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于冬菊[1](2020)在《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惠政策的扶持、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蓬勃发展为蔬菜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发展环境不断向好。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蔬菜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倡导,并且能够使蔬菜产业的发展势头保持良好稳定的状态。2019年2月5日起施行、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涵盖了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过程监管,政府督促地方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长效机制,对食品安全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的冲突和矛盾愈发明显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蔬菜产业逐渐由“大”变“强”,并进一步由“强”变为“更强”的目标,成为当前蔬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供应链的相关研究聚焦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以生产、加工、运输等系列环节为主的蔬菜产品供应链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很多地区不仅存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障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蔬菜产品供应链效率低下造成的压力,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蔬菜质量安全和供应链管理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深入研究,将供应链和质量管理相结合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发展前景良好。目前虽有相关探讨,但大多集中于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能力以及蔬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研究甚少,如何保障我国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一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且目前业缺乏系统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和完整的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因此,本文以寿光市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博弈论分析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融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生态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博弈论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的基础上,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建设“自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体系健全、管理科学、风险可控、共赢共享、群众满意”的蔬菜产品质量,同时提高蔬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率。依据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建设“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面合作”的整体管理体系,并针对四个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操作性阐述。即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预警系统、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控制系统、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追溯系统和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合作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生态理论、供应链理论、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和博弈理论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深刻剖析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寿光市为例,通过对寿光市蔬菜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获得反映寿光市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情况的指标体系。(2)深入研究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明确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流程。其次,确定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并设计出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再次,确定各风险预警指标的赋值方法,并结合预警模型计算总风险值。最后建立了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3)深入研究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对蔬菜供应链全过程各环节进行分析,围绕蔬菜的生产、运输、销售三个环节设计三类调查问卷,并分别针对蔬菜生产商、蔬菜运输商、蔬菜销售商及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将蔬菜供应链中所有上下游经营者的诚信状况公开共享,消除蔬菜供应链各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4)根据追溯系统的发展现状、不足和需求,设计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完整的蔬菜供应链闭环,达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全面质量管理,责任明确,有效保证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5)运用博弈分析法探究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合作,了解蔬菜供应链的现状,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从质量博弈的角度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分析。在明确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主体基础上,构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中的信号博弈模型,根据博弈模型得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设计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综合模型,丰富了供应链、食品安全和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目前关于蔬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能力以及蔬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和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研究还存在较大探索空间。我国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需要优化,然而针对该方面的研究较为零散,不系统不深入,缺少“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跨界融合。因此,本研究系统全面地探索了以寿光市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关键原因及影响机理,以蔬菜供应链为主体,进行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目前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探索和优化,设计出“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综合模型,弥补了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不足。(2)以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聚焦于单个企业如何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以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本研究拓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范围并且引入了质量生态的视角。在供应链视角下,全面质量管理不再局限在一个企业中,而是贯穿蔬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本研究将PDCA循环的思想在供应链情境下发展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全面合作”的体系框架。(3)信号博弈模型和产品可追溯都强调信息的透明共享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即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但少有研究将博弈论中的信号博弈模型和产品的可追溯性进行整合研究。本研究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将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与信号博弈模型指导下的合作联盟打通。(4)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丰富了多部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以往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多从供应链协调契约、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管理、闭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中决策行为研究等角度进行研究,虽然开始关注多部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但集成程度不够,本研究立足蔬菜行业,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供应链管理中运作管理、安全效率、合作等领域的集成优化问题并提出了系统整合的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预警系统、过程系统、追溯系统和合作博弈四个部分,对应的研究结论如下。(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构建了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首先,对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的重要性进行阐释,指出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其次,明确如何设计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确定相应的原则并且进行设计。再次,对蔬菜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估,对蔬菜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赋值,结合本研究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蔬菜产品供应链的总风险值。最后,使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得以形成,该体系将包括三种模式,即日常监测、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从而达到对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预警管理;(2)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过程应着眼于蔬菜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立足于供应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从而确保消费者所购买到的蔬菜是安全可靠的;(3)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涉及不同的参与主体,主要参与主体包括了生产者、政府、第三方物流和终端市场等,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失灵。政府和市场都应该有所作为,如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提供蔬菜质量安全虚假信息的个人和企业,加强对蔬菜种植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从而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的信息透明度,进而为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政策保障;(4)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需要优化蔬菜供应链追溯流程,建立以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的追溯系统,实时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协同,实现传统蔬菜供应链向有机低碳的新型蔬菜供应链模式转变。本研究立足于目前现实问题,将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效率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统筹纳入考虑之中,研究蔬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优化和整合。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蔬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进一步优化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为我国政府农业部门等相关决策机构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支持,以便其进行蔬菜产品政策的制定,并最终为蔬菜产业供应链管理在部分地区的引入提供实证支持。
钟灵[2](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蔬菜产业发展及策略研究 ——以河南省舞钢市料庄村为例》文中指出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农副食品,在农村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级政府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政府着力助推农村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推出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极大推动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料庄村蔬菜产业的发展依托自身深厚而悠久的种植基础,借助国家的优惠政策,现今已成为料庄村农民主动投入生产较多、经济收益较高的主导产业之一。蔬菜种植也已成为料庄村为农业增效、种植户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之一。厘清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历程,分析料庄村蔬菜产业类型及其发展成效。当前料庄村发展蔬菜产业在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优越、区位优势、交通运输便利、料庄村蔬菜种植经验丰富、政策环境优越等方面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但料庄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蔬菜种植类型结构不合理、蔬菜种植户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料庄村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冬季气温较低,相应地也增加了种植成本;当前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蔬菜市场前景广阔皆为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的机会,但是舞钢市内各蔬菜种植地区间竞争激烈,农村人才大量流失、市场潜在风险加大、政策风险依然存在等一些问题也威胁着料庄村蔬菜产业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舞钢市彦张村蔬菜产业的发展经验探索出一条基层党建、精准扶贫与蔬菜产业有机融合的新路子,彦张村蔬菜产业布局合理、侧重发展集体经济,蔬菜种植向产业化发展等为料庄村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诸多成功经验。借鉴彦张村的经验,笔者针对料庄村蔬菜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的对策有:包括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提高蔬菜产业的组织化水平;优化蔬菜生产结构,合理调整布局;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产;加快蔬菜生产先进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拓展蔬菜产业信息服务,降低市场风险;吸引乡村人才,提高劳动力文化水平;完善政府政策,优化蔬菜产业发展环境。只有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了制约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才能推动蔬菜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壮大。
邱继丰[3](2019)在《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菜篮子”工程是保障蔬菜供给重大的民生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蔬菜种植的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蔬菜生产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大力加快蔬菜产业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加快促进蔬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朝阳区位于长春市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基础条件雄厚,发展优质高效蔬菜产业对促进朝阳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就业和保障城市新鲜蔬菜产品供给有重要意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地方志以及各镇农业站、办、所相关资料,运用农业产业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梳理了目前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新时期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如下:1.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2)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3)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4)农资、蔬菜质量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5)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6)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2.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为了使朝阳区蔬菜生产真正做到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发挥朝阳区在长春市及周边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蔬菜产业,做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针对这些问题科学进行了合理分析和综合研判,提出促进朝阳区发展高标准蔬菜产业建议:(1)因地制宜,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2)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3)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4)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5)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6)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7)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8)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9)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蔬菜产业是保障蔬菜供给的重大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智慧园艺、设施园艺的发展,朝阳区将更加凸显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蔬菜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孙学标[4](2019)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农业经济近些年的发展,无公害蔬菜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具体表现为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并且在种植基地数量以及规模上也变得越来越大。但值得引起人们重视的是,因为蔬菜生产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生产上出现了连续种植,盲目施肥以及不科学管理等问题,从而也就导致了无公害蔬菜的产量、品质极大的下降,与此同时,无公害蔬菜也无法实现自身的社会以及环保效益。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都是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的。
常雪艳[5](2017)在《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部,县内光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充足,灌溉水资源多以祁连山融化的冰川雪水和地下水为主,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雏形。虽然近几年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连作障碍比较严重,农户在种植蔬菜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使用量较少,加之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蒸发量大,干旱严重等问题造成土壤盐渍化,引起蔬菜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同时存在农户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了解不全面,种植盲目性较大,种植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而永昌县地处甘肃中部,物流运输不完善,冷储能力不足,使农户在蔬菜上市时出现销售难的问题。地方监测体系的不完善,集约化种植的程度低,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诸多隐患。面对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对策和建议:(1)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具有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效果。经研究发现,使用有机肥可使蔬菜产量增加20%30%,并能提前37天促使蔬菜成熟,可以显着改善农产品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效。合理搭配使用有机肥、化肥和农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氮肥追施量,提倡追施叶面肥,科学施肥,提高无公害蔬菜产量。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保障无公害蔬菜品质,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2)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加强政府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减少农户种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示范,提高引领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园区,提高蔬菜产品产量以及产品品质。做大产业规模,向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和集约化发展,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3)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优先在无公害蔬菜集中生产区实施蔬菜肥水一体化、道路硬化和渠系建设改造等配套工程。成立蔬菜产业协会,进一步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户的种植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种植户,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水平。(4)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以优势品牌为主导,改善种植结构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体系,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建立冷链存储设施。建设以主要乡镇蔬菜市场为龙头,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蔬菜产销网络,大力推动农户超市对接、电子商务以及定点直销等销售方式,建立蔬菜储存、初步加工、精品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营销体系。
连雪娇[6](2017)在《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人民对安全、绿色、健康的蔬菜等食品要求越来越高,对无公害蔬菜需求量大大增加。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菜篮子",更关系到农民的"钱袋子",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赛罕区累计投入资金15亿发展蔬菜产业,为蔬菜产业特别是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的现状,运用多种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该地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与措施。该地区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取得的成果显着。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储运等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上进行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包括加强无公害蔬菜产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引进科学的技术,降低运输难度,健全无公害蔬菜市场信息体系和保障体系以及拓宽销售渠道等对策措施。
王厚深[7](2016)在《单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在逐步增强,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消费者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在日益增长。但随着三聚氰胺,地沟油,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等问题的不断曝光,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堪忧。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蔬菜市场,农药过量、残留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人们渴望能够吃到安全、健康高质量的蔬菜愿望越来越强烈。无公害蔬菜就是蔬菜产品在栽培过程中不被大气、土壤、水质有害物质污染及其产品在加工包装、运输销售过程中不受二次污染。当前,无公害蔬菜发展已成为趋势,它既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保护人体健康,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效益、占领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发展无公害蔬菜,全面提高蔬菜的质量成为了人们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单县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全国及山东省无公害蔬菜发展的进程,从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运作中,多角度地、全面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单县无公害蔬菜质量发展现状,找出单县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生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展望单县无公害蔬菜发展前景,借鉴其他省市无公害蔬菜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以完善单县无公害蔬菜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有效地提高单县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
余坚[8](2016)在《岳阳市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蔬菜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发展蔬菜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改善,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农业产品特别是蔬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促进了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其生产规模和年产量持续增加,蔬菜市场供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蔬菜作为生产强劲、加工增值收益大的产业,逐渐形成一个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的产业链,这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岳阳市蔬菜产业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但在全球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岳阳市蔬菜产业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蔬菜产业生产基地建设整体标准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安全质量隐患依然存在、储藏和深加工环节薄弱、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论文根据农业产业化理论、规模报酬理论、产业竞争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岳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着手,通过对岳阳市蔬菜产业的产量、基地建设、科技支撑激励、蔬菜流通监控体系和标准化生产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学习国外美国、德国、日本和国内寿光、兰州、昆山的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基础上结合岳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不断地重视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科技对蔬菜产业支撑力,提高蔬菜产业安全质量检测水平,提高蔬菜产业深加工能力和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岳阳市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乔云[9](2015)在《太原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目前,蔬菜早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食材之一,但它作为一种特殊鲜活农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有其特殊的位置。因此,在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蔬菜产业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也是近年来在种植业中最具活力和关注度最高的产业。但是,从国内外关于蔬菜在内的农产品使用安全的报道来看却不容乐观,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在蔬菜产品种植过程中由于不规范和管理不严格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大量高毒高残留的被农药被菜农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在无公害蔬菜上,这些大量残留下来的农药不但污染土壤,最主要是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蔬菜产业的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产品生产加工环境不达标、蔬菜产品的质量重金属超标等一系列地问题的困扰,这就使消费者在选择蔬菜时更加注重健康安全绿色无污染的无公害蔬菜。因此,无公害蔬菜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菜农的科学技术培训,加强相关政府部门对高度高残留的农药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当中的初查力度,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在销售阶段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的行业标准,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并且加强宣传和监督管理等。最终实现太原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可持续地发展。
胡培[10](2014)在《菜坝镇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农副食品。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蔬菜已经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必需品。1978年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而且调整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我国的蔬菜产业的发展比较平稳,实现了供需的总量基本平衡,蔬菜种类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整个蔬菜市场体系得到了逐步的完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种植业中农民自主投入较多、经济效益较高、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且已经成为菜坝镇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之一。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蔬菜产业也必将朝着无公害、绿色方向发展,无公害蔬菜将成为菜坝镇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关于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菜坝镇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销售渠道单一,产销矛盾突出:蔬菜品种单一、缺乏自主品牌;蔬菜种植科技化程度不高、组织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蔬菜价格波动幅度大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菜坝镇蔬菜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战略分析,认为菜坝镇蔬菜产业要实现持续发展,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的现代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二是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拓展销售新渠道;三是树立自主品牌,发挥品牌优势;四是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蔬菜价格预警机制;六是强化政府引导,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二、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1.2 博弈理论 |
2.1.3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1.4 质量安全可追溯理论 |
2.1.5 质量生态理论 |
2.2 食品安全相关研究 |
2.2.1 食品安全的界定 |
2.2.2 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
2.2.3 食品追溯系统 |
2.2.4 危害分析临界控制点(HACCP) |
2.3 关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
2.3.1 供应链界定、特征与管理研究 |
2.3.2 食品安全供应链的研究 |
2.4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与管理的研究 |
2.4.1 关于蔬菜质量安全的研究 |
2.4.2 关于蔬菜供应链的研究 |
2.5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
3.1 理论框架 |
3.2 构建目标 |
3.3 构建思路 |
3.4 构建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
4.1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 |
4.1.1 问卷设计方法 |
4.1.2 指标设计与开发 |
4.1.3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4.2 数据分析与讨论 |
4.2.1 数据分析方法 |
4.2.2 问卷信、效度检验 |
4.2.3 对比矩阵的构造和一致性检验 |
4.2.4 各因素层对目标层合成权重的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预警系统分析 |
5.1 预警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
5.1.1 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 |
5.1.2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工作流程 |
5.2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5.2.1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5.2.2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立 |
5.3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 |
5.3.1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的赋值 |
5.3.2 综合评估蔬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 |
5.4 蔬菜产品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
5.4.1 日常监测系统 |
5.4.2 组织保障系统 |
5.4.3 制度保障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分析 |
6.1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6.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生产管理系统 |
6.2.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6.2.2 投入品污染治理系统 |
6.2.3 技术研发与应用 |
6.2.4 产品认证与质量标准 |
6.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流通管理系统 |
6.3.1 运输与存储系统 |
6.3.2 分级质量检测系统 |
6.4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消费保护系统 |
6.4.1 终端消费市场中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问题 |
6.4.2 消费者保护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追溯系统分析 |
7.1 追溯系统的结构 |
7.1.1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参与主体 |
7.1.2 蔬菜供应链追溯流程 |
7.2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功能设计 |
7.2.1 基于频射识别技术的信息采集 |
7.2.2 追溯链条信息处理结构 |
7.3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构建 |
7.3.1 蔬菜供应链追溯系统的总体框架 |
7.3.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和建设 |
7.3.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合作系统分析 |
8.1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合作主体 |
8.2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中合作各方的信息不对称 |
8.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合作中的信号博弈模型 |
8.3.1 信号博弈模型描述 |
8.3.2 蔬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信号博弈的完美贝叶斯均衡 |
8.3.3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信号博弈分析结论 |
8.4 蔬菜供应链合作联盟构建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蔬菜产业发展及策略研究 ——以河南省舞钢市料庄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3.3 简要评价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1.5.2 特色产业理论 |
1.5.3 精准扶贫理论 |
1.6 创新与不足 |
2 料庄村概况及蔬菜产业发展历程 |
2.1 料庄村概况 |
2.2 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 |
2.3 蔬菜地的变迁 |
2.4 蔬菜田灌溉的变化 |
3 料庄村蔬菜产业类型及其发展成效 |
3.1 料庄村蔬菜种植种类及特点 |
3.2 蔬菜产业成效 |
3.2.1 蔬菜育苗技术成熟 |
3.2.2 主要蔬菜种植技术及变化 |
3.2.3 肥料与农药的使用 |
3.2.4 蔬菜的销售 |
4 挑战与机遇: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困境及其前景 |
4.1 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的问卷调查 |
4.2 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 |
4.2.1 自然资源优势 |
4.2.2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利 |
4.2.3 蔬菜种植经验丰富 |
4.2.4 政府鼓励村民发展蔬菜产业 |
4.3 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的劣势 |
4.3.1 蔬菜种植类型结构不合理 |
4.3.2 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 |
4.3.3 冬季低气温增加种植成本 |
4.3.4 种植户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 |
4.4 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4.4.1 舞钢市内各蔬菜种植地区间竞争激烈 |
4.4.2 乡村人才大量流失 |
4.4.3 市场潜在风险加大 |
4.4.4 政策风险依然存在 |
4.5 乡村振兴战略给料庄村蔬菜产业带来的发展前景 |
4.5.1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奠定经济基础 |
4.5.2 生态宜居对蔬菜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
4.5.3 乡风文明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4.5.4 乡村振兴为蔬菜产业提供广阔市场 |
5 经验与对策:乡村振兴背景下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的策略 |
5.1 他山之石:舞钢市彦张村蔬菜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
5.1.1 党建工作引领蔬菜产业发展 |
5.1.2 蔬菜产业合理布局 |
5.1.3 蔬菜种植产业化 |
5.1.4 侧重发展集体经济 |
5.1.5 彦张村蔬菜产业发展对料庄村的经验启示 |
5.2 乡村振兴背景下料庄村蔬菜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
5.2.1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提高蔬菜产业的组织化水平 |
5.2.2 合理调整蔬菜生产结构与布局 |
5.2.3 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
5.2.4 加快蔬菜生产先进科技的普及和推广 |
5.2.5 拓展蔬菜产业信息服务,降低市场风险 |
5.2.6 吸引乡村人才,提高劳动力文化水平 |
5.2.7 完善政府政策,优化蔬菜产业发展环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调研问卷 |
(一)基本情况 |
(二)蔬菜种植投入及产出情况 |
(3)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对朝阳区的启示 |
1.2.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1.2.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
1.2.3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对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启示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蔬菜产业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3.1 朝阳区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条件 |
3.1.1 区位优越 |
3.1.2 生态优势 |
3.1.3 基础优势 |
3.1.4 政策优势 |
3.2 蔬菜标准园的建设 |
3.2.1 园区建设情况 |
3.2.2 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
3.2.3 园区生产基本情况 |
3.2.4 创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
3.3 千顷蔬菜基地建设 |
3.3.1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
3.3.2 基本原则 |
3.3.3 建设规模 |
3.3.4 重点项目及工程建设标准 |
3.3.5 蔬菜基地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渠道 |
3.3.6 蔬菜基地项目效益 |
3.3.7 保障措施 |
3.4 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
3.4.1 示范区基本情况 |
3.4.2 示范区建设进展 |
3.4.3 主要实施办法 |
3.5 朝阳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
3.5.1 农药使用 |
3.5.2 肥料使用 |
3.5.3 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
3.5.4 无公害蔬菜重点建设项目 |
3.6 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采摘园的发展 |
3.6.1 蔬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基本情况 |
3.6.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 |
3.6.3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财政扶持情况 |
3.7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
3.7.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变化情况 |
3.7.2 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 |
3.7.3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 |
第四章 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4.1.1 农村实用人才水平偏低 |
4.1.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多 |
4.1.3 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 |
4.1.4 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 |
4.1.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 |
4.1.6 质量监管不到位 |
4.1.7 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 |
4.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科学 |
4.2.2 农户的菜田生产方法过于粗放 |
4.2.3 企业发展不足 |
4.2.4 蔬菜的深加工程度不够 |
4.2.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 |
4.2.6 质量监管机构不完善、人员缺乏 |
4.2.7 合作社缺乏强劲的运营机制 |
第五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
5.1 进一步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 |
5.1.1 因地制宜,加快模块化蔬菜基地建设 |
5.1.2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初步形成蔬菜市场 |
5.1.3 大力提升抗灾减灾的能力 |
5.2 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 |
5.2.1 鼓励发展家庭农场 |
5.2.2 结合农业观光发展采摘园 |
5.2.3 开发旅游项目,注重参与蔬菜生产项目的设置 |
5.3 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 |
5.3.1 保证蔬菜园区的建设用地 |
5.3.2 避开城市近郊,菜田向中远郊发展 |
5.3.3 加大机械化水平,进行标准园建设 |
5.4 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
5.5 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 |
5.5.1 注重选拔科技示范户 |
5.5.2 选拔培育科技指导员 |
5.5.3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 |
5.5.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年轻职业菜农 |
5.6 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
5.6.1 关注温室大棚质量的提升 |
5.6.2 改善提高大棚的基础功能 |
5.6.3 引导菜农走出高投入、高产出的误区 |
5.7 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 |
5.7.1 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监管,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
5.7.2 推行市场准入机制 |
5.7.3 加强法律宣传,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
5.8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
5.8.1 落实优惠政策,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品牌 |
5.8.2 依托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
5.9 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 |
5.9.1 调整蔬菜种植的品种结构,倡导菜田精细化管理 |
5.9.2 倡导农户对菜田精细化管理 |
5.9.3 建立农民蔬菜直销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科学处理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意义 |
2 当前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探析 |
2.1 无公害蔬菜的基本生产质量得不到保障 |
2.2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面临市场流通机制不合理的问题 |
2.3 无公害蔬菜所具有的产品区域特色不够明显 |
3 科学解决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分析 |
3.1 科学有效的控制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成分 |
3.2 科学构建出无公害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控体系 |
3.3 当地政府应当全面强化种植扶持力度 |
3.4 科学化的加强无公害蔬菜品牌建设 |
4 结语 |
(5)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无公害蔬菜的定义 |
1.1.2 无公害蔬菜的分类 |
1.2 无公害蔬菜发展状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国内蔬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
2 影响蔬菜质量的主要因素 |
2.1 种子 |
2.2 土壤 |
2.3 肥料 |
2.4 农药 |
2.5 灌溉用水 |
3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 |
3.1 永昌县蔬菜生产变革 |
3.2 永昌县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优势 |
3.2.1 气候冷凉 |
3.2.2 有机肥源充足 |
3.2.3 水质优,灌溉便利 |
3.2.4 季节优势 |
3.2.5 劳动力优势 |
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3 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
4.4 调查问卷样表 |
4.5 技术路线 |
5 调查结果 |
5.1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
5.1.1 生产规模显着增大 |
5.1.2 试验示范点建设不断创新 |
5.1.3 特色产品主导作用明显 |
5.2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2.1 连茬种植情况严重 |
5.2.2 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较少 |
5.2.3 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干旱严重 |
5.2.4 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种植盲目性大 |
5.2.5 物流运输不完善,仓储能力不足 |
5.2.6 地方监测体系不完善,集约化程度低 |
6 调查结论 |
7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方案及建议 |
7.1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施肥及施药方案 |
7.1.1 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
7.1.2 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 |
7.1.3 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倒茬 |
7.2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政策性建议 |
7.2.1 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 |
7.2.2 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 |
7.2.3 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体系,提升产业优势 |
7.2.4 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 |
7.3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对策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2.3 推广应用价值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英国无公害蔬菜产业研究现状 |
1.4.2 爱尔兰无公害蔬菜产业研究现状 |
1.4.3 美国无公害蔬菜产业研究现状 |
1.4.4 日本无公害蔬菜产业研究现状 |
1.4.5 国内无公害蔬菜产业研究现状 |
1.5 小结 |
2 无公害蔬菜产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2.1 无公害蔬菜的概念 |
2.1.1 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 |
2.1.2 无公害蔬菜的特征 |
2.2 无公害蔬菜产业的相关概念 |
2.2.1 产业的概念 |
2.2.2 蔬菜产业的概念 |
2.2.3 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的概念 |
2.3 无公害蔬菜产业的理论依据 |
2.3.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 小结 |
3 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
3.1 赛罕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
3.2 赛罕区蔬菜产业发展状况 |
3.3 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状况 |
3.3.1 近年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 |
3.3.2 2012年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基本现状分析 |
3.3.3 2013年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基本现状分析 |
3.3.4 2014年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基本现状分析 |
3.3.5 2015年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基本现状分析 |
3.3.6 2016年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基本现状分析 |
3.4 小结 |
4 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4.1 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 |
4.1.1 自然条件优势 |
4.1.2 区位优势 |
4.1.3 无公害蔬菜产业的规模优势 |
4.1.4 信息传播优势 |
4.1.5 市场潜力优势 |
4.1.6 品牌优势 |
4.1.7 政策优势 |
4.2 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劣势 |
4.2.1 菜田的保护制度不完善 |
4.2.2 农民的积极性、观念、意识薄弱 |
4.2.3 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
4.2.4 无公害蔬菜市场培养和建设滞后 |
4.3 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
4.4 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挑战分析 |
4.5 SWOT矩阵分析 |
4.6 小结 |
5 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1 生产加工,操作规范相对滞后 |
5.2 包装、贮藏、运输、流通存在问题 |
5.3 市场建设方面问题突出 |
5.3.1 "大市场"和"小生产"的矛盾 |
5.3.2 信息的不对称性 |
5.3.3 消费者认可度低 |
5.3.4 销售渠道不畅通 |
5.4 技术监督手段落后 |
5.4.1 生产控制和检测不严 |
5.4.2 市场监管不力 |
5.4.3 政策法规不完善 |
5.4.4 农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
5.5 闲置空棚多 |
6 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6.1 加强产业生产的技术和操作规程的培训 |
6.2 引进科学的无公害蔬菜贮藏包装技术、降低运输流通难度 |
6.2.1 增加扶持力度,引进科学技术 |
6.2.2 注重供需平衡和产品的标准化 |
6.3 建立和完善无公害蔬菜的市场信息体系 |
6.4 抓好无公害蔬菜的保障体系建设 |
6.4.1 提高农业种植者的素质 |
6.4.2 严格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 |
6.4.3 加大政府的监控检测力度 |
6.4.4 拓宽销售渠道 |
6.4.5 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的积极作用 |
6.5 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增加空棚利用率 |
7 结论 |
7.1 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
7.2 克服劣势,迎接挑战发展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 |
7.3 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发展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 |
7.4 实施赛罕区无公害蔬菜有效对策,促进产业发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7)单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已有研究成果的作用及不足之处 |
1.3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2. 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
2.1 无公害蔬菜与无公害蔬菜产业的相关概念 |
2.2 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
3. 单县无公害蔬菜发展SWOT分析 |
3.1 无公害蔬菜发展的优势因素 |
3.1.1 自然资源优势 |
3.1.2 交通便利 |
3.1.3 劳动力充足且经验丰富 |
3.1.4 蔬菜品牌效应显现 |
3.1.5 农业技术水平高 |
3.1.6 设施农业逐渐兴起 |
3.2 无公害蔬菜发展的劣势因素 |
3.2.1 受自然灾害威胁大 |
3.2.2 信息不对称 |
3.2.3 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被占用 |
3.2.4 菜农文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上升 |
3.2.5 资金投入欠缺,生产基础条件差 |
3.2.6 无公害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
3.3 无公害蔬菜发展的机会因素 |
3.3.1 市场前景广阔 |
3.3.2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
3.3.3 无公害蔬菜产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 |
3.3.4 其他发展机遇越来越多 |
3.4 无公害蔬菜发展的威胁因素 |
3.4.1 自然灾害的风险 |
3.4.2 消费者对食品类消费方式的改变 |
3.4.3 蔬菜本身的不耐贮藏性 |
3.4.4 蔬菜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以及外来蔬菜的竞争 |
3.5 单县无公害蔬菜发展SWOT矩阵分析 |
4. 单县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典型案例分析 |
4.1 单县刘洼村无公害蔬菜种植案例分析 |
4.2 单县富民无公害蔬菜合作社案例分析 |
5. 单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 |
5.1 单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战略 |
5.1.1 指导思想 |
5.1.2 发展目标 |
5.1.3 发展战略 |
5.2 单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
5.2.1 政府积极引导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 |
5.2.2 加大无公害蔬菜产业扶贫力度 |
5.2.3 加大劳动力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 |
5.2.4 积极开拓市场流通和信息对称体系 |
5.2.5 推广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技术 |
5.2.6 强化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岳阳市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蔬菜产业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蔬菜产业发展的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
2.2 蔬菜产业化的概念 |
2.3 相关基础理论 |
2.3.1 规模报酬理论 |
2.3.2 产业竞争力理论 |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岳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岳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1 蔬菜产量稳步增长 |
3.1.2 蔬菜基地建设逐步完善 |
3.1.3 蔬菜科技支撑力量加强 |
3.1.4 蔬菜流通监控体系不断健全 |
3.1.5 蔬菜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 |
3.2 岳阳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1 蔬菜产业生产基地建设整体标准不高 |
3.2.2 蔬菜产业生产科技支撑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强 |
3.2.3 蔬菜产业全安质量隐患依然存在 |
3.2.4 蔬菜产业储藏和深加工环节薄弱 |
3.2.5 蔬菜产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
4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4.1 国外发达国家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4.1.1 美国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4.1.2 以色列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4.1.3 日本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4.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4.2.1 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4.2.2 湘潭市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4.2.3 昆山市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4.3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启示 |
5 岳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
5.1 建立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 |
5.2 加强科技对蔬菜产业支撑力 |
5.3 提高蔬菜产业安全质量监测水平 |
5.4 提高蔬菜产业深加工能力 |
5.5 增强蔬菜产业竞争能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太原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创新和不足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相关概念界定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海岛模式 |
2.1.1.1 生产渠道分析 |
2.1.1.2 销售渠道分析 |
2.1.1.3 物流渠道分析 |
2.1.2 美加模式 |
2.1.2.1 生产模式分析 |
2.1.2.2 销售模式分析 |
2.1.2.3 物流模式分析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菜篮子工程” |
2.2.2 “深圳模式” |
2.2.2.1 组织创新---生产企业化 |
2.2.2.2 制度创新---经营一体化 |
2.2.2.3 管理创新---流通现代化 |
2.2.2.4 营销模式创新---营销品牌化 |
2.3 小结 |
3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3.1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种植现状 |
3.2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现状 |
3.3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大棚建设现状 |
3.4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农户知识现状 |
3.5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产业资金状况 |
4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势 |
4.1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的有利条件分析 |
4.1.1 自然资源 |
4.1.1.1 农业气候因素 |
4.1.1.2 水资源因素 |
4.1.1.3 光热资源因素 |
4.1.1.4 土地资源因素 |
4.1.2 地理位置 |
4.1.3 经济条件 |
4.1.3.1 经济发展条件 |
4.1.3.2 货币信贷条件 |
4.1.4 技术条件 |
4.1.4.1 蔬菜生产的技术条件 |
4.1.4.2 蔬菜质量安全保障的技术条件 |
4.2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的优势分析 |
4.2.1 消费需求旺盛 |
4.2.2 市场前景广阔 |
4.2.2.1 国际市场 |
4.2.2.2 国内市场 |
4.2.2.3 省城市场 |
4.2.3 生态环保重视增强 |
4.2.4 政府高度重视 |
5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 |
5.1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的制约因素 |
5.1.1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
5.1.2 成本投入与产出效率不相称 |
5.1.3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 |
5.2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存在的问题 |
5.2.1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问题 |
5.2.1.1 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水平不高 |
5.2.1.2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过程中技术操作不规范 |
5.2.1.3 无公害蔬菜生产水平低 |
5.2.2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销售问题 |
5.2.2.1 营销意识淡薄 |
5.2.2.2 销售模式不当 |
5.2.2.3 宣传乏力 |
5.2.2.4 品牌意识差 |
5.2.2.5 售后服务意识淡薄 |
5.2.2.6 价格缺乏灵活性 |
5.2.3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物流问题 |
5.2.3.1 物流形式单一 |
5.2.3.2 物流组织规模小且分散 |
5.2.3.3 技术水平及设备落后 |
5.2.3.4 信息化程度低 |
6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
6.1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对策 |
6.1.1 加大组织化程度建设 |
6.1.2 严查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
6.1.3 建立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 |
6.1.4 加大对菜农的科技服务投入力度 |
6.1.5 逐步推广无土栽培技术 |
6.2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销售的对策 |
6.2.1 无公害蔬菜基地与市场产销衔接 |
6.2.2 建立品牌合理宣传 |
6.2.3 建立有竞争力的价格消费机制 |
6.2.4 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
6.2.5 建立健全政府政策支持 |
6.3 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物流的对策 |
6.3.1 创新无公害蔬菜物流模式 |
6.3.2 建立无公害蔬菜民间组织团体 |
6.3.3 加快无公害蔬菜物流技术创新 |
6.3.4 建立无公害蔬菜物流信息平台 |
7 研究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录 |
致谢 |
(10)菜坝镇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2.4 技术路线图 |
1.3 创新与不足 |
1.3.1 创新 |
1.3.2 论文的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动态 |
2.1.1 蔬菜种植体制 |
2.1.2 产业发展方面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国内蔬菜种植布局研究 |
2.2.2 国内蔬菜产业研究方面 |
2.2.3 无公害蔬菜方面的研究 |
2.3 研究述评 |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蔬菜产业 |
3.1.2 蔬菜产业化 |
3.1.3 无公害蔬菜 |
3.2 理论基础 |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4 菜坝镇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
4.1 菜坝镇基本情况 |
4.2 菜坝镇蔬菜产业现状 |
4.2.1 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 |
4.2.2 区域布局基本形成,种植品种多样化 |
4.2.3 菜坝镇蔬菜加工产业已初具规模 |
4.2.4 菜坝镇蔬菜产值逐年增加,人均收入提高 |
5 菜坝镇蔬菜产业发展swot分析 |
5.1 优势条件分析(strength) |
5.1.1 优越的自然条件 |
5.1.2 政府的扶持 |
5.1.3 科技力量的支撑 |
5.1.4 便利的交通 |
5.1.5 农业人才资源丰富 |
5.2 劣势分析(Weakness) |
5.2.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5.2.2 销售渠道单一,蔬菜产销矛盾突出 |
5.2.3 品种繁多,但缺乏特优产品和自主品牌 |
5.2.4 技术传统,机械化程度低 |
5.2.5 组织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
5.3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
5.3.1 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 |
5.3.2 消费观念的改变,蔬菜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
5.4 威胁分析(Threat) |
5.4.1 国际国内竞争不断加剧 |
5.4.2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
5.4.3 成本高,蔬菜价格涨跌幅度大,农户种植风险大 |
5.5 战略选择分析 |
5.5.1 swot矩阵分析 |
5.5.2 战略发展定位 |
5.6 发展战略的实施 |
5.6.1 长期战略 |
5.6.2 短期战略 |
6 菜坝镇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策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蔬菜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于冬菊. 山东大学, 2020(09)
-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蔬菜产业发展及策略研究 ——以河南省舞钢市料庄村为例[D]. 钟灵.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3]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邱继丰. 吉林大学, 2019(03)
- [4]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孙学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6)
- [5]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D]. 常雪艳.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6]赛罕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连雪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7]单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王厚深.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4)
- [8]岳阳市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余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4)
- [9]太原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乔云. 山西农业大学, 2015(02)
- [10]菜坝镇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 胡培. 四川农业大学,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