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市政管理中心广东省韶关市512000
摘要:城市旧城区堤岸加固、改造是我国当前许多城市的防洪建设需要,采用滨河景观建设的手段对生硬堤岸进行有效的改造,以水来造景将景观融入到城市防洪工程及堤岸建设中,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和富有生活乐趣的滨河环境。
关键词:旧城区改造;堤岸;滨水景观;建设项目
引言城市旧城区堤岸改造后滨水景观项目建设是在满足城市防洪建设需求的同时提高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特色,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建设项目。本文主要是以韶关近两年建设的旧堤改造加固及环境改造类工程为例对城市旧城区堤岸改造后滨水景观项目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讨论。
1城市滨水区内涵及特征
1.1城市滨水区内涵
滨水区主要是指城市规划中的一个特定的区域,即与河流、湖泊等水洗相邻的土建工程或者工程建筑,也是指与城镇距离在200m-300m范围内的水系工程。根据与城市相毗邻的水体的不同,又可以将滨水区划分为滨河、滨江、滨湖以及滨海等几个部分。而滨水的另一个概念就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滨水,即由水系和建筑工程构成的工程项目就称之为水系工程,且一般可以分为开发、保护和再开发区域。
1.2城市滨水区景观特征
(1)自然环境特征
滨水区的气候特征与城市偏离滨河区域的气候具有很大差异,绿地以及水域对于环境气候的影响较大,其空气流动容易导致滨水区域空气清新。滨水区域自然环境的优势,也能够使人民摆脱生活压力和烦恼,给人一种全面享受生活的感觉,无高楼遮挡以及湿润的环境能够帮助市民在城市巨大的工作以及生存压力下,取得一篇宁静和和谐。滨水区内声环境是独特的,这样可以帮助人民摆脱城市的喧嚣。滨水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也比较复杂,需要城市市政建设的同时给予更多的关注。
(2)社会环境特征
据研究发现我国任何时期的文化都是从河流地区孕育和发展的,如文化遗迹和构筑物等,遗迹文化古镇威尼斯等水上城市等都给人类的文化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城市滨水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水文活动场所,而且可以根据城市居民的活动需求逐步形成符合当地发展趋势的滨水区开放空间。
2城市滨水区景观项目建设原则
2.1整体优化原则
城市滨水区域的建设应该以城市整体规划为基础,从城市发展来考虑主次对滨河区域的发展和完善进行探讨和分析。滨水区项目建设从整体上看需体现出和谐的整体感,应该按照自然环境的不同以及各部分区域使用功能的不同来分部建设滨水区各部分使用性能和使用用途。从城市滨水区域和城市关系来看,滨水区域应该加强其景观资源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融合,并依照城市发展现有的格局对各个部分进行研究和探讨。所以在对城市滨水区域进行建设时,要加强滨水区域与城市整体规划之间的联系,以期杜绝滨水区域孤立化情况的发生,而且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逐渐加大对于城市交通通达性建设,提高城市化建设与滨水区域的融合。
2.2景观异质性原则
从滨水区自身发展来看,城市滨水区建设必须要强调景观内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和复杂型,即要强调滨水景观的异质性。景观的发展和持续均需要依靠城市的整体规划来进行,而异质化则能够保障滨水景观与城市景观之间的不同特点以及发展主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向多样性和异质化渠道发展。
2.3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主要包涵类型多样、格局多样、形式多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多样性项目建设对于景观存在的必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是滨水景观建设的主要原则,也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管理结果。现今城市化进程过快,使得城市绿化面积大量流失,城市对于环境自适应调节应符合城市居民生活发展需要,并通过多样化的景观配置来满足城市居民各类活动的需求。
3韶关堤岸改造滨水景观项目概述
2016年建设的韶关市小岛片区旧堤改造加固工程市政设施修复优化项目(市区小岛慢行系统建设)、2017年韶关市旧堤改造加固及环境改造工程都为韶关城市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建设宜居城乡、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核心项目。小岛慢行系统建设项目环小岛西起五里亭水厂经海关,北连百年东街、帽峰路,止于五里亭大桥桥头,全线长约9.92公里。旧堤改造加固及环境改造工程建设于帽峰桥至百旺大桥长约10.9km,北江右岸碧水花城段约0.653km,共计11.6km,项目预计2017年年底完工。此两项目均为依托河堤加固工程对小岛、东河、南郊滨河环境与景观提升、功能提升,沿线增设绿道及休闲设施,意为市民打造功能完善、衔接有序、连接便捷、惠及民生、林荫舒适的休闲健身之道,为游客打造三江六岸的观光之道。
4城市旧城区堤岸改造滨河项目建设
“山环水绕”是韶关的城市环境特色,韶关防洪堤岸改造后滨水景观建设主要通过利用加固后增加的河堤空间进行断面形式改造并对原有河堤植物、照明、建筑小品等景观进行提升,增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节点等多种方式,在保证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4.1植物景观建设
城市旧城区堤岸进行改造过程中遵循尽量保留原有植被特别是大型乔木的原则,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的根据现状植物生长予以调整并通植物自然地形过渡加高后堤岸及原有河堤平台的高差。在植物品种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依形就势,体现生态性、多样性和地域性,使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常绿、落叶树搭配合理,注重色彩、季相变化。选取适应河堤环境生长的乔灌木品种,为营造多样的滨水景观,不仅广泛种植市花杜鹃同时种植各类花色的乔灌木,如:黄槐、红花紫荆、大腹木棉等。
4.2照明景观建设
改造过程中将小岛片区及东河、南郊堤顶灯予以更换统一形式,通过广场、景观节点等不同分区不同的形态、造型以及色度的调试的照明景观,形成夜景明与暗的空间变换,树、石、建筑的形态结构通过光影的配合得到了整体的表现。此外,还通过河堤外的彩色灯带勾勒出美丽的河岸线,通过灯光阶梯打造“韶乐广场亲水平台”的户外剧场。
4.3生态环境建设
堤岸改造后景观建设以生态位主轴,结合堤防,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以及周边建筑、休闲设施,打造人文历史、生态自然、健身休闲景点,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模式。通过“水”、“山”等生态元素的引入,将景观斑块、绿道序列组合,突出蜿蜒的浈江、武江自然水体,体现浓郁地域文化的“银杏广场”、“北江源广场”等景观节点。
4.4慢行系统建设
韶关市旧堤改造加固后环境提升类项目,通过河堤加固拓宽的部分空间将堤岸断面形式予以调整,将非机动车道转化成慢行系统形式与河堤景观融为一体,通过“绿道”将“九龄园”、“双江环碧”等韶关三江六岸滨水景观串联起来。
5结论
在小岛慢行系统的绿道上,不少市民在散步,也有年轻人结伴前来骑
行。市民说:“静静流淌的河水,宽敞了整洁干净的河堤,绿树成荫、花卉成行,步行其中心旷神怡。”韶关在城市旧堤岸加固、改造的基础上对城市滨河景观进行项目建设,通过生态植被、照明、绿道、人文等项目建设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的同时提升滨水景观。
参考文献:
[1]陈生,付钟生,李兵.肥城市大汶河滨河景观大道建设探索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7):145-146.
[2]刘引鸽,宋军林,文彦君.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建设评价与安全管理:以宝鸡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5):57.
[3]张芸.浅析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的发展[J].现代园艺(下半月),2017(8):112-114.
[4]黄存平.柳州市防洪堤岸建设与城市生态景观的协调发展[J].大众科技,2008(9):84-85.
[5]刘兴华,赵杰斐.汉中市城市防洪工程及堤防景观建设的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5):245.
作者简介:
王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为韶关市市政管理中心,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管理工作,现职称为风景园林设计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