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绿竹笋采前品质相关影响因素和采后生理特性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作者: 肖丽霞
导师: 胡小松,赵广华
关键词: 绿竹笋,老化,品质,生理特性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绿竹(Dendrocalamus oldhami (Munro) Keng f.)产笋绿竹笋(民间俗称“马蹄绿”)为试材,对采前施肥和培土措施对笋营养品质影响进行了分析;测定了采后绿竹笋老化过程中营养指标的变化,分析其变化规律,采用药剂处理观察测定其控制老化效果,讨论了采后绿竹笋老化的可能原因;探讨了绿竹笋低温贮藏中笋的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 施肥可明显提高笋产量和笋内含营养物含量(糖含量降低),但有机肥、复合肥和无机肥影响筹异不显著。在肥料的选用上,应以有机肥为主,适时适量配合无机肥或复合肥施用。培土高度为10cm时笋的形态品质和营养品质最佳。 采后绿竹笋由于受创伤和养分胁迫引起呼吸、电导率和木质素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及其他养分分解,使其含量下降,老化加剧。木质素含量基部高于项部,常温放置5天基部木质素含量达到开始时的273.08%,顶部增为原来的236.67%。GA和乙醇处理显著延缓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但对呼吸影响不明显;而乙烯的作用正相反,说明采后GA和乙醇处理能延缓绿竹笋老化进程,而乙烯则加速绿竹笋的老化进程。 在O℃和4℃下,选择PE包装袋厚度为0.01mm、0.03mm和0.06mm进行贮藏研究,从呼吸强度、电导率、PPO、POD、PAL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来看,以O℃下贮藏包装袋厚度为0.01mm时贮藏绿竹笋的品质保持最好;包装形式采用单笋PE袋包装,贮藏效果远远好于多笋装箱。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立题分析
1.1 绿竹笋概述
1.2 竹笋栽培与管理技术对笋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1.2.1 绿竹林生长规律对笋品质影响研究
1.2.2 绿竹林施肥措施对笋品质影响研究
1.2.3 绿竹笋用林栽培措施对笋品质影响研究
1.3 采后果蔬衰老生理研究进展
1.3.1 活性氧代谢
1.3.2 脂类代谢
1.3.3 水分平衡
1.3.4 一些重要的调节物质
1.3.5 衰老器官内含物再分配
1.3.6 细胞壁物质及其相关酶
1.4 竹笋采后老化生理研究进展
1.4.1 植物木质化研究进展
1.4.2 采后蒸腾生理及其调控
1.4.3 采后竹笋木质化研究进展
1.4.4 采后竹笋木质化调控研究进展
1.5 竹笋采后贮藏措施对笋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1.5.1 影响竹笋贮藏保鲜的因素
1.5.2 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6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6.1 绿竹笋物理性状和品质分析
1.6.2 采前绿竹笋相关影响因素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
1.6.3 采后不同处理对绿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
1.6.4 采后绿竹笋低温套袋贮藏方法的研究
第二章 绿竹笋物理性状和品质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仪器和试剂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绿竹笋的物理性状
2.3.2 绿竹笋的笋体组成
2.3.3 绿竹笋与其他笋的感官评价比较
2.3.4 绿竹笋的主要营养成份
2.3.5 绿竹笋特殊风味与其营养成分相关性探讨
2.4 结论
第三章 采前相关影响因素对绿竹产笋品质影响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林地选择
3.2.2 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3.2.3 仪器和试剂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种肥料施肥对绿竹笋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
3.3.2 培土高度对绿竹笋品质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采后不同处理对绿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仪器和试剂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采后常温存放绿竹笋营养含量变化
4.3.2 不同药剂处理绿竹笋品质的影响
4.3.3 绿竹笋冰点的测定
4.3.4 不同温度存放对绿竹笋营养品质变化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绿竹笋低温套袋贮藏对品质的影响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3 实验仪器和试剂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绿竹笋不同温度套袋贮藏呼吸强度变化
5.3.2 绿竹笋不同温度套袋贮藏相对电导率变化
5.3.3 绿竹笋不同温度套袋贮藏PPO、POD变化
5.3.4 绿竹笋不同温度套袋PAL活性变化
5.3.5 绿竹笋不同温度套袋贮藏木质素变化情况
5.3.6 0℃单笋套袋和多个笋装箱贮藏试验
5.4 结论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8
相关论文
- [1].绿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木质化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调控技术研究[D]. 刘尊英.中国农业大学2003
- [2].臭氧保鲜果品的应用技术及作用机理研究[D]. 王文生.中国农业大学2005
- [3].鸭梨采后果实褐变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理的研究[D]. 闫师杰.中国农业大学2005
- [4].梨香气成分分析、变化及理化特征指标的研究[D]. 陈计峦.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荔枝采后生理与常温保鲜的研究[D]. 胡新宇.华南理工大学2001
- [6].套袋、SA和INA对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果实采后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D]. 曾凯芳.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模拟舰船条件下蔬菜采后生理和保鲜的研究[D]. 侯建设.浙江大学2004
- [8].毛竹笋真空冷冻与热风联合干燥研究[D]. 徐艳阳.江南大学2005
- [9].延长绿芦笋和水蜜桃保鲜贮藏期的研究[D]. 安建申.江南大学2006
- [10].竹笋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D]. 陆柏益.浙江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