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属于中大尺度的生态交错带,是我国著名的大兴安岭林区与呼伦贝尔大草原唇齿相依的区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最近十几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交错区林线上移、森林资源缩减,植被退化、草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激烈,并已严重制约当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今,国内有关森林-草原交错区景观结构、功能特征动态变化分析的案例还较少,交错区景观变化的方向和速率,未来景观变化的趋势,以及到目前为止已采取的各项有关森林、草原的保护政策、措施在该区域景观变化中的成效如何,这些问题都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本研究基于GIS与RS相结合的方法,解译并提取了1988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四期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的景观格局空间分布信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17年来研究区内各景观类型之间的面积转移规律与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时空动态趋势,以及交错区景观格局随地形因子的变化规律,并借助与马尔柯夫模型,对交错区未来景观格局变化的方向进行了模拟预测。主要研究结论为:(1)1988~2005年期间,研究区内各景观类型之间转换频繁。其中,林地面积减少量最多,达7858.15km2,动态度最大值为1.89,主要转换为草地与耕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量最多,净增4087.25km2,动态度最大值达到了14.91,增加的面积主要来源于草地和林地。主要景观类型质心向东偏移,其中,林地景观的质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了50.22°大约4.48km;草地景观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了79.96°大约29.93km。(2)景观和类型两种不同尺度下的景观特征指数的分析反映了,随着时间的迁移,研究区景观呈现出破碎化、异质化、多元化逐步增加的趋势;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增多,斑块面积减小,斑块形状越来不规则,分散程度增加,主要景观类型的优势作用越来越不明显的特点。并且,通过景观持续性的研究,研究区景观动态变化的这种趋势仍将进一步的延续。(3)通过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景观格局地形因子分异研究表明:随着海拔、坡度和坡向的变化,研究区景观格局也随之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而且在不同地形因子分级水平下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呈明显地规律性分布。主要景观类型大多分布在海拔4001200米、坡度≤25°的范围之内。(4)基于Markov模型的景观类型之间面积转移规律的模拟预测表明,从2005年到2020年,草地面积所占比例由35.08%下降到了32.529%;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增长幅度最大,到2020年为止,耕地和未利用土地这两种景观类型所占交错带总面积的比例将分别达到7.573%和6.132%。主要景观类型向其他景观类型转移的趋势将仍会延续,但是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工程”、“围栏封育”等一些措施的实施,面积转移的幅度将会逐步减小,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愈加频繁,交错区受到的干扰也在随之增加,进一步加强和实施科学管理、有效保护资源,维护交错区可持续发展将势在必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晋城市农林交错区森林防火工作探讨[J]. 山西林业 2014(04)
- [2].谈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交错区的开发和保护[J]. 山西建筑 2013(23)
- [3].内蒙古东部农牧林交错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0)
- [4].五台县农林交错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当代农机 2013(10)
- [5].忻州市农林交错区森林防火对策研究[J]. 山西林业 2014(05)
- [6].岷江上游藏羌聚落交错区景观格局分析[J]. 科技通报 2020(02)
- [7].川西亚高山林牧交错区土壤动物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10(19)
- [8].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及预测[J].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4)
- [9].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景观持续性分析[J]. 草业科学 2008(03)
- [10].农林交错区景观敏感性分析——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为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01)
- [11].华隆林区农林牧交错区退耕还林还草成效巩固对策分析及建议[J]. 甘肃科技 2013(02)
- [12].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J]. 生态学报 2008(10)
- [13].内蒙古东部农牧林交错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02)
- [14].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3)
- [15].风蚀水蚀交错区黄土粘土矿物特征及环境意义[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1)
- [16].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壤质地及水分关系[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2)
- [17].农林交错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8)
- [18].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分有效性的季节变化[J]. 农机化研究 2012(12)
- [19].藏-羌聚落交错区耕地坡谱与信息熵变化特征[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4)
- [20].海南岛热带针-阔叶林交错区群落环境特征[J]. 林业科学 2014(08)
- [21].内蒙古风蚀水蚀交错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22].水蚀风蚀交错区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水沙响应关系[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03)
- [23].长江下游典型工农业交错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随时间变化特征[J]. 环境化学 2015(10)
- [24].水蚀风蚀交错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5].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形成过程与发育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1)
- [26].水蚀风蚀交错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水温效应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7)
- [27].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关键因子识别[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8)
- [28].寒温带牧林交错区生境复杂度对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9(06)
- [29].湖北省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价值测算[J]. 中国土地科学 2009(08)
- [30].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坡面植被利用对产流产沙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