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制定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人本理念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文采用了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原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实际经验。研究中引入了当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特别是吸取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大胆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努力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色,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个性特长的培养。对目前国内外教育理念的主流观点和教改实践中的成功范例进行了概要评述,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管理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进行了理论探究。为了解决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的理论难点,对教育目标的重建、学生中心地位的保障、隐性课程的显性化、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机制创新、“宽进严出”的管理机制、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理论研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理论观点。制定了与理论研究相对应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人本理念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定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注重学生基本素质、个性特长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包括主辅修、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了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文化素质教育方案;创立了以学分绩点、弹性修业年限、创新学分为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学绩评价系统;建立了专业技能训练、教师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工种训练相结合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和实践了隐性课程方案。制定的实施方案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试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概述1.1 选题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1.4 效益与影响第二章 背景研究第三章 现状研究3.1 培养目标的探索3.1.1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思想的现实意义3.1.2 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理解3.1.3 江泽民同志“四个统一”阐明的观点3.1.4 师范教育的不可替代性3.1.5 “应用型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1.6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必须办出特色3.2 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3.2.1 全方位开放的教育制度3.2.2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人才质量观3.2.3 建立各类教育的立交桥3.2.4 高等教育的开放性机制3.3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3.3.1 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等教育3.3.2 拓宽专业口径,提高适应能力3.3.3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3.3.4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3.3.5 实践能力培养3.4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3.4.1 理工结合,文理渗透3.4.2 培养复合型人才3.4.3 办出学校特色,发挥独有优势3.4.4 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强化育人环境的功能3.4.5 把学科作为工具而非枷锁3.4.6 开设综合课程3.4.7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3.5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3.5.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3.5.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基本原则3.5.3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5.4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智力活动潜能”3.5.5 正确应用现代教学手段3.6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3.6.1 制度创新的观念转变3.6.2 实行学分制,全面评价学生3.6.3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第四章 前瞻研究4.1 教育目标的重建4.1.1 满足“用户”的共同需要——关键能力4.1.2 适应“用户”的利益标准——实践能力4.1.3 赢得“用户”的制胜秘诀——个人特色4.2 学生中心论的诠释4.2.1 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4.2.2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4.2.3 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4.2.4 优化教学内容4.3 隐性课程的“显性化”4.3.1 促使最佳知识结构的形成4.3.2 增加实践机会,获得实践能力4.3.3 发展非智力因素4.3.4 激发学习兴趣4.3.5 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4.3.6 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4.3.7 师德的修养4.3.8 重视心理保健,提高身心素质4.4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机制创新4.4.1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机制转变4.4.2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机制创新4.5 “宽进严出”与管理制度变革4.5.1 “宽进”与“严进”的辨析4.5.2 “宽进”的机制当与“宽松”的管理并行4.5.3 学习质量评价鉴定改革4.6 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4.6.1 正确理解创新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基本内涵4.6.2 有利于“创新”的知识4.6.3 培养“创新”的教学策略第五章 应用研究5.1 培养目标的标定5.1.1 基本素质5.1.2 专业知识能力结构5.1.3 个性特长5.2 课程体系的构建5.2.1 突出主干课程5.2.2 灵活专业方向5.2.3 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化5.2.4 实施人文素质考核5.2.5 注意开发学生特长5.3 课程设置5.4 实践教学体系5.5 辅修5.6 文化素质教育方案5.6.1 方案构成5.6.2 方案评价5.7 创新教育实践5.7.1 开设科研课5.7.2 鼓励学生发挥特长5.7.3 创新能力评价5.8 隐性课程建设5.8.1 培育师德,树立风范5.8.2 加强指导,着力服务5.8.3 营造氛围,提升品味5.8.4 改善环境,积极诱导5.9 学年学分制与成绩考核5.9.1 学制与修业年限5.9.2 课程设置5.9.3 学分计算5.9.4 考核与成绩记载5.9.5 课程选修5.9.6 导师制5.9.7 其他第六章 结论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众化论文; 职技高师论文;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改革论文;
大众化形势下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初探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