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突破了传统的食用菌诱变方法,通过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鸡腿菇。结果显示:诱变效果显著,其正突变率相对较高,突变谱宽,同时也验证了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鸡腿菇菌丝体细胞的可行性。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将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应用于鸡腿菇生物效应的研究,为获得优质、高产的鸡腿菇菌株提供了较佳的注入参数,为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拓展了离子注入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和工业微生物中的研究与应用范围。本研究,首先以发酵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对鸡腿菇液体深层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其次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固体培养基,并对鸡腿菇在最适温度下的长速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对鸡腿菇菌丝进行了多批次的离子注入实验。发现鸡腿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发酵生物量随剂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W型”曲线变化。胞外多糖含量随剂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马鞍型”曲线变化。其中剂量为6×1015N+/cm2的菌株生长速度,发酵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69%,14.44%和9.59%,可以认为,在此剂量下,鸡腿菇菌丝体细胞发生正突变率较高,所以我们确定剂量6×1015N+/cm2为鸡腿菇最佳氮离子注入剂量。分别将正突变率较高的菌株J6(剂量为6×1015N+/cm2)和负突变率较高菌株J10(剂量为10×1015N+/cm2)的菌株做出菇实验,结果J6第一茬菇的平均生物转化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4.84%,发菌期缩短了5d,而J10第一茬菇的平均生物转化率比出发菌株降低了23.95%,发菌期延长了15d。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发展概况1.1.1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1.1.2 低能离子注入的生物学效应1.1.3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应用进展1.2 鸡腿菇的研究概况1.2.1 鸡腿菇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1.2.2 鸡腿菇液体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3.1 目的1.3.2 内容第二章 鸡腿菇液体深层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2.1 引言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2.2.1 试验材料2.2.2 斜面PDA2.2.3 平板PDA 加富培养基2.2.4 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2.2.5 仪器及设备2.3 培养方法2.4 分析方法2.4.1 菌丝干重测定2.4.2 PH 值2.4.3 胞外多糖测定2.4.4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2.5 结果与分析2.5.1 碳源对鸡腿菇深层发酵的影响2.5.2 氮源对鸡腿菇深层发酵的影响2.5.3 接种量对鸡腿菇深层发酵的影响2.5.4 初始PH 值对鸡腿菇深层发酵的影响2.5.5 温度对鸡腿菇深层发酵的影响2.5.6 装液量对鸡腿菇深层发酵的影响2.5.7 鸡腿菇深层发酵过程曲线2.6 讨论第三章 鸡腿菇菌丝培养和生长的研究3.1 引言3.2 实验材料3.2.1 实验材料3.2.2 供试培养基3.3 实验方法3.3.1 不同碳源对鸡腿菇母种菌丝生长的影响3.3.2 不同氮源对鸡腿菇母钟菌丝生长的影响3.3.3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对阿魏菇母种茵丝生长的影响3.3.4 菌块的制备与培养3.3.5 菌丝最佳温度生长速度的测定3.4 实验结果3.4.1 不同碳源对鸡腿菇母种菌丝生长的影响3.4.2 不同氮源对鸡腿菇母种菌丝生长的影响3.4.3 不同优化培养基对鸡腿菇母种菌丝生长的影响3.4.4 鸡腿菇菌丝在最适温度下的生长速度的测定3.5 讨论3.5.1 碳源讨论3.5.2 氮源讨论3.5.3 正交讨论3.5.4 最适温度下的生长速度测量讨论+离子注入鸡腿菇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第四章 N+离子注入鸡腿菇生物学效应的研究4.1 引言4.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4.2.1 离子注入机装置简介4.2.2 供试菌种4.2.3 优化固体培养基4.2.4 优化液体培养基4.3 实验方法4.3.1 注入前的准备+离子注入与样品处理'>4.3.2 N+离子注入与样品处理4.3.3 生长速度的测量与计算4.3.4 注入后培养4.3.5 发酵培养4.3.6 分析方法4.4 实验结果与分析4.4.1 注入剂量与鸡腿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关系4.4.2 真空效应的验证+离子注入剂量与鸡腿菇菌丝发酵生物量的关系'>4.4.3 N+离子注入剂量与鸡腿菇菌丝发酵生物量的关系+离子注入剂量与鸡腿菇胞外多糖的关系'>4.4.4 N+离子注入剂量与鸡腿菇胞外多糖的关系4.5 小结与讨论第五章 出菇试验5.1 引言5.2 制种5.3 栽培料的配制5.4 制袋接种5.5 覆土出菇及采收5.6 出菇结果及生物学效应的对比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6.1 结论6.2 建议参考文献附图发表论文目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鸡腿菇论文; 离子注入论文; 发酵论文; 生物学效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