 PCR 扩增结果
  • 2.2.3 SSCP 结果
  • 2.2.4 测序结果
  • 2.2.5 群落中部分微生物的功能分析
  • 2.3 讨论
  • 2.3.1 DNA 提取方法
  • 2.3.2 PCR 反应条件
  • 2.3.3 酶切方法
  • 2.3.4 银染方法
  • 2.3.5 PAGE 胶回收方法
  • 2.4 本章小节
  • 3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基本特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原料
  • 3.1.2 主要材料及试剂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3.1.4 低盐榨菜的腌制
  • 3.1.5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保存
  • 3.1.6 乳酸菌初步鉴定
  • 3.1.7 乳酸菌的分子鉴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乳酸菌的初步鉴定
  • 3.2.2 乳酸菌的分子鉴定
  • 3.2.3 乳酸菌的生长特性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节
  • 4 乳酸菌在榨菜腌制中的作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原料
  • 4.1.2 主要材料及试剂
  • 4.1.3 主要仪器设备
  • 4.1.4 乳酸菌数量的测定
  • 4.1.5 pH 测定
  • 4.1.6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4.1.7 乳酸菌抑菌特性的研究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乳酸菌计数及pH 变化分析
  • 4.2.2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结果
  • 4.2.3 乳酸菌抑菌试验结果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节
  • 5 结论和建议
  • 5.1 实验结论
  • 5.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5.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宁波榨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J]. 宁波农业科技 2018(02)
    • [2].不同榨菜的品种比较试验[J]. 中国果菜 2019(11)
    • [3].榨菜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园艺 2020(03)
    • [4].模糊数学评价煮烫处理后的榨菜质构[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6)
    • [5].不同土壤改良剂在榨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7)
    • [6].余姚市本地榨菜中铝含量及来源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14)
    • [7].1元一包的榨菜不起眼,他却做出11亿的大生意![J]. 中国盐业 2017(21)
    • [8].榨菜的分拣包装:机器人助力食品生产实现最高效益[J]. 今日制造与升级 2018(03)
    • [9].小榨菜 大产业——科技引领重庆榨菜产业壮大[J]. 植物医生 2017(01)
    • [10].如何对榨菜进行合理浇水[J]. 科学种养 2017(02)
    • [11].不同地区产榨菜产品品质的比较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04)
    • [12].保藏条件对低盐方便榨菜品质及保藏特性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3)
    • [13].4个榨菜品种经济性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7)
    • [14].腌制榨菜皮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分析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17(05)
    • [15].榨菜行业废水处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食品工业 2017(05)
    • [16].青菜头的大产业:民国时期重庆地区榨菜的产与销[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7].榨菜种植与深加工技术探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5)
    • [18].重庆市涪陵区免耕连作榨菜栽培技术示范[J]. 南方农业 2017(19)
    • [19].榨菜种植与冬榨菜加工技术分析[J]. 山西农经 2017(16)
    • [20].龙沙镇榨菜无公害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 2017(13)
    • [21].抗抽薹榨菜新品种涪杂8号[J]. 农村百事通 2017(18)
    • [22].有故事的榨菜[J]. 中华手工 2015(12)
    • [23].家庭风味榨菜的制作[J]. 湖南农业 2016(01)
    • [24].榨菜中亚硝酸盐提取工艺的研究[J]. 福建质量管理 2016(01)
    • [25].晒制风脱水榨菜工艺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6(02)
    • [26].风味方便榨菜加工技术[J]. 乡村科技 2016(01)
    • [27].大棚葡萄套种榨菜高效种植技术[J]. 中国果菜 2016(04)
    • [28].机收榨菜 十年梦圆[J]. 宁波通讯 2016(10)
    • [29].榨菜新品种比较试验[J]. 上海蔬菜 2016(03)
    • [30].榨菜无公害高产集成技术[J]. 上海蔬菜 2016(03)

    标签:;  ;  

    低盐榨菜自然发酵微生物群落动态的变化与功能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