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螺旋论文-吴长锋

手性螺旋论文-吴长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性螺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纳米管,合成,金属纳米,片段,手性,电学性能,螺旋,光物理性质,模板制备,量子产率

手性螺旋论文文献综述

吴长锋[1](2019)在《我学者首次合成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合肥11月18日电(吴长锋)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首次合成了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并对其强圆偏振发光(CPL)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着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由于其突出的机械、电学以及(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1-19)

顾缘缘,王曜东,王研,刘立佳[2](2019)在《含联苯侧链聚苯乙炔手性诱导体系中的溶剂致螺旋翻转》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非光学活性的带有双羟基联苯结构的苯乙炔单体(PhDHPA),并通过非手性铑催化剂引发其配位聚合得到了非光学活性的聚苯乙炔(Poly(PhDHPA))。通过核磁共振等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了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在Poly(PhDHPA)的良性溶剂中分别添加手性醇及手性胺等小分子后,通过圆二色/紫外-可见光谱(CD/UV-Vis)对溶液中的聚合物螺旋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系统考察了手性小分子、溶剂及温度对聚合物螺旋结构诱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本非光学活性的Poly(PhDHPA),在其溶液中加入手性小分子后,其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内表现出明显的CD信号,该聚合物主链被手性小分子成功诱导为单向螺旋结构。薄荷醇所诱导得到的螺旋结构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在使用同一手性小分子时,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可呈螺旋方向相反的诱导螺旋结构。(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蒲嘉玮,唐晓亮,刘伟生[3](2019)在《手性多核稀土螺旋配合物的可控构筑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_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但同时也是地球上一种经济、无毒、可再生和储量丰富的碳资源。因此,CO_2的固定及化学转化研究,特别是绿色、高效地开发和利用CO_2,已经成为绿色化学发展和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现实意义。通过CO_2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来制备环碳酸酯是100%环境友好型反应,完全符合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绿色化学的原则,而开发和研究新型、高效的催化剂体系,是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一些研究工作已经探索了各种类型的催化剂,如过渡金属配合物、杂化分子筛、多孔MOFs材料等,但基于多核稀土配合物的CO_2催化研究,尤其是手性催化以及手性产物的利用研究还相对罕见。稀土离子具有高配位数特点和丰富多变的配位模式,很难可控设计和构筑特殊结构的模型催化剂;同时作为一种强的Lewis酸,稀土离子可以在配合物组装过程中选择性地配位、吸附、活化和催化CO_2,并定向转化为各类有价值的含碳化合物材料。多核稀土配合物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催化位点,而且作为一种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可以提高CO_2的催化效率。我们致力于探索稀土多核配合物的结构可控自组装以及复杂稀土配合物体系对CO_2的固定研究。基于对CO_2的转化和利用为目标,我们近期设计合成了多个手性多齿配体,并可控制备了一类具有微孔手性分子笼的四核稀土螺旋配合物,通过多稀土离子中心协同作用和手性的引入,这些多核稀土配合物可以在开放的微腔笼内高效不对称催化CO_2,并将其转化生成手性环碳酸酯产物,为进一步实现手性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应用和可降解材料的制备提供必要的手性原料。(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徐中轩,黄丽娜,邓玉花,蒙琴[4](2019)在《具有叁核Cd(Ⅱ)簇单元和螺旋链的脯氨酸类单一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溶剂热反应条件下,使用含氮辅助配体1,4-二(4-吡啶基)苯(1,4-DPB)和半刚性脯氨酸衍生物配体(R)-5-(2-羧基吡咯烷-1-羰基)间苯二甲酸[(R)-H_3PIA]或(S)-5-(2-羧基吡咯烷-1-羰基)间苯二甲酸[(S)-H_3PIA]与Cd2+构筑了单一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d1. 5((R)-PIA)(1,4-DPB)1. 5]·0. 75H2O·x Guest(1-D)和[Cd1. 5((S)-PIA)(1,4-DPB)1. 5]·0. 75 H2O·x Guest(1-L).配合物1-D和1-L呈具有开放孔道的叁维柱层式框架结构,含有叁核镉簇单元Cd3(CO2)6与两种螺旋链构建的波浪形Cd-PIA层.分别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配合物1-D和1-L都是以纯晶体的形式存在,2种配合物的热失重曲线接近,圆二色谱有明显的正负吸收峰,符合其对映体的结构特征.(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春宇[5](2019)在《轴/螺旋手性有机化合物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光学(NLO)材料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光信息处理、光计算和光通讯等众多领域,从而成为信息时代的关键性材料之一,因此,NLO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人们在设计和合成高性能的NLO材料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尽管如此,设计与研发性能更优越的NLO材料仍是此领域的核心问题,尤其是二阶NLO材料。手性化合物的内在非中心对称结构能够满足二阶NLO材料的基本需求。初步研究表明,手性有机化合物在二阶NLO材料中表现出特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深刻理解手性有机化合物的NLO起源和揭示提高此类材料NLO响应的关键因素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量子化学计算不仅可以解释实验现象,而且可以设计和预测新材料。因此,采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手性有机化合物的微观电子结构,建立材料结构与NLO响应之间的关系,对实验工作者进一步设计具有优异性能的新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两大类手性(轴手性和螺旋手性)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发现了提高此类材料NLO响应的有效结构修饰方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DFT方法研究了四种轴手性共轭聚酰胺大环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UV-vis)、电子圆二色(CD)光谱、电荷传输和二阶NLO等性质。理论计算的UV-vis/CD光谱与实验测量谱很好的吻合,在此基础上,可靠地指认此类化合物的电子跃迁性质和绝对构型(AC)。分析比较了环状分子和非环状分子的电子结构、光物理性质以及电子传输性质,解释了实验中环状和非环状分子光学性质的差异性。通过结构修饰,手性共轭聚酰胺的二阶NLO响应明显增强,表明该类化合物是潜在的二阶NLO材料。研究结果为设计新型NLO活性的手性大环化合物提供新视角。此外,鉴于设计的化合物具有小的能隙、大的振子强度和较小的电子重组能,预期在有机光伏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2.利用DFT方法探索了螺旋桨状结构的轴手性七芳基-氟硼二吡咯(BODIPY)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起源。为了深入研究取代基对此类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在七芳基-BODIPY的基础上设计了其他五种化合物。通过DFT计算的七芳基-BODIPY的电子吸收和发射波长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可靠地指认其电子跃迁特性。所研究的物质具有大的NLO响应,二阶NLO系数可以达到118.71×10~(-30) esu。对于这类化合物,它们的NLO响应值不仅与取代基的位置有关,还与取代基的电子性质有关。此外,所研究化合物的电子重组能与典型的电子传输材料叁(8-羟基喹啉)铝(Alq)的值相当。基于大斯托克斯位移和高发射效率,所研究的化合物也可能成为性能优异的荧光探针材料。3.理论计算了一系列螺旋手性四苯乙烯(TPE)衍生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UV-vis/CD和发射光谱、旋光性(OR)及二阶NLO性质。理论模拟的UV-vis/CD光谱和计算的OR值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能够可靠地指认电子跃迁性质及AC。鉴于大的二阶NLO系数和内在的不对称结构,手性TPE衍生物是二阶NLO材料的优良候选者。同时也探讨了取代位置和取代基类型对NLO活性的影响,通过引入给体和受体实现分子内电荷转移协同性。手性起源和电子跃迁性质主要来源于TPE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此外,发射光谱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也是潜在的荧光探针材料。此研究可以为寻找性能更优异的二阶NLO材料和荧光探针材料提供理论基础。4.研究了螺旋手性[7]螺烯和五种喹喔啉-稠合[7]螺烯及衍生物的结构、电子光谱、电荷传输、二阶NLO等性质。理论模拟的UV-vis/CD光谱与实验光谱的良好一致性,可用于指认电子跃迁特性和AC,发现电子圆二色性主要来源于喹喔啉、苯基、4-甲氧基苯基与[7]螺烯之间的激子耦合。这些衍生物具有大的二阶NLO响应值,可达到32.96×10~(-30) esu,约为有机尿素分子的190倍。喹喔啉-稠合[7]螺烯价带的带宽与导带的带宽相当,并且略大于Alq的带宽,成为潜在的双极性电荷传输材料。(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沈玲[6](2019)在《脯氨醇修饰的螺旋聚异腈对不对称Michael加成和Aldol反应的手性放大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到自然界的启发,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螺旋聚合物,螺旋聚合物在手性识别,手性放大等方面有重大应用,最近有许多化学工作者研究发现螺旋高分子聚合物在不对称催化中也有广泛应用。不对称催化是构建手性分子即构建连接不同基团的手性中心的一种方法。对于不对称催化反应最重要的就是反应效率和反应的选择性,以及催化剂是否能回收。由于化学科学家越来越倡导绿色化学,经济节约型化学,提高原子的最大利用率,所以在不对称催化中,催化剂的回收及循环利用也成为了不对称催化的热点。众所周知,小分子催化剂催化不对称反应,有反应速度慢,反应产物复杂,反应产物不容易分离,用于反应的小分子催化剂不易除去,并且小分子催化剂不容易回收等问题。近几年来,大分子催化剂的优点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螺旋聚合物在不对称催化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大分子催化剂催化不对称反应,有反应彻底,反应产物干净,反应产物易分离,大分子催化剂具有能回收,易回收等优点。螺旋聚合物在不对称催化中不仅具有以上大分子催化剂所具有的优点,并且还具有提高不对称催化产物的立体选择性的优点。本文中的脯氨醇修饰的螺旋聚异腈催化不对称反应的溶剂为水,绿色环保,坚持并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本文主要是制备了脯氨醇修饰的异腈单体,并且将其聚合制备成大分子催化剂即螺旋聚异腈,催化不对称的Michael加成反应和Aldol反应。不对称的Micheal加成反应中回收的的大分子催化剂可以循环催化不对称Micheal加成反应至少5次,且反应活性和反应产物的立体选择性没有太大的损失。将不对称的Micheal加成反应结束回收得到的催化剂用来催化Aldol反应,并在Micheal加成反应与Aldol反应之间循环催化6次,分别得到的产物ee值没有明显的降低,即螺旋大分子催化剂poly-2_m的立体选择性没有明显的降低。同样的,单独作为Aldol反应中的催化剂也可以循环催化Aldol反应也能至少循环至少5次,且反应活性和反应产物的立体选择性也没有下降。(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薛海燕[7](2019)在《嵌段共聚物在圆柱受限下螺旋结构的手性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系统中的主要分子如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核酸中的核糖等都是手性分子,而且它们都具有特定且单一的手性,这种单一手性占主导是生命系统的关键特征,但是其起源依然是一个谜团。此外,手性结构在电子制造、生物医学、光学器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螺旋是一种典型的手性结构,其宏观和微观尺度上的手性选择一直以来都是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课题。由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得到螺旋结构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常用的非手性嵌段高分子却无法得到手性可控的螺旋结构。作为典型的软物质体系,嵌段共聚物具有对外界微小作用产生强烈应激反应的特性,所以只要在自组装环境中引入合适的手性控制条件就可以实现手性的控制,这为研究螺旋结构的手性调控机制提供了思路。基于此,本论文在圆柱受限中引入手性图案诱导场,利用自洽平均场理论系统地研究了手性环境对非手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形成的螺旋结构的手性调控机制。第一章介绍了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研究的相关背景和进展。第二章,简要介绍了嵌段共聚物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自洽平均场理论和含时金兹堡-朗道理论。第叁章,将AB两嵌段共聚物放置于由手性图案场均匀分布在内壁的纳米圆柱中,用自洽平均场理论研究了手性诱导场对螺旋结构手性的调控机制。首先,通过对比同一图案诱导场下左右手性螺旋结构的自由能以确定单螺旋结构手性选择的倾向。然后,跟踪解自洽场方程的迭代过程来模拟螺旋结构的自组装过程,并统计了不同螺旋结构的形成概率。结果显示,当诱导场的场强较小时,随着场强的增加,自由能较低的左螺旋结构的形成概率迅速增加。这表明微小的单链自由能差(0.5~1.0××10-4kBT)就能够抑制自由能较高的螺旋结构的出现从而得到单一手性的螺旋。当场强较大时,一些自由能较高的亚稳态结构相继出现。为此,我们分析了不同的场强下几种典型结构的热力学形成过程,发现较强的手性图案诱导场会改变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动力学路径,从而陷入一些动力学亚稳态结构。这一结果表明在螺旋结构的手性控制中热力学和动力学同等重要。第四章,讨论了手性图案诱导场的有效性,并尝试给出手性场的设计规律。首先,通过调整图案中补丁的位置来改变螺旋结构与手性场的匹配度,考查两者之间的匹配度对诱导场手性选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图案存在一定的容忍度,当补丁偏离理想位置一定范围时,手性表面场仍然会展现很好的诱导能力。此外,图案的诱导效果与补丁之间的距离有关,当超过有效距离时,其诱导能力会急剧下降。然后,通过对已有案例的分析总结了手性图案的设计规律。随后,利用含时金兹堡-朗道理论和平均自洽场理论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个方面对规律进行了验证,并得到了与设计规律基本一致的结果,说明这一规律可以指导螺旋结构的手性调控。第五章给出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4-01)

孙允凯,王梦蝶,王小峰[8](2018)在《单手性螺旋聚醚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聚合物是化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单手性螺旋聚醚作为螺旋聚合物中的一大类,近十余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在手性环氧丙烷3号位碳上引进大位阻基团,通过阴离子聚合合成单手性螺旋聚醚,并介绍其在手性识别、不对称催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黄骅隽[9](2018)在《“螺旋选择性诱导”策略构筑手性螺旋取代聚炔微纳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与螺旋结构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领域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在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手性和螺旋同样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近年来,对手性螺旋聚合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手性螺旋聚合物的基本性质正逐渐被揭示,种类及合成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其应用潜力也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然而,目前合成这类聚合物往往仍需使用种类有限且价格昂贵的手性单体,致使手性螺旋聚合物及相关材料的可设计性低、成本高昂,最终将导致这类材料的实际应用受到极大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前人开发了螺旋选择性聚合法与螺旋手性诱导法,分别从非手性单体及相应的消旋螺旋聚合物出发来制备手性螺旋聚合物。但是,这两种方法当前仍基本局限于溶液体系,因此往往只能得到简单均相的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溶液或无规固体,而难以得到既具有光学活性又具有特定形貌的微纳材料。为攻克这一难关,进一步发展螺旋选择性聚合法与螺旋手性诱导法,本论文提出并建立了螺旋选择性沉淀聚合法、螺旋缠绕聚合法和螺旋选择性共沉淀法,并通过这些方法构筑了一系列微观形态规整可控的光学活性螺旋取代聚炔微纳材料,包括光学活性纳米粒子、凝胶、杂化材料,甚至双螺旋聚合物。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一种侧基为金刚烷结构的炔丙酰胺类非手性单体M1(N-炔丙基金刚烷甲酰胺)。室温下,M1可在四氢呋喃/正庚烷与丁酮/正庚烷溶剂体系中,在铑催化剂((nbd)Rh+B-(C6H5)4)作用下,以叔丁氧羰基保护的(Boc-)丙氨酸作为手性添加剂,进行沉淀聚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上述沉淀聚合在特定溶剂条件下(四氢呋喃/正庚烷= 1/10(mL/mL))可产生球形规整、粒径均一的纳米粒子。圆二色(CD)与紫外-可见(UV-vis)光谱则说明,所得粒子具有光学活性,构成粒子的聚合物具有稳定的单手过量螺旋结构。综上,我们成功实现了螺旋选择性沉淀聚合。不止于此,我们还基于红外光谱(FT-IR),提出了螺旋选择性沉淀聚合的机理——“手性锁效应”:手性小分子添加剂在非手性取代炔单体的沉淀聚合过程中与单体和聚合物形成氢键,不断嵌入聚合物邻近侧基之间的沟槽内,从而发挥空间择形作用,使聚合物主链形成稳定的单手过量螺旋结构。2、设计合成了一种侧基含有叁苯基结构的炔丙酰胺类非手性单体M2(N-炔丙基(3,3,3-叁苯基丙酰胺))。由于其聚合物中大量的苯环能够形成强烈的分子间π-π作用,该单体在室温和较低的浓度下于CHCl3等溶剂中进行简单的溶液聚合就可以自发形成物理凝胶。我们利用M2的特殊性质,同时基于上一章中所建立的螺旋选择性沉淀聚合法,以α-苯乙胺为手性添加剂,以CHC13为溶剂,制备了一系列物理凝胶。所得凝胶及相应聚合物均能在聚炔螺旋主链的UV-vis吸收范围内表现出强烈的CD信号,证明凝胶具有显着的光学活性,其内部的聚合物具有单手过量的螺旋结构。SEM观察指出,凝胶由螺旋拧转的纳米纤维构成,以一对α-苯乙胺对映体作为手性添加剂制备的凝胶中的纳米纤维呈现相反的螺旋拧转方向。我们随后通过溶剂浸泡法将凝胶中的α-苯乙胺完全除去。如此“净化”后的凝胶及相应聚合物仍能表现出十分明显的CD信号(只是强度稍有减弱),说明其具有“手性记忆”性能。综上,我们进一步发展了螺旋选择性沉淀聚合法,并成功制得了具有手性记忆性能的光学活性螺旋取代聚炔物理凝胶。3、在取代炔单体的螺旋选择性聚合中,手性源通常是无法重复利用的,这会直接导致手性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在取代炔单体的沉淀聚合中,交联问题还尚未解决。更重要的是,由于沉淀聚合体系的简单性和产物的纯净性,通过沉淀聚合制备的手性交联微球非常适合作为手性源用于螺旋选择性聚合,以及作为手性固定相应用于对映体色谱拆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手性取代炔单体M3的沉淀聚合体系中引入了 1,4-二乙炔基苯(DEB)作为交联剂,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手性交联聚炔微球,并研究和提出了交联剂存在下取代炔单体的沉淀聚合成球机理。此外,我们将所得微球作为手性源,成功实现了 M1的螺旋选择性聚合,且发现微球具有一定的可重复利用性能。4、利用上述“手性锁效应”,同时结合前人所发现的螺旋手性诱导的分子间作用机制,我们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制备双螺旋聚合物的方法,即螺旋缠绕聚合法。该法包括以下叁步:(1)从非手性单体出发,经过简单的溶液聚合制备消旋螺旋聚合物(聚合物含有等量左/右手螺旋结构);(2)使用手性单体诱导消旋螺旋聚合物形成单手螺旋结构,同时手性单体将插入聚合物的螺旋沟槽当中;(3)引发(催化)螺旋沟槽当中的手性单体的聚合,在聚合过程中手性单体以螺旋缠绕形式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双螺旋聚合物。我们使用手性(M5)与非手性(M4)取代炔单体实践了上述方法。高分辨透射电了显微镜(HRTEM)结合CD与UV-vis光谱,充分证明了所得产物是由两条旋向一致的螺旋取代聚炔链(P4和P5)所构成的双螺旋。该研究中建立的方法有望用于制备更多类型的双螺旋聚合物。5、本文建立和发展的螺旋选择性沉淀聚合是一种从非手性单体出发,在一定的手性添加剂存在下,通过沉淀聚合制备光学活性螺旋聚合物微纳材料的方法。为了充分利用非手性单体聚合得到的消旋螺旋聚合物来制备光学活性微纳材料,我们基于螺旋手性诱导思想,开创性地建立了螺旋选择性共沉淀法。我们发现,消旋螺旋取代聚炔(P1、P4、P6)与手性改性氧化石墨烯可在“四氢呋喃/水”体系当中发生共沉淀,并得到杂化材料。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所得杂化材料为表面均匀分布着球形纳米粒子的改性氧化石墨烯片层。CD与UV-vis光谱说明,所得杂化材料具有显着的光学活性,消旋螺旋取代聚炔在与手性改性氧化石墨烯共沉淀过程中被成功诱导形成了单手过量的螺旋结构。(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6-01)

邢君[10](2018)在《磷脂螺旋管的合成及其手性自组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两亲性结构的磷脂分子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自组装,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磷脂螺旋管。磷脂螺旋管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磷脂分子结构对其自组装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混合不同手性的磷脂分子自组装形成的二乙炔基磷脂小管,小管表面会出现具有左手螺旋带和右手螺旋带的旋向纹路。然而,自组装研究至今一直存在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具有不同旋向的螺旋带小管是由单一手性磷脂分子形成的?还是由大部分单一手性分子以及少部分构型相反的手性分子共同组装形成的?”为此,我们提出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将荧光染料复合到磷脂分子上,通过染料标记方法来追踪磷脂螺旋管自组装的过程。我们拟利用羧基与氨基形成酰胺键的反应,实现荧光染料与磷脂分子中间体的复合。一方面,通过多步骤合成反应,设计并成功合成了含有羧基结构的荧光染料Cy3和Cy5。另一方面,设计了含有氨基结构的磷脂分子的合成路线,探索了叁种不同方案,将荧光染料Cy5与磷脂分子中间体进行复合。然而,因为磷脂分子结构的脆弱性,未能成功合成含氨基的磷脂分子中间体,尚未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又开展了另外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其次,设计并成功合成了含有马来酰亚胺结构的腰接型单体(WMA)和末端为苯乙烯基的尾接型单体(TSB)。利用苯乙烯与马来酰亚胺容易发生交替共聚的特点,WMA和TSB通过自由基共聚,成功制备了一种结构新颖的交替共聚侧链液晶聚合物Co(WMA-TSB)。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测试结果证实Co(WMATSB)具有交替共聚结构;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小角散射(SAXS)和二维小角散射(2D-SAXS)的表征结果表明:Co(WMA-TSB)为近晶相液晶,清亮点为125oC。最后,设计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氢键配体化合物Compound 9,Compound 9与叁聚氰胺按照3:1的摩尔比混合,通过超声及退火等操作处理,成功制备了氢键复合物Complex Mel-9。(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手性螺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非光学活性的带有双羟基联苯结构的苯乙炔单体(PhDHPA),并通过非手性铑催化剂引发其配位聚合得到了非光学活性的聚苯乙炔(Poly(PhDHPA))。通过核磁共振等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了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在Poly(PhDHPA)的良性溶剂中分别添加手性醇及手性胺等小分子后,通过圆二色/紫外-可见光谱(CD/UV-Vis)对溶液中的聚合物螺旋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系统考察了手性小分子、溶剂及温度对聚合物螺旋结构诱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本非光学活性的Poly(PhDHPA),在其溶液中加入手性小分子后,其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内表现出明显的CD信号,该聚合物主链被手性小分子成功诱导为单向螺旋结构。薄荷醇所诱导得到的螺旋结构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在使用同一手性小分子时,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可呈螺旋方向相反的诱导螺旋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性螺旋论文参考文献

[1].吴长锋.我学者首次合成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N].科技日报.2019

[2].顾缘缘,王曜东,王研,刘立佳.含联苯侧链聚苯乙炔手性诱导体系中的溶剂致螺旋翻转[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

[3].蒲嘉玮,唐晓亮,刘伟生.手性多核稀土螺旋配合物的可控构筑及应用[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4].徐中轩,黄丽娜,邓玉花,蒙琴.具有叁核Cd(Ⅱ)簇单元和螺旋链的脯氨酸类单一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5].刘春宇.轴/螺旋手性有机化合物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沈玲.脯氨醇修饰的螺旋聚异腈对不对称Michael加成和Aldol反应的手性放大现象[D].合肥工业大学.2019

[7].薛海燕.嵌段共聚物在圆柱受限下螺旋结构的手性调控[D].宁夏大学.2019

[8].孙允凯,王梦蝶,王小峰.单手性螺旋聚醚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黄骅隽.“螺旋选择性诱导”策略构筑手性螺旋取代聚炔微纳材料[D].北京化工大学.2018

[10].邢君.磷脂螺旋管的合成及其手性自组装研究[D].东南大学.2018

标签:;  ;  ;  ;  ;  ;  ;  ;  ;  ;  

手性螺旋论文-吴长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