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小学73002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就是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然而,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感觉到,对于小学生而言,听是基础,说和读是过程,而写是根本。写也是学生最为害怕、最难的事情。老子云: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语文教学亦是如此,紧抓语文教材中的细节,才能将学生的“难事”易化,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多年以来,本人力图着眼语文教材中的细节,深挖细嚼,做足文章,让自己的学生难事不难,爱上“写”,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为高效。
一、深挖教材,找准切入点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中指出:“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不仅昭示着写了什么,而且昭示着怎么写。”这些都说明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最好的范文。我们在读写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要反复地研读教材,深挖教材中的“细节”。这个“细节”也许是文中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小片段,或是整合的一个单元。
以教材为例,以教材为范文,以教材为切入点,或仿,或拓展,学生有了这个要仿的拐棍,写之路就不再那么艰难,并爱上写。在教学中我曾试着这样做: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对文中的句子结构做了深入的挖掘,读、品,然后仿写一句,再仿写三句,最后指导学生加上一个总起句,使三句话变成了一段话。从易到难,教会了学生写的一些技巧。这样的教学看起来好像比较简单,实际上却要求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前的备课上,如果做不到反复地研读教材,就不能深入地挖掘教材,找不好教材的训练点,不能着眼于“细节”,就无法充分、恰当地使用教材,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低效无趣。
二、结合内容,设计教学法
语文课要摒弃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文中要做文章的“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写的能力和兴趣。
1.抓留白,做补白。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感性故事,这些感性故事中如果细细探究,就会发现很多的留白。这些留白要充分地利用好,对留白的内容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想象,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先说后写,这样写的难事就易化了。
如《狐狸和乌鸦》的最后一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的跑掉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补白:“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见面了,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们有的说乌鸦在狐狸又一次的花言巧语下,嘴里的肉又被骗走了;有的说乌鸦吃一堑长一智,揭穿了狐狸的谎言,狐狸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还有的说乌鸦叫来了自己的同伴一起攻击狐狸,狐狸再也不敢来欺骗乌鸦了……在大家续编的基础上,可安排学生写一写。留白的补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说、写的欲望,降低了写的难度,使学生乐于写。
2.抓特色,练仿写。
学生最初的写作都是从仿写一个词一个句子开始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教材中有特点的句段,让学生在研读的基础上进行有梯度的仿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解读过程中要善于发掘文中有特色的句段,并对此进行读后“写”的训练。
如:上文中《桂林山水》的教学设计,就是抓住了特色的句段,研读后仿写一句,仿写三句,然后试着加上一个总起句,让自己的仿写句变成了精致的一段话。从句的训练提升到段的布局,巧妙地教会了学生如何成段、成篇的方法。
3.抓章法,学谋篇。
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写作方面是递进发展的,从最初的写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后来的写一篇文章,文章的结构布局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那就要借教材学谋篇,教材中有很多结构严谨、谋篇布局巧妙又简单易学的文章,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布局方法。
如《颐和园》中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就很值得引领学生感悟,并学习作者的谋篇布局。
4.抓拓展,激兴趣。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可以做进一步的拓展教学。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拓展,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还能调动学生学习探究课外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如《鲸》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了鲸的体形特点、进化过程和它的生活习性后,我又在课堂上补充了有关鲸的课外知识和人类大量捕杀鲸的资料,学生对人类这种不爱护动物的行为深恶痛绝;紧接着设计以“鲸的自述”为题,向人类呼吁爱护动物。学生有感而发,情感所致,“写”便水到渠成了。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读写是不分家的,读中悟,悟后写,关键是教师要着眼于教材中的“细节”,从小处着眼,做大文章,让我们的学生将自己头疼的“写”简单化、兴趣化,从而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