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全球化的时代,传统外交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外交日益旱现出多元化和立体化的趋势。政党外交的兴起正是外交领域发生的这一重大变革的反映。从国与国的官方关系到普通民众之间的关系,从战争与和平这样的“高政治”议题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低政治”议题,从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到全球性问题——政党外交越来越多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由主权国家政府扮演主角的传统外交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口起就开始了国际交往,但是从事真正意义上着眼于国家关系发展的政党外交还是在建国后以执政党的身份与外国各种类型政党的交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在范围、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个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新格局日臻成熟。这一发展过程也是个长期处于执政地位的大党不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丰富多彩,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然而最重要的、最能反映成长特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定位。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身份的不同选择决定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方法的变化,它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如何观察和认识世界,决定着中国共产党如何行动,如何处理与现存世界的关系。近年来,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身份”引起了研究者越来越大的兴趣。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将文化、认同、观念等因素作为结构体系整体层次上的因素,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当中,从而为分析、解释国际关系的变化提供了新思路。社会身份理论沿用这一新思路将研究的范围从心理学拓展到国际关系领域中来。社会身份理论认为:行为体是在不同的团体划分中确定自己的身份认同的,一般需要经过社会比较、社会类化、社会区辨和社会定位四个阶段,最后才会形成一种“我们感”的共同体,也就基本确立了行为体的身份认同。根据社会身份理论,我们还可以对行为体的行动提出如下假设:行为体会更偏向于内团体成员,对于自己所认同的成员集团会从双赢的思维出发,选择积极合作的战略;对于准内团体成员,一般会采取支持的策略,对于双边事务会选择部分的参与和合作,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低;对于外团体成员,一般会从非零和的思维出发,在双边事务中选择部分的参与和合作;而对于敌对性较高的外团体成员,一般会从零和的思维出发,在战略上选择不合作或冲突现代国际关系是伴随着对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而产生的,相关理论一般也都以国家为基本分析单元。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在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下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外交决策中发挥着不同于西方国家执政党的特殊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事无小事”、“外事工作授权有限”一直是国家外交体制运行的总原则,并且通过“党管外交”的原则在实践中加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外交事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外交大权在中央”的原则,即中共中央享有中国外交的最高决策权和管理权,负责制定重大外交政策。因此,社会身份理论的基本观点也可以应用于分析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所进行的政党外交的研究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政党外交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身份选择几经变换。本论文引入社会身份理论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基于身份的衍变而进行的政党外交。作为无产阶级类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际关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开始学习如何同世界打交道。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的身份出发主要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以及亚洲部分邻国的共产党进行直接交往,其目的是为中国革命寻求国际同情和支持。以改革开放为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分为了两个大的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身份选择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1978年之前的身份选择在“世界革命”的斗争理念指引下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也就是说1978年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是在国际社会的互动中界定自己的身份(这种互动在国内外各因素的影响下呈现的是一种被动的、非良性的景象),而且身份的定位非常明确,主要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大家庭成员”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政党”的身份转变。1978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更多关注国内建设,这种关注也经历了一个从落后于世界现代化浪潮之后的奋力追赶专心国家经济建设到经济实力初步增强后开始自信执政的成长过程。中国共产党源自于内在发展需求的政党外交逐渐打破意识形态的限制,在政党外交中日益重视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这导致中国共产党身份发生新的变化,具体而言是在经过挑战意识淡化和参与意识增强的一系列调整之后,先后确立了注重国家利益的身份和平崛起中大国执政党的新身份。论文先从历史起点的角度对建国前中国共产党以革命党身份开展的对外交往进行了简单梳理,随后根据身份维度并结合政党外交战略将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社会主义大家庭成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1949——1956年)、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政党身份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1957——1976年)、注重国家利益身份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1977——2002年)以及和平崛起中大国执政党身份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2003年至今)。同时,运用翔实的史料对每一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中身份选择的过程、对外战略的确定以及政党外交的实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力图全面描绘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发展的历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政党外交、乒乓外交、茶叙外交的有机结合——第十一届中美政党对话侧记[J]. 当代世界 2019(12)
- [2].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战略目标、实践推进及价值取向[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20(01)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03)
- [4].“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政党外交实践[J]. 理论视野 2020(03)
- [5].新冠疫情与政党外交实践变化和趋势——首届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创新研究论坛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 党政研究 2020(04)
- [6].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实践与理论创新[J]. 当代世界 2019(07)
- [7].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政党外交的作用论析[J]. 中国西部 2018(03)
-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成就与经验[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5)
- [9].70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演变与经验[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0].关于政党外交研究的若干思考[J]. 新视野 2018(01)
- [11].21世纪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三重维度[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8(01)
- [12].中联部与改革开放后的“政党外交”[J]. 领导文萃 2015(01)
- [13].试论新时期中共政党外交面临的挑战[J]. 赤子(上中旬) 2015(20)
- [14].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实践之路与理论创新研究[J]. 祖国 2019(04)
- [15].“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J]. 西部学刊 2019(09)
- [16].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战略诉求与发展思路[J]. 探索 2018(03)
- [17].“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8(05)
- [18].《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出版发行[J]. 当代世界 2017(09)
- [19].探索中国政党外交的新发展[J]. 当代世界 2013(01)
- [20].论建国后毛泽东的政党外交观[J]. 攀登 2012(02)
- [21].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理论思考[J]. 当代世界 2011(03)
- [22].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与党的事业发展同行[J]. 红旗文稿 2011(06)
- [23].从与日本民主党的交流看中共政党外交[J]. 中共党史研究 2010(02)
- [24].政党外交及其运行机制[J]. 当代世界 2010(11)
- [25].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新时期[J]. 当代世界 2009(02)
- [26].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思想的演进发展[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02)
- [27].新时期中共政党外交理论研究述评[J]. 法制与社会 2009(20)
- [28].近年来中共政党外交研究综述[J]. 北京党史 2009(04)
- [29].略论政党外交的影响[J].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4)
- [30].新时期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格局的形成与发展[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8(11)
标签:政党外交论文; 党际关系论文; 国家关系论文; 国家总体外交论文; 社会身份理沦论文; 内团体论文; 外团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