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慢性病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救济对象不同,近年来,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无业或失业人员已成为“低保户”的主体。低保制度在帮助弱势群体摆脱贫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低保制度不合理,会降低低保人员的就业动机,不利于他们积极寻求就业。绝大部分建立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国家对不同的救助对象都规定了不同的救助期限,即对无劳动能力者实施长期救助,对有劳动能力者实施短期救助,其目的是防止低保对象过多依赖救助。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北京市朝阳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未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法、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同时运用社会保障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探讨,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对策。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有劳动能力低保人员现状的实证分析,总结低保人员未就业的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工作福利制和国内其他城市针对有劳动能力低保未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做法,从而提出促进有劳动能力低保人员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 研究的目的1.1.2 研究的意义1.2 相关理论综述1.2.1 国外低保制度研究综述1.2.2 国内研究综述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 相关概念界定1.3.2 结构框架1.3.3 研究方法2 北京市朝阳区低保人员现状实证分析2.1 北京市朝阳区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低保人员现状分析2.1.1 性别与年龄因素2.1.2 文化程度因素2.1.3 专业技能因素2.1.4 零就业家庭比重因素2.1.5 未就业原因因素2.1.6 未就业时间因素2.2 社会环境因素现状分析2.2.1 就业培训因素2.2.2 择业选择因素2.2.3 求职途径因素2.3 已实现就业的低保人员现状比较分析2.3.1 工种情况2.3.2 收入情况3 低保人员未就业问题及成因分析3.1 低保政策制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1.1 低保分类救助制度不完善3.1.2 就业收入折扣方式不合理3.1.3 就业对低保的比较效益低3.1.4 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漏洞3.1.5 差额补助法存在弊端3.1.6 三条保障线之间缺少相应衔接3.1.7 激励就业的政策手段单一3.1.8 某些政策在执行中有待落实3.2 监管和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2.1 低保动态管理难度大3.2.2 监督管理缺乏相应治理措施3.2.3 工作人员的保障与协调不够3.2.4 低保家庭收入难以核查和监控3.3 低保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3.1 低保人员就业竞争力较低3.3.2 低保人员就业观念陈旧3.3.3 低保人群对相关政策知晓率低3.3.4 低保家庭生活存在困难4 国内外针对低保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做法4.1 国内针对有劳动能力低保人员再就业值得借鉴的做法4.2 发达国家工作福利制对低保人员就业的启示和借鉴4.2.1 国外救助制度改革中的工作福利制建立的原因4.2.2 工作福利制度的特点4.2.3 工作福利制的具体规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4.2.4 工作福利制对促进我国低保人员就业的启示5 促进低保人员就业的对策和建议5.1 针对政策宣传和指导的对策与建议5.2 针对促进就业监管与服务的对策与建议5.3 针对低保未就业人员的对策建议6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6.1 论文的创新点6.2 论文的不足致谢参考文献附录附录A附录B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社会保障论文; 社会救助论文;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论文;
有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人员未就业问题研究 ——以北京市朝阳区实证分析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