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秧歌调查与研究

隆尧秧歌调查与研究

论文摘要

河北省隆尧县乃唐风尧韵之地,钟灵毓秀之乡,是著名的“尧山文化”的发样地。隆尧秧歌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之一,因其独特的伴奏模式和质朴的唱词、唱腔于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地方剧种的发展历史当中,伴奏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经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在这一剧种当中,伴奏的发展深刻地昭示着隆尧秧歌的发展历程,从最初萌芽时期的徒歌演唱模式,逐步走出田间地头,融入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开始了其最具特色的只用武场伴奏的演唱模式,在这种伴奏模式下,隆尧秧歌走过了坎坷而又漫长的生存之路。随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文化形式相互交融、学习、借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隆尧秧歌改革与创新的进程。唯有武场伴奏是隆尧秧歌的最大特点,也是其最具改革创新潜力的方面,现如今的隆尧秧歌正是抓住了这个创新点,开始了文武结合伴奏模式的大胆实践。虽然在众多传统剧目的上演中仍然只使用武场伴奏,而只有在少数的新编剧目或改编剧目中使用文武结合的伴奏模式,但这对于隆尧秧歌来说,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本篇论文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借助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以音乐学结合地理学、人文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从器乐伴奏的角度对隆尧秧歌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整合。尊崇事实、注重典籍、理性推理,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其曲折的生存与发展之路,探究历经时代洗礼之后的隆尧秧歌所蕴含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及发展保护价值。2006年应该是隆尧秧歌发展历史上的转折之年,评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给隆尧秧歌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就目前看来,此束光环并没有给隆尧秧歌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它依然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上苦苦挣扎,隆尧秧歌能否在现今文化纷杂的现实中挣脱困境,摆脱消亡的命运,甚至走向奢望中的繁荣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在国家大力推崇、保护、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大好形势之下,以此为鉴,意在与大家共勉,群策群力,为保护发展我们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尽些绵薄之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引言
  • (一)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二) 本文的选题和立意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四) 实地考察情况
  • (五) 隆尧秧歌的界定
  • 1 秧歌与秧歌戏
  • 2 隆尧秧歌剧团演职人员基本状况
  • 二、隆尧秧歌的伴奏模式
  • (一) 徒歌时期的隆尧秧歌
  • 1 隆尧秧歌产生的必然性
  • 2 伴奏模式的必然性
  • (二) 武场时期的隆尧秧歌
  • 1 隆尧秧歌与当地民间艺术的融合
  • 2 秧歌早期的演出状况
  • 3 风雨百年,隆尧秧歌经历跌宕起伏的漫长岁月
  • 4 隆尧秧歌武场伴奏乐器
  • (三) 文武结合时期的隆尧秧歌
  • 1 隆尧秧歌伴奏乐器的大胆实践与创新
  • 2 隆尧秧歌文武场伴奏乐器
  • 三、结论
  • (一) 隆尧秧歌的艺术价值
  • (二) 隆尧秧歌的美学价值
  • 1 语言美
  • 2 器乐美
  • 3 形式美
  • (三) 隆尧秧歌的发展及保护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南汝州曲剧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音乐教育 2017(08)
    • [2].黄亮亮的玉米[J]. 小说月刊(上半月) 2017(01)
    • [3].新形势下的扬剧传承与改革[J]. 剧影月报 2017(02)
    • [4].甘肃陇南影子腔探微[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16(00)
    • [5].浅析西路淮剧唱腔起源与发展[J]. 剧影月报 2017(01)
    • [6].华丽的转变 漫长的坚守——记戏剧评论家、盐城市剧目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曹瀛[J]. 剧影月报 2017(01)
    • [7].和县东路庐剧的起源与发展[J]. 北方文学 2017(06)
    • [8].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 对南京“白局”文化情有独钟[J]. 教育家 2017(09)
    • [9].唱越剧:悦身心 驻青春[J]. 养生月刊 2017(08)
    • [10].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 剧影月报 2017(04)
    • [11].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中地方音乐元素的体现——以地方剧种《二人台》为例[J]. 音乐创作 2017(02)
    • [12].论地方剧种趋同与文化生态保护[J]. 文教资料 2013(08)
    • [13].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哪一种[J]. 北方音乐 2009(03)
    • [14].非遗保护不能冷落地方剧种[J]. 协商论坛 2017(03)
    • [15].“非遗”视角下对“一勾勾”戏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艺术品鉴 2020(03)
    • [16].地方剧种趋同化现象下的越剧保护和发展[J]. 文教资料 2011(16)
    • [17].关于抢救、保护地方剧种的思考[J]. 东方艺术 2011(S2)
    • [18].提升大学生对川剧认同与接受度的实施路径[J]. 四川戏剧 2020(03)
    • [19].浅谈莆仙戏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J]. 大众文艺 2013(04)
    • [20].淮海戏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25)
    • [21].发挥剧团党组织作用,推动锡剧艺术发展[J]. 大众文艺 2016(24)
    • [22].丝路戏剧探微:甘肃地方剧种陇南影子腔发覆[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3)
    • [23].从河北永年西调看地方剧种的传承与保护[J]. 小说评论 2012(S2)
    • [24].灌阳县桂剧的传承保护与利用的探索及思考[J]. 戏剧之家 2020(25)
    • [25].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桂剧)传承现状研究[J]. 大众文艺 2017(03)
    • [26].浅谈幼儿教师进行黄梅戏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困惑[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5)
    • [27].回归与突破中探索地方剧种气质——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戏曲剧目述评[J]. 南方文坛 2019(06)
    • [28].锡剧艺术渊源与发展研究[J]. 戏剧之家 2020(04)
    • [29].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保护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张家界市地方剧种为例[J]. 农业网络信息 2018(05)
    • [30].新时期戏曲的多样化传播思考——以川剧为例[J]. 戏剧之家 2017(14)

    标签:;  ;  ;  

    隆尧秧歌调查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