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利益协调论文-薛滨夏,方辉,孙如博

地区利益协调论文-薛滨夏,方辉,孙如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区利益协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利益,协调,历史文化保护地区,补偿

地区利益协调论文文献综述

薛滨夏,方辉,孙如博[1](2016)在《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社会利益协调及补偿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运转良好的利益分享机制和补偿机制,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地区和市民发展差距。论文基于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提出了对历史文化保护地区进行补偿的设想。首先定义了"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的研究范围,指出在区域共同体内,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为重点却引起了"适建地区"和"保护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为了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建议对历史文化保护地区进行适当补偿以达到"再平衡"。通过对现有补偿类型和补偿模式的分析,介绍了开发强度分级控制、开发权转让、多种途径补偿的模式,通过对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的分级分类,从系统论角度对保护地区和建设地区之间进行利益分享和协商补偿进行了阐释,主要阐述了补偿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期望建立政府、市场与个人共同参与的协商平台,达到保护和建设的双重目标。(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期刊2016-09-24)

汤晓丹,侯淑霞,潘斌[2](2016)在《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的协调与保障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有差距。利益分配问题作为合作社运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始终是多方关注的焦点。首先对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其利益分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普遍存在公共积累不足、盈利能力有限、分配机制缺乏、财务监管不力等问题;提出基于成员投入的资本与非资本要素的利益分配协调策略,并提出加强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管理,提升培训、指导效果,实行监督、审计常规化,实施多样化的分配方式等保障策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丁忠毅[3](2015)在《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中的府际利益冲突与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协作治理模式,党和政府在这一政策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尽管参与对口支援的各级、各方政府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但其具体利益的差异性可能引发多重府际利益冲突,并影响对口支援政策的效能。完善对口支援政策、改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绩效,应在充分发挥政治动员、道德情感规约等既有的利益协调机制优势的基础上,强化支援方和受援方的利益共同体意识,着力培育各参与主体的经济与社会利益增长点,推动对口支援走向对口合作。为此,必须优化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构建更为完善的府际利益表达、协商与补偿机制,不断提升利益协调的法治化水平。(本文来源于《民族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何海明[4](2015)在《政治沟通视角下民族地区利益协调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政治沟通为研究视角与思路,试图归纳民族地区利益协调的架构模型,为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探索。(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5年14期)

和艳,向瑜[5](2015)在《社会利益协调下生态敏感地区村庄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滇池周边地区分布有水源涵养区、林地、山体、湖滨的湿地等生态敏感区,是滇池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区域。该区域现状存在大量村庄,处理好村庄的发展问题对滇池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昆明"一湖四片"的发展背景下,政府、开发商、农村居民、城市居民等利益主体对该区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社会利益协调是该区域内村庄规划建设的基础。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西岸为例,对滇池周边地区不同利益主体诉求进行分析,并将其落实到生态策略和建设策略中进行研究。通过生态控制分区和村庄发展潜力评估对村庄进行分类,从而提出生态敏感地区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5年05期)

时舒欣,丁金华[6](2015)在《利益博弈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协调路径——以苏南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生态建设刻不容缓,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镇的苏南地区在生态建设方面也作了有益的尝试。生态补偿作为生态建设中的利益协调机制,其工作成果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有重要的影响。从生态补偿利益博弈的视角出发,在对生态补偿中各利益方的博弈行为及其利益诉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苏南地区在生态补偿工作中存在的权利回应机制缺失、融资手段单一、监管机制简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的分析表明,通过包括受偿者利益反馈机制、市场交易平台在内的权力回应机制的构建,市场调控手段的采用和市场机制的建设,监管体制以及国家和地区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实现在生态补偿决策、运行、管理叁个层面各利益主体间的交流和相互制约,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利益平衡机制,而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维权意识的增强则是生态补偿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社会基础和根本保障。(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王丽丹[7](2014)在《基于社会利益协调下的大城市边缘地区空间增长模式研究——以沈阳市四环路沿线总体发展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沈阳四环路建设对城市边缘地区空间发展的影响分析出发,基于全面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下合理引导四环沿线空间的有序发展为研究目标,充分借鉴国内外特大城市在规模控制和空间发展模式选择的经验,探索适合沈阳边缘区空间增长的适宜模式。(本文来源于《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总体规划)》期刊2014-09-13)

和艳,向瑜[8](2014)在《社会利益协调下生态敏感地区村庄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滇池周边地区分布有水源涵养区、林地、山体、湖滨的湿地等生态敏感性区,是滇池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区域。该区域现状存在大量村庄,处理好村庄的发展问题对滇池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昆明"一湖四片"的发展背景下,政府、开发商、农村居民、城市居民等利益主体对该区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社会利益协调是该区域内村庄规划建设的基础。本文以滇池西岸为例,对滇池周边地区不同利益主体诉求进行分析,并将其落实到生态策略和建设策略中进行研究,通过生态控制分区和村庄发展潜力评估对村庄进行分类,从而提出生态敏感地区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期刊2014-09-13)

冉艳辉[9](2013)在《民族地区经济协作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武陵山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武陵山片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发展落后、民族成分复杂、跨越多个行政区域,区域协作的目标、利益冲突的类型与其他经济协作区域不尽相同,对利益协调机制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区域规划、区域行政协议、区域性组织、区域协作立法等作为事前利益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武陵山片区龙凤示范区这种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经济协作区所借鉴。大力培育市场机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合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权,将是少数民族经济协作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的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2-13)

王健,王军,杨向辉[10](2013)在《构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利益协调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保护利益协调体系至今尚未稳定成型,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突出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京津冀叁方只有加强协作力度,才能实现共赢与更大发展。因此,构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利益协调机制、协调体系,成为协调京津冀区域经济环境利益关系、提升发展合力的核心工作。本文从区域生态形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及公共生态保护与治理等方面,分析了有利与不利因素,提出共建区域联合协调体系的构想和措施。(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3-12-05)

地区利益协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有差距。利益分配问题作为合作社运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始终是多方关注的焦点。首先对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其利益分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普遍存在公共积累不足、盈利能力有限、分配机制缺乏、财务监管不力等问题;提出基于成员投入的资本与非资本要素的利益分配协调策略,并提出加强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管理,提升培训、指导效果,实行监督、审计常规化,实施多样化的分配方式等保障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区利益协调论文参考文献

[1].薛滨夏,方辉,孙如博.历史文化保护地区社会利益协调及补偿模式研究[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2016

[2].汤晓丹,侯淑霞,潘斌.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的协调与保障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

[3].丁忠毅.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中的府际利益冲突与协调[J].民族研究.2015

[4].何海明.政治沟通视角下民族地区利益协调机制探究[J].才智.2015

[5].和艳,向瑜.社会利益协调下生态敏感地区村庄发展策略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5

[6].时舒欣,丁金华.利益博弈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协调路径——以苏南地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5

[7].王丽丹.基于社会利益协调下的大城市边缘地区空间增长模式研究——以沈阳市四环路沿线总体发展规划为例[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总体规划).2014

[8].和艳,向瑜.社会利益协调下生态敏感地区村庄发展策略研究[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2014

[9].冉艳辉.民族地区经济协作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武陵山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引发的思考[C].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2013

[10].王健,王军,杨向辉.构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利益协调体系[C].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13

标签:;  ;  ;  ;  

地区利益协调论文-薛滨夏,方辉,孙如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