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海河的淤塞和旱涝灾害是影响天津城市规划建设、国内外贸易、内河航运和海运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尤其是泥沙淤积对天津港口由内河向河口空间转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金元建都北京直到明清时期,南、北运河成为都城的生命线,朝廷治河方针为“保漕济运”,对运道的治理主要是开源节流,培修运河堤坝,置浅铺挖淤,开挖减河宣泄洪水等等措施。在这个历史阶段因北运河日益淤浅,天津港口呈现自河西务渐渐向三岔河口转移的趋势。元代河西务为主港区,大直沽为海运码头;明代河西务为港口的管理中心,三岔河口为码头、仓储中心;清代河西务的管理职能也移至天津城,形成了单中心港口,另外随着漕粮海运和奉天海运,核心码头区由天津城北门外转移至东门外。1860年天津开埠通商,先后建立了九国租界,各租界纷纷沿河建造码头,形成紫竹林港区,民国时期,天津成为北方经济中心,是华北、西北等广大经济腹地的贸易港口,进出口贸易额巨增。这个时期,永定河对海河的影响最为严重,原永定河下游三角淀淤高已不能起到“散水匀沙”的作用,汛期大量泥沙注入海河,使海河含沙量骤增,造成海河航道的淤塞。与此同时,天津港口吞吐量大增,轮船吨位也迅速变大,吃水深度增加,较大船只不能上溯至租界码头,经常在塘沽转卸,塘沽渐成为天津外港。而且海河每年有3个月的冬季封港期,海河已无法满足航运的要求,所以近代时期中外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理活动。海河工程局成立,主要对海河干流进行治理,首先在减河口建水闸,枯水期可以减少海河流量的损失;建迎水坝和护岸,保持航道的稳定;1901年至1923年先后主持了五次裁弯取直工程,海河河道大大缩短;1902年购置了挖泥船,开始对海河河道和大沽沙坝航道进行挖淤疏浚工作;冬季撞凌工作,延长了天津港的开港时间,基本上保持全年通航。顺直水利委员会成立后,先后主持了防汛和治理海河航道工程,主要有三岔口裁弯取直工程、北运河挽归故道工程。其他还有新开河建闸疏浚工程、马厂减河水闸和新河工程、青龙湾河整理工程、河道堤坝工程,以及编制了海河水系上游各河流的治理规划。1932年之后,由整理海河委员会、整理海河善后工程处和华北水利委员会先后办理的海河放淤工程大大减少了海河的含沙量,海河淤塞问题得到缓解,维持了近代天津港口的繁荣。虽然各机构的治理工程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海河的自然条件仍不能胜任港口的长远发展要求,天津市内港区渐渐衰落,河口的塘沽新港兴起。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顺直水利委员会治水活动述评[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3)
- [2].留学生与华北水利委员会(1928—1937)[J]. 兰台世界 2013(22)
- [3].华北水利委员会与华北水利事业的现代转型[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4(12)
- [4].华北水利委员会对华北水资源勘查与利用[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4)
- [5].华北水利委员会改组初期流域管理实践与挫折[J]. 农业考古 2011(04)
- [6].河北省水利厅关于征集华北人民政府水利委员会文献、文物的公告[J]. 河北水利 2010(11)
- [7].民初水政制度的近代转型:以海河裁弯取直为例[J]. 学术研究 2020(05)
- [8].南京国民政府水政立法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9].民国时期滹沱河的治理与开发(1911—1937)[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2)
- [10].官兴文及其《都江堰兴利除害计划书》[J].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4(00)
- [11].大洋洲篇(一)[J]. 水利水电快报 2013(10)
- [12].民国时期水法制度建设探析[J]. 农业考古 2014(03)
- [13].1917年海河流域洪涝灾害的社会响应过程[J]. 灾害学 2017(03)
- [14].民国时期宁夏平原的水利组织[J]. 兰州学刊 2013(05)
- [15].舆论建言与国民政府统一水利行政的努力[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