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小菜蛾是全球分布的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其危害重、繁殖快、容易对一般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因此开发开发蔬菜害虫小菜蛾的高致病力真菌生物农药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小菜蛾实验室种群,以2龄小菜蛾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25株绿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1株对小菜蛾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CQM125。并对其做了小菜蛾侵染试验,目的在于评价该菌株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潜能,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组建了小菜蛾实验室种群,在25℃、RH 60%~8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平均每只小菜蛾产卵约40粒,单只雌蛾产卵最高可达300粒。一龄和二龄幼虫的死亡率较高,平均世代周期约27天,具体卵2~3d,孵化率为97%;幼虫9~10d,存活率约20%;蛹3~4d,羽化率约95%;成虫8~16d。小菜蛾下代种群呈明显上升趋势,可为生物测定提供充足的虫源。以实验室保存或田间采集的共25株绿僵菌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力进行了评价,生测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CQM125、CQM124、CQM117、CQM108和CQM126 5个菌株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其累积死亡率分别为84.2%、78.9%、74.2%、66.9%、64.4%,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死亡率,显示出较高的致病力。其中毒力最高的菌株CQM125在20℃、1.0×108个孢子·mL-1孢子悬浮液接种处理小菜蛾幼虫LT50为3.97d;25℃、5. 0×107个孢子·mL-1孢子悬浮液接种的LT50为2.44d;25℃、8d的死亡率为84.2%。在25℃下,第7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31×104个孢子·mL-1,对小菜蛾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经过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将绿僵菌CQM125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研究确定了适宜CQM125菌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基础培养基和适合菌株CQM125产孢的最佳温度,光照,酸碱度及最佳碳、氮含量。优化后CQM125的产孢培养基为PPDA改良培养基,其中葡萄糖2%,蛋白胨0.5%;最适产孢温度30℃,最适产孢pH值为6.0。CQM125的产孢需要有光照刺激,最适合产孢的光照条件为前6天黑暗,后8天光照。研究结果表明,绿僵菌CQM125表现出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并具有较强的耐碱性能。本文还研究了绿僵菌CQM125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产生能力和受不同温度影响的规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外源糖类和维生素对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孢子萌发的促进作用[J]. 山东农业科学 2020(03)
- [2].贵州绿僵菌和戴氏绿僵菌分类地位的确证[J]. 贵州农业科学 2012(05)
- [3].黄绿绿僵菌在马铃薯瓢虫体上宿存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J]. 华北农学报 2010(05)
- [4].花生田施用绿僵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6)
- [5].紫外线诱变莱氏绿僵菌对敌敌畏的耐药性[J]. 植物保护 2019(06)
- [6].3种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毒力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8(06)
- [7].苏云金芽孢杆菌与平沙绿僵菌混配对卷叶虫的防治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8].1株产几丁质酶绿僵菌的筛选及其产酶特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3)
- [9].戴氏绿僵菌抗微生物潜力的评估[J]. 中药材 2010(06)
- [10].绿僵菌毒素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0)
- [11].一株绿僵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林业科学 2012(12)
- [12].黄绿绿僵菌对烟草蚜虫的防治研究[J]. 作物研究 2015(S2)
- [13].花生播种期施用绿僵菌防治蛴螬的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1(04)
- [14].杀蝗绿僵菌粉剂防治黄脊竹蝗试验[J]. 四川林勘设计 2008(02)
- [15].草地贪夜蛾莱氏绿僵菌的分离鉴定[J]. 植物保护 2019(05)
- [16].戴氏绿僵菌多糖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1)
- [17].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的感染反应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2(01)
- [18].戴氏绿僵菌活性多糖深层发酵的培养基优化[J]. 食品科学 2010(11)
- [19].绿僵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对东亚飞蝗的增效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 2010(04)
- [20].绿僵菌合成破坏素的生物途径破解[J]. 农药市场信息 2012(04)
- [21].中科院完成杀虫绿僵菌比较基因组研究[J]. 农药市场信息 2011(03)
- [22].莱氏绿僵菌研究进展[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0)
- [23].红火蚁高致病力黄绿绿僵菌菌株的筛选[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03)
- [24].绿僵菌防治蝗虫[J]. 中国农业信息 2012(15)
- [25].国内外杀虫绿僵菌(Metarhizium spp.)制剂专利申请现状与分析[J]. 南方农机 2019(13)
- [26].土壤细菌对土壤中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06)
- [27].应用绿僵菌和白僵菌林间防治木麻黄毒蛾的初步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11(02)
- [28].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侵染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J].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5)
- [29].病原细菌和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联合毒力与相容性[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9(01)
- [30].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黄绿绿僵菌固相培养基配方[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