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论诗歌的风格翻译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论诗歌的风格翻译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诗歌翻译因诗体语言的精美和不同语种之间的差异被认为是文学翻译中最难,要求最高,但也是最有翻译价值的。风格的传递则是诗歌翻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文体的内涵可从文学和语言学两个方面探究。风格是如此模糊的一个概念以至于许多译者并不能准确的把握,因此把文学文体学引入诗歌翻译是非常重要的。文学文体学使得风格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它在语言学与文学批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不仅仅描述文本中的形式特征,而且在语言学知识的基础上来揭示这些形式特征所表现出的风格效果。从语言学角度对文本进行文体分析也为译者提供了一个因减少主观影响而更为客观的指导原则。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学与文体学两方面的优势,本文将基于刘宓庆先生所提出的风格标记理论,分析和研究原文的风格、以及原文与译文风格对应的合理性。有“艾默斯特修女”之称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打破了她那个时代正统的文学规范,尝试了许多新的诗歌模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的诗形式与结构新颖独特,甚至是怪异,她对语言超越常规的运用甚至困阻了读者的阅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狄金森和她独具一格的诗歌。有研究从音系、字迹学、句法、语义、章法的角度来洞悉狄金森诗歌的文体特征以探究形成诗歌独特风格的根源。关于狄金森诗歌的大部分研究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进行的,对其诗歌的翻译研究却相当有限,还没有形成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基于风格标记理论,通过对两个狄金森诗歌汉译本中翻译风格的分析来进一步地推进狄金森诗歌的研究乃至诗歌翻译中风格翻译的研究。文章第四部分主要从音系、字迹、词汇及句法角度入手分析了狄金森诗歌中的语言特征并对比了两个译本中对这些特征的处理。通过对比发现,江枫译本更贴切的体现了原文的风格特征。江枫奉行了他一贯坚持的翻译理念:形似而后神似,通过准确的体现原诗的形式风格标记而生动地再现了原诗的整体风格,在看到江枫译本的时候,读者总是第一眼就能辨认出那是狄金森的诗歌,这也就不足为怪了。风格有两部分组成:微观风格和宏观风格,通过第四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微观风格的准确把握和平衡可以有效地促进宏观风格的恰当再现,进而全面而准确地达到翻译中风格的对等。文章中的分析也充分地验证了风格标记理论对风格翻译的巨大指导作用,以及在诗歌风格翻译中遵循风格标记理论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文章首次详尽地分析了狄金森诗歌的汉译本,增补了狄金森诗歌研究的空白。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2 The scope of the study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study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study of style
  • 2.2 Studies on style translation in English poetry
  • 2.3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Emily Dickinson’s poems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ntroduction to stylistics
  • 3.2 Literary stylistics
  • 3.3 Stylistic markers theory
  • Chaptee 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Emily. Dickinson’s poems based on stylistic markers theory
  • 4.1. Phonological markers
  • 4.1.1 Meter
  • 4.1.2 Rhyme
  • 4.2 Graphonological markers
  • 4.2.1 Dash
  • 4.2.2 Capitalization
  • 4.3 Lexical markers
  • 4.3.1 Unusual Juxtaposition of Words
  • 4.3.2 Word Contrast
  • 4.3.3 Substitution
  • 4.4 Syntactical markers
  • 4.4.1 Paratactic Syntax
  • 4.4.2 Hypotactic Syntax
  • 4.4.3 Sylleptic Syntax
  • 4.5 Findings
  • Chapter 5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剖析《黄色墙纸》[J]. 青年文学家 2016(33)
    • [2].《我若为王》两个英文译本的文体特征分析[J]. 校园英语 2017(24)
    • [3].从文学文体学视角鉴赏《红楼梦》第十七回的两个译本[J]. 长江丛刊 2017(24)
    • [4].文学文体学角度诗歌译本的对比与赏析——以“When You are Old”的两个中译本为例[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1(01)
    • [5].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看《丰乳肥臀》及其英译本的修辞[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05)
    • [6].从文学文体学看英文歌词翻译[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02)
    • [7].《柯森斯海湾》的文学文体学分析[J]. 知识文库 2019(11)
    • [8].《丑小鸭》的文学文体学分析[J]. 校园英语 2018(19)
    • [9].文学文体学视角下的微型小说英译个案研究[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0(04)
    • [10].《社戏》英译本的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06)
    • [11].文学文体学视阈下《缅甸岁月》中译本研究[J]. 英语广场 2020(14)
    • [12].文学文体学视域下小说《消散》的主题意义探究[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13].从文学文体学视角比较《麦琪的礼物》两个译本[J].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8(04)
    • [14].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微型小说《啤酒和枪战》[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7)
    • [15].《别离辞:禁止哀伤》的文学文体学分析(英文)[J]. 海外英语 2014(10)
    • [16].浅析《流动的盛宴》的思维风格[J]. 长城 2012(04)
    • [17].《凤眼及其他故事》的文学文体学分析[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6(01)
    • [18].文学文体学视角下培根散文Of Studies四个译本的分析研究[J]. 晋中学院学报 2019(02)
    • [19].文学文体学分析方法下的颜元叔散文研究——以《走入那一片蓊郁》为例[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2(03)
    • [20].文学文体学视阈下的《雪夜林边驻脚》[J].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 [21].“黑”之魅:文学文体学视角下的《拯救骨头》[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2].文学文体学视角下《边城》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以杨宪益、戴乃迭和Kinkley的译本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08)
    • [23].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两个中译本对比赏析[J]. 文教资料 2018(10)
    • [24].《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学文体学分析[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3)
    • [25].文学文体学关照下《伤逝》的蓝诗玲译本的研究[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8)
    • [26].基于文学文体学分析的The Daffodils两译本对比[J]. 海外英语 2019(15)
    • [27].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看《孔乙己》的英译[J]. 青年文学家 2020(08)
    • [28].文学文体学管窥下小说中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及其翻译[J]. 前沿 2010(04)
    • [29].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看《半生缘》的翻译[J]. 武夷学院学报 2018(05)
    • [30].从文学文体学看《爱玛》中反讽的翻译[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2)

    标签:;  ;  ;  ;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论诗歌的风格翻译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