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之道。中国的治水历史与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其中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历来是中国治水事务中最为紧要的方面。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持续的人口增长和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加剧了水资源利用的竞争性和水环境的恶化,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提高其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第一要务。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快速推进,引入市场机制、创新配置手段来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思路,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认同。水权和水市场自然被视为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问题是,在交易成本普遍存在的现实世界,农业水资源具有自然流动性、生命资源、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等多重属性,决定了完全界定产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总有难以界定的权利留在“公共领域”,因而,水权及其交易市场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主要问题;相对的,由一定的组织和集体行动协调机制将剩余权利所蕴涵的资源价值内部化为组织租金,可能是以最小化的交易成本实现水资源有效配置的更为现实的办法。本论文从寻求农业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根源而起,在回顾和反思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集体选择理论、福利经济学等理论,构建了以交易成本为中心的农业水资源配置分析框架,展开了对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分析。本论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导论旨在提出问题和介绍研究思路。本章概述了本论文研究背景,指出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危机和用水低效率并存的矛盾。在评论和反思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对农业水资源配置的组织条件认识的缺乏制约了人们对农业水资源配置低效率根源的理解和突破困境思路的拓展。然后,本章交代了本论文研究思路、假设、方法、内容,以及可能的创新。第2章构建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以新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水利工程学等理论为基础,从交易契约的角度界定了农业水资源的交易特性,并以此为逻辑起点,采用交易成本分析方法,以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组织理论、福利经济学等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阐释农业水资源交易特性、水权制度、组织结构、组织行为和配置绩效之间的因果互动关系。第3章研究农业水权制度有效性决定的内在机理。本章在回顾现代产权理论关于产权制度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机理基础上,探讨了农业水资源交易特性是如何影响农业水权制度的资源配置效率的;进而,构造了农业水权制度有效性分析模型,论证了农业水权制度有效性决定的内在机理:有效反映水资源交易特性及其相对价值的变化并被良好执行的水权制度才有可能激励配置决策者有效地配置农业水资源。针对中国灌区农业水权制度现状,运用模型解释了农业水权制度非效率的成因。最后,本章提出并论证了构建可交易农业水权制度和扁平化水权结构的设想。第4章研究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选择理论。本章从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契约性质出发,探讨了配置组织有效边界的决定问题;根据组织治理结构与交易特性相匹配的交易成本最小化效率原则,本章提出农业水资源配置决策的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组织结构将是相对有效率的,从而可以最大化农业水资源配置的社会福利,据此构建了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有效性分析模型,并运用模型分析了现行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存在的缺陷及其运行低效率的成因;进而,本章提出构建多元合作治理的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结构的思路。第5章是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有效性的比较分析。在比较分析不同配置机制特点的基础上,构造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有效性分析模型,论证了任何单一的配置机制都不可能实现农业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管制的市场配置机制是可能的有效机制;并通过经验实证分析了农业水价的政府决定机制的非效率;提出并论证了构建农业水资源特许经营配置机制有利于农业水资源的有效配置。第6章是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有效运行的机制分析。本章从农民用水户组织发展现状出发,主要采用交易成本理论和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解析了农民用水户组织是完善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体系、大规模节约交易成本的制度需求。在对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困境实证分析基础上,指出组织定位、产权明晰度、制度供给和财政自生能力是制约农民用水户组织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中国农民用水户组织有效发展的对策。第7章是基于农户的水资源配置行为实证研究。本章根据灌区农户灌溉用水的微观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以交易成本和集体行动合约选择为核心,分析了农业水资源配置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实证了现实经济制度条件下,农民联户合作灌溉组织是以最小化的交易成本实现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有效组织形式。从微观层面揭示了适当的水资源配置组织是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第8章是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这一章归纳本研究的重要结论和观点,并对提高中国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包括构建扁平化的农业水权结构,加快可交易的水权制度建设,构建农业水资源多元合作治理结构,实施农业水资源特许经营配置机制,强化政府在农业水权制度、交易组织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职能。最后,文章指出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交易成本与合约选择为主线,积极探索了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制度条件和组织基础,为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视角。论文在以下几方面可能有所创新:一是创新性地界定了农业水资源交易特性,构建了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制度分析框架;二是首次实证分析了适当的组织结构是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三是首次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论证了农业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机制;四是提出扁平化分权决策的农业水权结构的构建思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导论1.1 选题背景1.1.1 水资源危机1.1.2 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1.2 问题的提出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1 供给管理的研究1.3.2 农业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1.3.3 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研究1.3.4 需求管理的研究1.3.5 对既有相关研究的反思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4.1 研究思路1.4.2 研究方法1.5 研究假设和内容1.5.1 研究的基本假设1.5.2 研究内容1.6 本研究的意义和可能的创新1.6.1 研究的意义1.6.2 研究可能的创新本章参考文献2 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2.1 引言2.2 相关理论基础2.2.1 新制度经济学的资源配置论2.2.2 交易成本、产权与资源配置2.2.3 产权制度与资源属性2.2.4 福利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2.3 农业水资源的交易特性2.3.1 农业水资源配置的交易性质2.3.2 农业水资源交易特性的影响因素2.4 农业水资源配置主体和配置机制2.4.1 农业水资源配置主体2.4.2 配置机制2.5 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分析框架2.5.1 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内涵2.5.2 理论分析框架2.5.3 理论分析框架的逻辑解释2.6 结论本章参考文献3 农业水权制度的有效性分析3.1 引言3.2 水权制度的理论分析3.2.1 产权和产权制度的效率3.2.2 水权制度的内涵及其特征3.2.3 水权制度的类型与特征3.3 农业水资源的交易特性与水权制度的有效性3.3.1 农业水资源的交易特性与水权界定3.3.2 农业水权制度效率的决定3.3.3 农业水权制度效率的衡量3.4 农业水权制度的有效性分析-以灌区为例3.4.1 农业水权制度的特征3.4.2 灌区农业水权制度有效性分析模型3.4.3 现行灌区农业水权制度非效率的经济解释3.5 农业水权制度创新的目标取向3.5.1 加快可交易的水权制度建设3.5.2 构建扁平化分权决策的水权结构3.5.3 科学界定政府角色本章参考文献4 交易特性与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选择4.1 引言4.2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契约性质4.2.1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类型4.2.2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契约性质4.3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有效边界的决定4.3.1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有效性的考量4.3.2 配置组织有效边界的决定因素4.3.3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有效性分析模型4.4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运行低效率的成因分析4.4.1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现状4.4.2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4.4.3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低效率运行的成因4.5 构建有效的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思路4.5.1 明晰组织产权4.5.2 培育水权交易组织4.5.3 构建多元合作的组织治理结构4.6 小结本章参考文献5 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的比较分析5.1 引言5.2 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的比较5.2.1 政府配置机制5.2.2 市场配置机制5.2.3 用水户合作配置机制5.3 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有效性分析模型5.3.1 模型的基本假设5.3.2 市场配置机制的非效率5.3.3 解决农业水资源配置非效率的可能途径5.4 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有效性分析—以农业水价决定机制为例5.4.1 农业水价决定机制现状5.4.2 政府定价机制有效性分析—基于需求弹性的福利效应分析5.4.3 政府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5.5 建立农业水资源特许经营配置机制5.5.1 制度特征5.5.2 运行的制度基础5.5.3 实行分权定价机制5.6 小结本章参考文献6 农民用水户组织有效运行的机制分析6.1 引言6.2 农民用水户组织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模式6.2.1 农民用水户组织的发展历程6.2.2 农民用水户组织运行模式6.3 农民用水者组织发展的动因分析6.3.1 缓解公共部门运行困境6.3.2 降低交易成本6.3.3 弥补组织缺失6.3.4 应对市场失灵6.4 农民用水户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6.4.1 农民用水户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湖北漳河灌区为例6.4.2 外部影响因素6.4.3 内部影响因素6.5 农民用水户组织有效发展的对策6.5.1 准确定位6.5.2 明晰水权6.5.3 实施股份合作制灌溉系统产权制度6.5.4 改善发展平台6.6 本章小结本章参考文献7 农业水资源配置行为的实证分析7.1 引言7.2 相关理论基础7.2.1 集体选择理论7.2.2 公共池塘资源理论7.2.3 交易费用理论7.3 农户水资源配置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7.3.1 农户的灌溉用水行为特征7.3.2 农户水资源配置方式选择的实质7.4 农户水资源配置行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7.4.1 实证方法设计7.4.2 调查点信息7.4.3 农户水资源配置组织方式选择行为的计量分析7.5 农户水资源配置行为选择的经济解释7.5.1 灌溉水交易的不确定程度制约着农户灌溉组织方式的选择7.5.2 适当的配置组织治理结构是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7.5.3 农户的资源禀赋状况制约着农户灌溉组织方式的选择能力7.6 结论及启示本章参考文献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8.1 结论8.1.1 水权残缺和配置组织缺失是农业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根源8.1.2 水权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它对水资源交易特性的适当反映8.1.3 农业水资源配置组织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与农业水资源交易特性的匹配程度8.1.4 特许经营配置机制有利于农业水资源的有效配置8.1.5 农民用水户组织是节约农业水资源配置交易成本的制度需求8.1.6 适当的配置组织是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8.2 政策建议8.2.1 创新农业水权制度8.2.2 构建农业水资源多中心配置组织体系8.2.3 构建多元耦合的农业水资源配置机制8.2.4 科学定位政府角色8.3 研究展望附表1 农户灌溉用水情况调查表附表2 村组水源情况调查表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一览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业水资源论文; 有效配置论文; 交易成本论文; 组织结构论文; 水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