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现象研究

“网络问政”现象研究

论文摘要

网络对于世界而言都是一个新事物,对于我国而言,网络问政也刚刚兴起。如何运用好这一媒介来更好地掌握民情、引导民意,从而促进政府决策更加民主、科学、高效,推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还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网络问政在促进政府执政理念转变、提高政府执政效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如何引导、规范网络问政,有效地利用民意,实现网络问政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已变得异常重要。目前,作为刚刚起步的网络问政,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我国网民在年龄、学历、职业、城乡等结构存在失衡;网络资源分布不均衡即数字鸿沟;网民的非理性情绪宣泄甚至网络暴力行为;政府的回应性不强等阻碍网络问政良性发展的问题。在概述网络问政的广度、深度以及效度的基础上,找出网络问政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及其问题存在的成因。成因主要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法律监管的缺位与网络监督的乏力,网络本身的双刃性特征,非制度化的网络问政。为此,我们应该从观念上更新转变、制度上保障实施、技术上改进完善一不断适应网络问政的发展。具体而言:努力提升网民理性问政意识,如公共理性精神、公民主体意识;增强网民宽容、妥协等方面的问政能力;政府通过培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主流网络媒体的作用等措施积极引导网民问政行为;最后,构建网络问政发展的长效机制,如政府网络问政回应机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网络实名制、网络发言人制度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网络问政”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网络问政的内涵
  • 2.1.2 网络问政的特征
  • 2.2 相关理论的启示
  • 2.2.1 参与式民主理论
  • 2.2.2 善治理论
  • 2.2.3 公共领域理论
  • 2.3 “网络问政”的评价标准
  • 第3章 “网络问政”的现状
  • 3.1 “网络问政”的广度
  • 3.2 “网络问政”的深度
  • 3.2.1 网民结构
  • 3.2.2 网络问政渠道
  • 3.3 “网络问政”的效度
  • 3.3.1 网络问政有效地促进了政府执政理念的合理转变
  • 3.3.2 网络问政增强了政府效能
  • 3.3.3 网络问政强化了舆论监督
  • 3.3.4 网络问政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 第4章 “网络问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解析
  • 4.1 “网络问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1 网络问政中网民结构的失衡
  • 4.1.2 “数字鸿沟”
  • 4.1.3 网民问政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 4.1.4 政府回应性不强
  • 4.2 “网络问政”中问题存在的成因
  • 4.2.1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4.2.2 法律监管缺位和网络舆论监督乏力
  • 4.2.3 网络的“双刃剑”
  • 4.2.4 非制度化的网络问政
  • 第5章 完善“网络问政”的措施
  • 5.1 提升网民理性问政意识
  • 5.2 增强网民问政能力
  • 5.3 积极引导网民“网络问政”
  • 5.3.1 注重培养“意见领袖”
  • 5.3.2 充分发挥主流网络媒体的作用
  • 5.4 构建“网络问政”长效机制
  • 5.4.1 完善网上问政回应机制
  • 5.4.2 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 5.4.3 提倡实行网络实名制
  • 5.4.4 构建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网络问政”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