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了文章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三章结合理论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是结论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本文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把连贯和翻译的研究或是与翻译过程研究隔离开来或是孤立于认知关联理论之外,未曾有过融翻译过程、认知理论和连贯理论于一体的系统的理论研究。就此,提出本文的理论框架,即:以张德禄的语篇连贯的实现过程模型为框架一,介绍模型的各组成部分,而后解释各部分的有机联系,进而实现语篇连贯。在该模型下,认知关联理论已经作为模型的组成部分被包含在该模型之内,有关认知关联理论将在该模型下得到解释。而后本文第二章介绍了贝尔的翻译过程模型。在以上理论模型基础上,第三章中,本文使用小说题材作为案例分析材料。该部分主要依据张德禄的连贯模型中把连贯机制分为显性和隐性连贯的划分进行讨论。第三章显性连贯机制的讨论中,按照文本作为信息、篇章和话语分别实现概念、篇章和人际意义的顺序,分三小节进行论述。并在每一小节中选取实现相关意义的典型的连贯结构-在本文中依次为及物性、词汇衔接和论述视角-举例分析。其中选取的典型的连贯结构都是显性连贯机制,同时它们也是可以成为实现和凸显小说文体特点的连贯结构。第三章在隐性连贯机制的讨论中,介绍了两种空环-情景缺省和文化缺省。与显性衔接不同的是,隐性衔接机制与文学文体学翻译中的欺骗对等(deceptive equivalence)关联起来。欺骗对等主要由空环引起,后者可以造成两种形式的欺骗对等,即概念偏离(conceptual equivalence)和不当的形式翻译(improper formal operation)。由此,本文任意地把文化缺省和概念偏离、情景缺省和不当的形式翻译分别作为因果关系结合起来,并进行实例分析。本文融合了多种与翻译相关的理论研究,验证了两个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认为从文体学角度探讨小说连贯的翻译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理论过于繁多复杂,实用性可操作性不足,本研究更适合理论探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语篇连贯角度提升英语写作能力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
- [2].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5)
- [3].语篇连贯的认知分析[J]. 文教资料 2008(16)
- [4].论多维视角中的语篇连贯[J]. 作家 2010(22)
- [5].语篇连贯构建的认知阐释[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2(05)
- [6].语篇连贯研究综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0)
- [7].语篇连贯的认知性解读[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02)
- [8].认知语境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初探[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9].语篇连贯的三种阐释视角[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12)
- [10].从语篇象似性的视角看语篇连贯的构建[J]. 海外英语 2014(04)
- [11].基于语篇连贯理论的二语写作教学途径[J]. 中国外语 2009(01)
- [12].语篇连贯不能蕴涵衔接[J]. 鸡西大学学报 2009(02)
- [13].影响语篇连贯的因素[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1(02)
- [14].语篇连贯的扩展——互文性与连贯的超语篇认知阐释[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 [15].“心理模型”与语篇连贯问题浅析[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6].语篇连贯中的省力与省略[J].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6(04)
- [17].也谈语篇连贯[J]. 海外英语 2011(08)
- [18].框架理论及其在语篇连贯中的应用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1(03)
- [19].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语篇连贯与衔接能力的培养[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31)
- [20].试论语篇连贯的认知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0)
- [21].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2].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与语篇连贯[J].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8(04)
- [23].从认知角度看语篇连贯的实现[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 [24].建立语篇连贯的策略[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02)
- [25].语篇视点与语篇连贯程度关系初探[J]. 英语研究 2008(04)
- [26].语篇连贯的转喻认知机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09)
- [27].词汇衔接、语境与语篇连贯[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09)
- [28].语篇连贯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3)
- [29].翻译中语篇连贯意识的培养和重构[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11)
- [30].广告语篇连贯形成的动态模式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