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朱悦,杨宏伟[1](2021)在《血液灌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损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7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肌肉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昏迷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1周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肾功能水平(尿素氮、肌酐和尿酸);治疗前、治疗72 h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TNF-α、IL-6、IL-8)与氧化应激水平(SOD、LDH);两组临床治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平均昏迷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气指标、肾功能水平、炎性因子水平与氧化应激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周后血气指标、肾功能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2 h后炎性因子水平与氧化应激水平均优于治疗前,试验组TNF-α、IL-6、IL-8、LDH均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治愈率为96.91%,高于对照组的85.57%,并发症发生率为6.19%,低于对照组的17.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能有效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呼吸功能、肾功能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张志远[2](2021)在《碘解磷定持续泵点联合血液灌流对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及hs-CRP变化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及探讨碘解磷定持续泵点联合血液灌流对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及hs-CRP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ICU收治的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洗胃、导泻等一般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品静脉注射、碘解磷定静脉持续泵点,观察组获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同时联合血液灌流。以碘解磷定的用量、hs-CRP、清醒时间、胆碱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好转率方面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血液灌流组及非灌流治疗组在性别比例,年龄、毒物毒性、服药剂量、就诊时间、血浆治疗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灌流组的碘解磷定用量少于非灌流治疗组用量(P<0.05)。两组入院后即刻血清胆碱酯酶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灌流组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少于非灌流治疗组(P<0.05)。血液灌流组与非灌流治疗组在入院时hs-CRP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相应治疗后血液灌流组的hs-CRP水平较非灌流治疗组低(P<0.05)。血液灌流组的清醒时间少于非灌流治疗组(P<0.05)。血液灌流组的住院时长小于非灌流治疗组的住院时长(P<0.05)。血液灌流组好转率达91.3%,非灌流组好转率为96.3%,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碘解磷定持续泵点联合血液灌流对重度有机磷中毒具有较好的疗效。2.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经血液灌流治疗后能显着减少特效解毒药的用量,促进胆碱酯酶的恢复,减少患者昏迷的时长,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长。3.血液灌流能够有效清除有机磷中毒患者体内高浓度的毒物,降低血液中hs-CRP的含量,减轻毒物对脏器组织的炎性损害,防止疾病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更严重的情况进展,有助于患者康复。
刘婷婷[3](2021)在《血液灌流对毒物清除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中毒患者在血液灌流前后血中毒物血药浓度变化情况,量化HP对毒物的清除效果。同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可能因素和脏器损伤指标进行分析、归纳,依据毒物种类不同制定合理的灌流方案,能早期把握病情进展及评估预后,以期达到提高治愈率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山东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排除及纳入标准筛查后,共有165例临床病例资料入组。其中包括有机磷类79例(47.88%),敌草快28例(16.97%),草铵膦26例(15.76%),草甘膦32例(19.39%)。应用EXCEL表格收集指标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灌流前后相关血药浓度、各脏器损伤标志物等。应用EXCEL表格所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有理论频数小于1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有机磷79例有机磷中毒病例中,包括毒死蜱9例,敌敌畏44例,甲拌磷8例,辛硫磷10例,氧化乐果8例。总病死率为30.4%。共6例患者入院前中毒时间≥48h。单次血液灌流后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有机磷药物浓度(P<0.05),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对血中有机磷的清除效果增大(P<0.05)。经3次HP后降低血液中有机磷总浓度变化为100(85.7,100.0)%。死亡组患者在入院当日即出现肺、心脏、肾脏、胰腺多器官损伤情况。在第2次复测CHE较首次是否升高这一研究指标上,存活组CHE升高人数>死亡组(P<0.05)。敌草快28例中毒病例,病死率为42.9%。共4例入院前中毒时间≥24h。首次HP前后血药浓度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在入院当日即出现心脏、肝脏、肾脏及胰腺多器官损伤情况,并且多在住院前24小时内死亡。16例存活者共47份胸部CT报告中,有41份表现为正常或轻度肺渗出。所有患者出院前肺部渗出性改变均较前减轻,并且均无重度渗出及典型肺间质纤维化情况。草甘膦32例中毒病例,病死率为3.125%。有6例患者就诊前时间≥24小时。单次血液灌流后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草甘膦药物浓度(P<0.05),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对血中草甘膦的清除效果增大(P<0.05)。经3次HP后降低血液中草甘膦总浓度变化为100.0(97.13,100.0)%。草铵膦26例中毒病例,病死率为3.8%。有6例患者就诊前时间≥24小时。单次血液灌流后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草铵膦药物浓度(P<0.05),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对血中草铵膦的清除效果增大(P<0.05),经3次HP后降低血液中草铵膦总浓度变化为92.29(85.49,97.32)%。研究结论1.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液中有机磷、草甘膦、草铵膦及敌草快成分。通过分析前3类血药浓度资料得出,入院前2日内的3次血液灌流能基本清除血中毒物,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HP对血中毒物清除效果增大。2.及时、准确毒物检测能个体化指导血液灌流时机,会减少该项血液净化技术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治疗费用,有助于提升中毒患者的救治存活率。3.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入院当日可出现MODS。入院第3日复测CHE升降趋势能评估患者预后,未升高者提示患者预后不良。4.重度敌草快中毒患者在入院当日可出现MODS。单纯敌草快中毒可能不会导致典型肺间质纤维化,在中毒初、中期肺组织的渗出性改变可在中毒后期逐渐吸收、消散。5.部分入院前中毒时间超过24h的有机磷、草甘膦、草铵膦及敌草快中毒患者,在入院后仍需接受血液灌流治疗。
唐启令,丁月霞,郑文文,王菲[4](2020)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及解毒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为提高临床救治率,多种新型治疗方法在临床得到认可。本研究就AOPP的中毒机制,经典药物胆碱酯酶复活药、抗胆碱能药的应用近况,其他类药物的新型应用如脂肪乳及血液净化治疗、中西医联合疗法作一综述,全面阐述这些药物及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取得的疗效。
卢亚静[5](2020)在《有机磷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配合急救护理对其临床转归指标及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对机磷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期间实施急救护理对其临床转归指标及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019年12月收治的63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行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转归指标及全血胆碱酯酶活力(AchE)变化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AchE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chE有所上升,而观察组AchE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经急救护理后,AchE恢复至正常值70%以上的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3.94%)显着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3.94%)显着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对有机磷中毒患行血液灌流治疗期间配合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临床转归,提高患者AchE值,并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明浩,张伟,简伟明,赵顺忠,任彬,王伯良[6](2020)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和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检索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1月4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分类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的合并效应量分别以风险比(RR)和加权均数差(WMD)表示。应用Review Manager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5. 1软件分析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1 504例患者,其中血液灌流组754例,常规治疗组7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血液灌流组患者存活率显着提高(RR=1. 19,95%CI 1. 13~1. 26,P <0. 000 01),死亡率(RR=0. 37,95%CI 0. 26~0. 52,P <0. 000 01)和中间综合征发生率(RR=0. 31,95%CI 0. 20~0. 49,P <0. 000 01)显着下降,住院时间(WMD=-4. 92 d,95%CI-6. 13~-3. 72 d,P <0. 000 01)和胆碱酯酶恢复时间(WMD=-2. 58 d,95%CI-3. 16~-1. 99 d,P <0. 000 01)显着缩短。各研究中均未见患者在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发生过敏、出血、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以及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血液灌流治疗ASOPP非常安全,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和中间综合征发生率,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和胆碱酯酶恢复时间。
张海晖,刘世专,黄炳才,陈时松,黄业枢[7](2020)在《血液灌流疗法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血液灌流疗法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抢救,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抢救的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意识恢复时间;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51.47±10.29)min短于对照组的(67.82±14.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BUN、Scr水平分别为(63.04±18.27)U/L、(57.41±14.86)U/L、(14.26±2.19)mmol/L、(372.05±40.79)μmol/L;对照组分别为(82.45±19.31)U/L、(74.92±16.67)U/L、(16.73±2.57)mmol/L、(428.43±51.07)μmol/L。两组ALT、AST、BUN、S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K-MB、cTnI、cTnT水平分别为(32.65±9.18)U/L、(0.33±0.11)μg/L、(0.36±0.12)μg/L;对照组分别为(46.19±12.37)U/L、(0.46±0.14)μg/L、(0.51±0.16)μg/L。两组CK-MB、cTnI、cTn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用于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可加快其苏醒,减轻肝、肾、心肌损害。
王嫣[8](2019)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SOP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收治的62例ASOPP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符合ASOPP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HP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治疗前APACHEⅡ评分、胆碱酯酶活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出现并发症情况和死亡率等。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5d生化指标(胆碱酯酶、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msis factor,TN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并初步分析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毒量、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和中毒药物种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胆碱酯酶活力、血淀粉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d、5d胆碱酯酶活力均显着高于治疗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内的TNF-a、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衰竭和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死亡患者年龄、服毒剂量、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APACHEⅡ评分显着高于存活患者(P<0.05),死亡患者治疗前胆碱酯酶活力显着低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UTI联合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不仅能快速清除有毒物质,而且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脏器功能,减少MODS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患者年龄、服毒剂量、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APACHEⅡ评分、治疗前胆碱酯酶活力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抢救中应给予重视。
朱丽萍,赵琳琳[9](2019)在《早期血液灌流联合CVVP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机磷是我国种植业常用的一种农药产品,对人畜均有剧烈毒性。由于我国目前对有机磷农药缺乏有力的监管,人们获取该有毒危险品的途径简单,所以每年发生有机磷中毒的人数较多[1]。重度有机磷中毒可引发呼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危害极大。虽然胆碱酯酶复能剂、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有效提高了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愈率仍较低,最高仅80%[2]。血液净化治疗是抢救急性及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常用
王兴义[10](2019)在《两种血液灌流器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两种不同血液灌流器即炭肾灌流器与树脂灌流器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急诊科监护室行血液灌流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以选择不同血液灌流器分为炭肾组与树脂组。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洗胃、导泻,早期给予足量胆碱受体拮抗剂和胆碱酯酶复能剂治疗,同时依据病情进行相应对症治疗。将患者一般资料、中毒至洗胃时间、血液灌流前后的全血胆碱酯酶和血小板、转氨酶、住院天数、转出监护室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是否死亡等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炭肾组和树脂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毒物毒性分类、中毒剂量、中毒至洗胃的时间、中毒至使用解毒剂时间以及中毒至血液灌流的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患者在行血液灌流次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脂组患者在戊乙奎醚和氯解磷定等药物用量方面均小于炭肾组(P<0.05),与行血液灌流次数无关;树脂组在机械通气比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转出监护室时间及住院花费等均小于炭肾组(P<0.05)。树脂组的胆碱酯酶活力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明显高于炭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脂组的血小板水平损伤程度在治疗后较炭肾组均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树脂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改善程度高于炭肾组(P<0.05)。进一步对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次数分层分析,经过1次和2次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树脂组的胆碱酯酶活力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明显高于炭肾组(P<0.05);经血液灌流3次后树脂组的胆碱酯酶活力在治疗第5天明显高于炭肾组(P<0.05)。经过1次血液灌流治疗的树脂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仅在第7天时较炭肾组高(P<0.05);经过2次血液灌流治疗后,树脂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与炭肾组患者比较在第1天、第3天与第7天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血液灌流3次后,树脂组患者血小板水平损伤均小于炭肾组患者血小板水平(P<0.05)。经2次血液灌流治疗后树脂组患者谷丙转氨酶在治疗后第3天、第5天低于炭肾组(P<0.05)。经3次血液灌流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比较,树脂组患者在治疗后仅第3天低于炭肾组相(P<0.05)。经过1次血液灌流治疗后的第3天时,树脂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较炭肾组肝功能损害较轻(P<0.05);经过2次血液灌流治疗后,树脂组在治疗的第3天、第5天和第7天时的谷草转氨酶低于炭肾组(P<0.05);经过3次血液灌流治疗后,树脂组在治疗的第3天时的谷草转氨酶低于炭肾组(P<0.05)。除机械通气外,树脂组在治愈率高于炭肾组、IMS的发生率方面低于炭肾组(P<0.05),但在迟发型神经病变与死亡率方面与炭肾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树脂灌流器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炭肾灌流器。与炭肾灌流器相比,应用树脂灌流器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以减少抗胆碱拮抗剂和解毒剂使用剂量,缩短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减少对血小板水平影响;并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监护室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
二、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血液灌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抢救情况与住院时间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水平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2.6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
2.7 两组临床治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2)碘解磷定持续泵点联合血液灌流对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及hs-CRP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诊治研究进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血液灌流对毒物清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工具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质量控制及伦理学审批 |
2.3 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3.1 有机磷 |
3.1.1 患者一般资料 |
3.1.2 血液灌流对有机磷血药浓度影响 |
3.1.3 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比较 |
3.2 敌草快 |
3.2.1 患者一般资料 |
3.2.2 血液灌流对敌草快血药浓度影响 |
3.2.3 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比较 |
3.2.4 敌草快中毒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分析 |
3.3 草甘膦 |
3.3.1 患者一般资料 |
3.3.2 血液灌流对草甘膦血药浓度影响 |
3.3.3 患者首次抽血化验结果 |
3.4 草铵膦 |
3.4.1 患者一般资料 |
3.4.2 血压灌流对草按膦血药浓度影响 |
3.4.3 患者首次抽血化验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有机磷 |
4.1.1 血液灌流对有机磷清除效果分析 |
4.1.2 相关预后分析 |
4.2 敌草快(DQ diquat) |
4.2.1 血液灌流对敌草快清除效果分析 |
4.2.2 相关预后分析 |
4.2.3 敌草快对肺的影响 |
4.3 草甘膦及草铵膦 |
4.3.1 血液灌流对草甘膦、草铵膦清除效果分析 |
4.3.2 草甘膦及草铵膦中毒患者早期脏器损伤情况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有机磷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配合急救护理对其临床转归指标及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3 护理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相关转归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比较 |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6)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 |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2.3 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存活率 |
2.4.2 死亡率 |
2.4.3 中间综合征发生率 |
2.4.4 住院时间 |
2.4.5 胆碱酯酶恢复时间 |
2.5 发表偏倚 |
2.6 安全性 |
3 讨论 |
(7)血液灌流疗法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意识恢复时间比较 |
2.2 两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
2.3 两组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
3 讨论 |
(8)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主要仪器试剂和实验室检测指标 |
2.3 研究方法 |
2.4 治疗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比较 |
3.3 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炎症介质比较 |
3.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比较 |
3.5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
3.6 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语词表 |
致谢 |
(9)早期血液灌流联合CVVP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干预过程 |
1.2.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AST、cTnI、AMS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
2.2 机械通气时间和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
2.3 两组的临床治愈率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10)两种血液灌流器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四、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液灌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损伤的影响[J]. 朱悦,杨宏伟. 中国医学创新, 2021(24)
- [2]碘解磷定持续泵点联合血液灌流对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及hs-CRP变化分析[D]. 张志远.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血液灌流对毒物清除的疗效观察[D]. 刘婷婷. 山东大学, 2021(12)
- [4]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及解毒机制研究[J]. 唐启令,丁月霞,郑文文,王菲. 中国基层医药, 2020(24)
- [5]有机磷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配合急救护理对其临床转归指标及全血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J]. 卢亚静.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07)
- [6]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J]. 张明浩,张伟,简伟明,赵顺忠,任彬,王伯良. 医学综述, 2020(14)
- [7]血液灌流疗法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 张海晖,刘世专,黄炳才,陈时松,黄业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0)
- [8]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观察[D]. 王嫣. 青岛大学, 2019(02)
- [9]早期血液灌流联合CVVP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朱丽萍,赵琳琳.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9(03)
- [10]两种血液灌流器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D]. 王兴义. 宁夏医科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