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失权制度研究

答辩失权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诉答程序是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环节,随着民事诉讼越来越追求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运用,完善的诉答程序则必不可少。然而,我国民事诉讼并没有对诉答程序给予应有的重视,表现为立法并没有约束被告答辩状及迟延提交的不利后果。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应当构建答辩失权制度,并对我国构建答辩失权制度提出相应的立法设计。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答辩失权制度概述,包括答辩的概念、答辩的性质和答辩失权的概念三个问题。本章首先把答辩界定为狭义的概念,其次对答辩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并试图论证“答辩义务说”的观点,最后对答辩失权的概念、构成和后果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为答辩失权的理论根据,分别从诉讼效率、程序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三个方面来论证答辩失权制度构建的正当性。第三章为答辩失权制度的比较分析,本文分别以英美法系的英国和美国诉答模式下的答辩失权制度与大陆法系下的德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答辩失权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两大法系答辩失权制度形成的历史,区别了二者在制度设计的不同及原因。第四章为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首先分析了我国诉答的模式及这种模式的缺陷性,并以实践资料和案例来分析答辩失权制度缺失对民事诉讼造成的消极影响,其次本文试图为我国答辩失权做一个定义,并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还探讨了有关起诉状制度的变革问题,着重从起诉状与答辩状二者的关系上,为构建答辩失权制度提供合理性的根据。在考察部分学者关于答辩失权制度的立法建议与理由的基础上,笔者就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提出了五条立法建议。本文在结语部分附带的提出了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问题,因为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着实依赖立法的重大变革。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答辩失权制度概述
  • 一、答辩的概念
  • 二、答辩的性质
  • (一) 答辩权利说
  • (二) 提交答辩状义务说
  • (三) 笔者的观点
  • 三、答辩失权
  • (一) 失权及其形态
  • (二) 答辩失权及其构成
  • (三) 答辩失权的法律后果
  • 第二章 答辩失权的理论根据
  • 一、答辩失权是提高民事诉讼效率基本要求
  • (一) 程序效益
  • (二) 诉讼效率
  • (三) 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能够提高诉讼效率
  • 二、答辩失权制度是实现程序公正的根本要求
  • (一) 程序公正的基本理念
  • (二) 答辩失权对程序公正实现的体现
  • 三、答辩失权是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
  • (一) 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
  • (二) 答辩状任意提出主义下的诚实信用缺失
  • (三) 诚实信用原则与答辩失权制度构建的关联
  • 第三章 答辩失权制度的比较分析
  • 一、英美法系立法例的考察
  • (一) 英国的答辩失权制度
  • (二) 美国的答辩失权制度
  • 二、大陆法系的立法例考察
  • (一) 德国的答辩失权制度
  • (二) 日本的答辩失权制度
  •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答辩失权制度
  • 三、两大法系之比较分析
  • (一) 起诉制度
  • (二) 答辩失权的后果
  • (三) 法官在失权后果上的处分
  • 第四章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
  • 一、我国诉答程序的现状及缺陷
  • (一) 我国答辩制度的立法
  • (二) 答辩制度的实践考察
  • 二、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
  • (一) 我国答辩失权的界定
  • (二)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具体构建
  • (三) 关于构建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事诉讼准备程序失权制度之德国经验与借鉴[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7)
    • [2].论我国构建答辩失权制度之困境[J]. 法制博览 2015(30)
    • [3].论失信被执行人失权[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7(01)
    • [4].民事诉讼权利滥用背景下的失权概念分析[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12)
    • [5].对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的研究[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7)
    • [6].群体性失权问题探析[J]. 滁州学院学报 2011(01)
    • [7].答辩失权制度在我国的构建[J].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3)
    • [8].论答辩失权制度[J]. 商品与质量 2010(S6)
    • [9].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研究[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04)
    • [10].论普通程序中的答辩失权[J]. 中外法学 2014(02)
    • [11].答辩失权问题的再探讨[J]. 知识经济 2014(20)
    • [12].小议民事答辩失权制度[J]. 中国外资 2012(04)
    • [13].审级模式视角下的二审攻击防御方法失权[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7(06)
    • [14].我国台湾地区当事人失权制度之检视与借鉴[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5].股东失权的制度价值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 政治与法律 2011(12)
    • [16].域外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06)
    • [17].论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和失权期间的关系[J]. 法制与社会 2008(12)
    • [18].论民事诉讼失权制度的正当性——兼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10条[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9].恶意失权:取得时效的视角转换与制度矫正[J]. 新疆社会科学 2010(03)
    • [20].认罪认罚背景下屈从型自愿的防范——以确立供述失权规则为例[J]. 法商研究 2020(06)
    • [21].论答辩失权制度[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01)
    • [22].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若干问题探析[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
    • [23].我国民事诉讼中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24].民事失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探析[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5].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刍议[J]. 法制与社会 2014(22)
    • [26].恶意失权理论评析[J]. 延边党校学报 2012(01)
    • [27].从《基本粒子》看乌氏笔下的“女性失权”[J]. 芒种 2018(04)
    • [28].最强大的时间[J]. 文苑 2014(06)
    • [29].论当前《民事诉讼法》下是否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6(24)
    • [30].论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0(35)

    标签:;  ;  ;  

    答辩失权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