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的病原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APP是猪呼吸道的专性寄生菌,通过空气和直接接触来传播。由于APP血清型众多,各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力较低,传统的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的效果均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更安全、高效的新型疫苗来预防和控制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毒力因子的全面鉴定是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和防治产品开发的基础。信号标签诱变(signature-tagged mutagenesis,STM)是一种经过优化的经典的转座子突变技术,可以用含多个序列标签的转座子构建病原菌的突变体库,通过宿主或实验动物来负向筛选致弱突变体,进而鉴定相关基因。自1995年首次建立以来,STM技术被广泛用于多种病原菌毒力相关基因的发掘与鉴定。很多病原菌为了适应体内外的环境会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被膜的形成与病原菌的免疫逃避和抗药性有关,是影响感染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构建了APP血清1型的STM突变体库,从中筛选到2个生物被膜形成突变菌株,对突变基因进行了定位和克隆,对突变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阐明APP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试验数据。1.APP血清1型STM突变体库的构建以APP血清1型萘啶酸抗性菌株4074-N为受体菌,以携带mini-Tn10的标签质粒(pLOF/TAG1-48)的E.coli CC118λpir或Sm17-1λpir为供体菌,在或不在E.coli DH5α(pRK2073)的辅助下,进行三亲本或两亲本接合,通过转座子内携带的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氨苄青霉素负筛选、PCR和Southern杂交鉴定转座突变株。在APP与E.coli接合实验中,通过对两亲本接合与三亲本接合进行了比较,证明了两亲本接合的效率明显高于三亲本接合。用两亲本接合方法,构建了32个STM标签的APP突变体库,共得到1652个转座突变菌株(每个标签不少于50个突变体)。2.APP生物被膜形成突变体的筛选及插入失活基因的鉴定用96孔板法和试管法从上述APP血清1型4074-N株(不产生生物被膜)STM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两株能产生很强生物被膜的突变体,即STM1-21和STM6-42。提取突变体的基因组用转座子内的SspI酶切后进行自连接。以连接产物为模板,用转座子上的特异性引物STM10/11和STM10/12,通过反向PCR扩增,获得转座子插入位点两侧的基因片段。经DNA测序和BLAST分析,发现这两株突变体均为Mini-Tn10转座子插入失活编码一种类组氨酸核结构蛋白(Histone-like nucleoidstructuring protein)的hns基因造成的。PCR和Southern杂交进一步确定了插入突变体的正确性。3.APP H-NS的结构与功能的初步研究APP的hns基因编码一种135个氨基酸的类核结构蛋白H-NS,主要由三个结构域组成,即N端的聚合结构域、C端的DNA结合结构域和中间的柔性连接片段。通过N端的聚合结构域形成多聚体结构,C端的DNA结合结构域与靶基因结合而发挥调控作用。为了研究APP的hns基因的功能,将4074-N株的hns基因表达盒(包括其编码区、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克隆到能穿梭质粒pJN105中,构建了一个重组表达质粒pJN-hns,分别电转化到hns转座突变菌株STM1-21(M)和亲本菌株4074-N(P)中,期望获得互补菌株(C-3)和过表达菌株(0-2);然后比较分析了上述四个菌株P、M、C-3和O-2的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体外生长速度未见明显差异;除突变菌株M外,其它3个菌株均不能形成可测的生物被膜;菌株M、C-3和O-2对小鼠的毒力和溶血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互补菌株和过表达菌株的上述表型均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为了进一步解释这种现象,我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了上述4个菌株中hns基因及两种重要毒力基因axpⅠA和axpⅡ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ns基因在C-3和O-2菌株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均比亲本菌株P还要低,提示H-NS的缺失在C-3株中并没有得到有效互补,H-NS也没有在O-2株中过表达,C-3和O-2均表现为hns的下调表达菌株,这可能是因为hns基因的表达存在自调控机制,这种表达自调控机制在大肠杆菌中已有报道。此外,axpⅠA和axpⅡA的表达下调也初步解释了菌株M、C-3和O-2的毒力与溶血活性减弱现象。为了进一步研究H-NS蛋白对APP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本实验以APP血清1型4074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了408 bp的hns基因编码区,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c中获得重组质粒pET28c-hns,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和组氨酸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大小约19 kD的重组蛋白rH-NS。将不同浓度的rH-NS添加到hns突变株1-21及其亲本菌株4074的培养基中,用微孔板法测定生物被膜的形成。结果显示,在不添加rH-NS时,4074株不能形成可见的生物被膜,而1-21株形成明显的生物被膜;在添加0.1~0.3μmol/L的rH-NS的情况下,1-21株生物被膜的形成量随着rH-N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4074株随着rH-N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rH-NS添加量超过0.4μmol/L对两个菌株生物被膜形成未见明显影响。结果表明H-NS蛋白负调控APP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可见,H-NS作为一种DNA结合蛋白,不仅可以调控其它重要基因的表达,其自身的表达也受到严格的调控。它所调控的靶基因及自身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瓜银叶突变体48a的表型特征及其遗传学分析[J]. 中国瓜菜 2020(04)
- [2].一株晚花和镉敏感拟南芥突变体的分离与鉴定[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3].凤尾鸡冠花耐盐突变体的RAPD鉴定[J]. 吉林农业 2016(23)
- [4].水稻脆茎突变体的主要性状比较研究[J]. 杂交水稻 2017(05)
- [5].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6)
- [6].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12)
- [7].烟草叶形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与关键基因表达差异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03)
- [8].水稻少分蘖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9)
- [9].拟南芥抗盐突变体的筛选[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10].尿酸酶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方法[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11].水稻温敏感叶色突变体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 2015(04)
- [12].水稻白化突变体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11)
- [13].辣椒叶色黄化突变体的遗传及生理特性[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4].N-脱氧核糖转移酶Ⅱ突变体高通量筛选方法及迭代饱和定点突变研究[J]. 山东化工 2020(06)
- [15].糜子穗型突变体光合特性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 2020(06)
- [16].红掌黄化突变体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特征分析[J]. 绿色科技 2020(09)
- [17].水稻穗发芽突变体的筛选及候选基因鉴定[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05)
- [18].一个水稻显性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J]. 作物学报 2016(07)
- [19].籼稻93-11类病斑突变体的特征研究[J]. 核农学报 2015(03)
- [20].烟草幼苗期耐低钾突变体的筛选及验证[J].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6)
- [21].水稻类病变突变体中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07)
- [22].水稻黄色突变体的生理特性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5(09)
- [23].笃斯越桔耐弱碱突变体的离体筛选与鉴定[J]. 西北植物学报 2014(05)
- [24].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的研究进展[J]. 上海农业学报 2014(03)
- [25].水稻无种子类突变体的保存方法研究[J]. 中国稻米 2013(02)
- [26].对一个新发现的棉纤维突变体的鉴定及特性分析[J]. 作物学报 2012(01)
- [27].水稻脆秆矮生突变体鉴定及基因定位研究[J]. 核农学报 2012(01)
- [28].一个水稻类病条纹斑突变体的鉴定和遗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02)
- [29].植物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检测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6)
- [30].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糖基化位点突变体的构建[J].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9(06)
标签: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论文; 信号标签突变论文; 接合转移论文; 生物被膜论文; 基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