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

陕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潮水般涌入城市,这既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增加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长期的亲情、家庭监护和教育“三缺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发展都受到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他们实际生活质量的下降,也很可能表现为他们主观幸福感的降低。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它不仅决定人们对当前自己生活状态的评价,同时还影响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追求。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留守儿童,特别是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他们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全面地了解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这不仪对提高初中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解决农民工的实际问题,建设和谐农村、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初中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并试图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此来提高初中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亲子亲和评价量表、师生关系问卷、同伴关系问卷以及自编的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陕西农村两所中学的7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的基本结论如下:(1)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初中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明显偏低。父母外出的确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导致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体验了更少的正性情感和更多的负性情感。(2)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性别、与母亲的关系、学业成绩、同伴关系是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一般影响因素;与母亲的关系是留守儿童正性情感的一般影响因素;性别是留守儿童负性情感的一般影响因素。(3)留守类型、看护者类型和与外出父/母的联系频率是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特有的外部影响因素;留守类型、看护者类型和与外出父/母的联系频率是留守儿童正性情感的特有的外部影响因素;留守类型和外出父/母的打工地点是留守儿童负性情感的特有的外部影响因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1.1 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 1.1.1 概念界定
  • 1.1.2 规模
  • 1.1.3 地域分布
  • 1.1.4 研究现状
  • 1.2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 1.2.1 概念界定
  • 1.2.2 理论建构
  • 1.2.3 影响因素
  • 1.2.4 测评方法
  • 1.2.5 研究现状
  • 1.3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 1.4 问题提出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与材料
  • 2.2.1 研究工具
  • 2.2.2 研究材料
  • 2.3 施测方法与过程
  • 2.4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 3.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一般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 3.2.1 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 3.2.2 不同年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 3.2.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一般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3.2.4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一般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3.3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特有的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
  • 3.3.1 不同留守类型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 3.3.2 不同看护者类型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 3.3.3 不同留守时间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 3.3.4 不同留守年龄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 3.3.5 与外出父/母不同联系频率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 3.3.6 外出父/母不同回家频率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 3.3.7 外出父/母不同打工地点的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差异
  • 4.1.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一般影响因素的比较结果
  • 4.1.3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特有的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 4.2 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干预对策
  • 4.3 结论
  • 4.4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钻石模型的陕西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现状分析[J]. 山西农经 2019(23)
    • [2].陕西农村反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研究[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1)
    • [3].陕西农村相对贫困背景下财政扶贫的研究[J]. 时代金融 2020(15)
    • [4].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陕西农村舆情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8)
    • [5].《陕西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1949—1965)》读后[J]. 西部学刊 2019(01)
    • [6].陕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36)
    • [7].陕西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09)
    • [8].陕西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6(19)
    • [9].精准扶贫背景下陕西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数码世界 2020(09)
    • [10].“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农村发展方式探究[J]. 智富时代 2016(12)
    • [11].年[J]. 中学生 2017(03)
    • [12].陕西追赶超越中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问题[J]. 新西部 2017(Z1)
    • [13].陕西八大怪(连载一)[J]. 延河 2017(07)
    • [14].阅读[J]. 中国慈善家 2017(07)
    • [15].电影《孙子从美国来》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9)
    • [16].电子商务促进陕西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 2017(07)
    • [17].“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农村新型治理体系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08)
    • [18].陕西农村社区建设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5)
    • [19].“互联网+”时代陕西农村物流现代化体系构建[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8)
    • [20].远程教育在陕西农村初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10)
    • [21].浅析陕西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12)
    • [22].聚焦:陕西农村互助养老前景[J]. 营销界 2019(11)
    • [23].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陕西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06)
    • [24].陕西农村教学点发展状况调查分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5(21)
    • [25].陕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J]. 安康学院学报 2008(04)
    • [26].陕西农村电商发展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19)
    • [27].陕西脱贫攻坚的进展、挑战与对策建议[J]. 新西部 2018(Z1)
    • [28].多中心视角下的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模式选择与机制创新[J]. 纳税 2017(30)
    • [29].开拓陕西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3(06)
    • [30].口述史料中陕西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1950—1965[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标签:;  ;  ;  ;  

    陕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