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新技术出现和更替速度的加快,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地区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动力和源泉。依靠单个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R&D)活动的传统技术创新模式的缺陷日益凸现,许多企业或组织都在寻找新的创新资源和加快技术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而通过合作创新方式结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企业、大学以及科研院所是重要的技术创新主体,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资源互补性使得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成为必然选择。从国家角度,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组成的研发联盟——产学研联盟又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家技术创新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产学研联盟问题多年来一直成为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尽管如此,目前我国产学研联盟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产学研联盟无论在数量上、联盟关系紧密程度上,还是新技术的产出数量上都远低于它们实际能达到的水平。这其中有政府政策、人们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自身的原因。但归结起来,其本质原因还是缺乏一整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学研联盟治理机制。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产学研联盟治理机制,对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而产学研联盟治理机制中的核心机制就是利益分配机制。这是因为产学研联盟成功的关键在于各资源和能力互补的成员的有效合作。有效合作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建立合理的分配格局,如何协调联盟成员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直接关系到联盟的效率和延续。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着重以理论模型研究为主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设计的问题,并重点探讨了产学研联盟各成员间利益分配比例的确定。首先,本文对产学研联盟、产学研联盟可供分配的利益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的概念做出比较清晰的界定。在界定的过程中,强调了产学研联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突出了企业的主体地位,这与以往“产学研合作”的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对产学研联盟有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产学研联盟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动因、合作模式、联盟风险、知识技术转移以及绩效评价等五个方面的问题,综述了交易费用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博弈论、虚拟组织理论等各种理论对上述问题的观点和结论,夯实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总结前人研究中可以提高之处。本文进而探讨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的依据、机制设计的原则,并在归纳出产学研联盟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具体合作模式下利益分配方式的选择策略问题。本文提出的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基本框架比较完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后,在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基本框架下,本文综合采用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和统计学方面的工具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中的核心问题——利益分配系数,得到一系列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结论和成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的界定
  • 1.2.1 产学研联盟的概念
  • 1.2.2 可供分配的利益及其分配机制
  • 1.3 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各章的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各章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产学研联盟问题研究综述
  • 2.1 产学研联盟形成动因的研究
  • 2.2 产学研联盟合作模式的研究
  • 2.3 产学研联盟中风险的研究
  • 2.4 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和技术转移的研究
  • 2.5 产学研联盟绩效的研究
  • 2.6 有关研究问题间的联系以及研究展望
  • 第三章 产学研联盟的利益分配
  • 3.1 产学研联盟利益的内容
  • 3.1.1 产学研联盟利益的内涵
  • 3.1.2 产学研联盟利益的分类
  • 3.2 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及原则
  • 3.2.1 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
  • 3.2.2 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的原则
  • 3.3 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模式的选择策略
  • 3.3.1 产学研联盟的合作模式
  • 3.3.2 产学研联盟的利益分配方式
  • 3.3.3 具体合作模式下的利益分配策略
  • 第四章 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
  • 4.1 一次性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
  • 4.1.1 基本模型
  • 4.1.2 一次性合作利益分配的均衡解
  • 4.1.3 一次性合作的最优分配系数
  • 4.2 一次性合作的二次再分配机制
  • 4.2.1 “利益补偿”二次再分配机制
  • 4.2.2 “团队惩罚”二次再分配机制
  • 4.3 重复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
  • 4.3.1 学研方履行关系契约的条件
  • 4.3.2 产方履行关系契约的条件
  • 4.3.3 重复合作的利益分配系数
  • 4.4 重复合作的成员解聘机制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学校利益分配机制问题的反思与改进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12)
    • [2].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体利益分配机制研究——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20)
    • [3].高校主导型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江海学刊 2015(06)
    • [4].LPL联盟化改革:真正艰难的时刻,尚未到来[J]. 电子竞技 2017(09)
    • [5].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利益分配机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6(Z1)
    • [6].产学研联合体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8(09)
    • [7].和谐社会构建中利益分配机制的反思[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8(03)
    • [8].关于航空服务业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9].基于合作博弈下的银行保险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南方金融 2012(07)
    • [10].创新利益分配机制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J]. 财会研究 2008(10)
    • [11].马克思地租理论视角下我国农地征用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6(12)
    • [12].隐性知识流转网成员知识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6(S1)
    • [13].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创新科技 2016(03)
    • [14].我国公共旅游资源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价格月刊 2016(07)
    • [15].集成化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动态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32)
    • [16].青岛市闫村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分析[J]. 山东纺织经济 2013(02)
    • [17].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探讨[J]. 中国高校科技 2012(12)
    • [18].银行保险利益分配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 商场现代化 2010(16)
    • [19].社区参与视角下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0].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 2012(10)
    • [21].北京市奶业链利益分配机制优化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20(10)
    • [22].基于三螺旋理论协同创新主体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31)
    • [23].供需网企业合作利益分配机制[J]. 系统工程 2015(04)
    • [24].高校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时代教育 2012(19)
    • [25].银保业务利益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2(05)
    • [26].虚拟企业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27)
    • [27].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5)
    • [28].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利益分配机制比较与构建[J]. 特区经济 2012(07)
    • [29].煤炭物流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探讨[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30].黔东南州农业经营主体调查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05)

    标签:;  ;  ;  ;  ;  

    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