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化叙事论文-朱献贞

道德化叙事论文-朱献贞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化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刘醒龙,道德化,圣化人物,叙事结构

道德化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朱献贞[1](2016)在《在作品中投射出对人的善意——论刘醒龙小说创作中的道德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刘醒龙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很有道德情怀的作家,1990年代以来的其创作带有很明显的道德叙事化倾向。刘醒龙是想借助文学中的善的理想来改造现实中人性之恶,其道德教化的创作意图一目了然。从小说创作整体看来,刘醒龙小说的道德化叙事主要表现在圣化人物形象的建构、善恶对立的二元叙事结构安排和富有道德色彩的叙事意象群的设计等方面。这既使刘醒龙的小说个性鲜明,也带了一些弊端。(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王宁[2](2014)在《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道德化叙事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小说的叙事模式可以总结出不同的几种类型。本文以"人化"、"悲剧化"、"道德化"为叁部曲来分析《羚羊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母象冢》叁篇动物小说的叙事模式,在分析过程中,注重结合自身阅读小说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而不拘泥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试图借此来对小说中所体现出的人类的反省和思考做出简略的说明。(本文来源于《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井馨萌[3](2014)在《道德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探讨乔治·艾略特小说道德主题的叙事技巧。全文一共分为四章,分别从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叙述声音和修辞手法四个方面,分析乔治·艾略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构建,作者评论,是如何表现小说道德主题的。本文通过对比作者前期与后期作品中对同一主题,同一类型人物,相似修辞手法的不同处理方式,探讨乔治·艾略特作品的伟大与薄弱之处。第一章通过对比作者对《米德尔马契》中的罗莎蒙德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麦琪·塔利弗的不同描写手法,探讨叙述权威隐退的外部描写视角与作者型叙述视角是如何展现小说人物道德观的。第二章通过分析《亚当·贝德》,《织工马南》,《米德尔马契》中四个极具象征性,戏剧性的心理空间,探讨宗教、亲情、金钱,名誉对人类道德的感化与腐蚀。乔治·艾略特在不同的心理空间中,描述出了一种感觉到的心理,表现了人类在面对困难与诱惑时,内心复杂的道德角逐。第叁章从叙述声音的角度,探讨作者对《米德尔马契》叁位主人公多萝西娅,卡苏朋,利德盖特人生理想幻灭的不同情感态度。第四章主要通过对比作者在《罗摩拉》,《米德尔马契》,《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对同一类型男士的不同刻画,分析作者在此方面并不成熟的叙事表现力。波塞太太的形象与《米德尔马契》整体的叙事基调,展现了乔治·艾略特非凡的,运用幽默,反讽修辞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1)

罗嘉慧[4](2010)在《《伤逝》:怨弃主题的非道德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伤逝》超越了传统怨弃型作品对两性关系的简单是非道德判断,藉由始乱终弃模式,通过弃妇子君观照出中国男性文人的人格特质,审视其爱情心理特点和审美旨趣,其中不无鲁迅私人化体验。涓生对子君的爱本质上是对理想中的拯救者幻象的爱,而他的被拯救是通过拯救(向子君启蒙)而获得。涓生是文化复合型人格的文人经典形象,旧文人的"女儿"情结和新文学青年的启蒙精神的双重价值观使他成为中国爱情文学史上的独特的真诚负心郎。(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9期)

杨荣[5](2006)在《山东作家道德化叙事倾向的深层心理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性的道德化叙事倾向作为山东作家的一个显着共性,既有内在的历史文明传承因素,也暗含着对当今时代的文化思考。本文试图从环境、历史、时代叁个方面对山东作家这一共性形成的深层心理机制予以剖析。阐释其在当下现实中所具有的重要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杨荣[6](2006)在《论当下语境中道德化叙事的意义——以山东作家的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化叙事倾向作为山东作家的显着共性,在时下“欲望化”、“世俗化”的叙事潮流中,多少显得有点落寞与不合时宜。然而正是这种坚定的精神操守才给当下庸常窒闷的文坛带来了一丝清凉之气与希望之光。(本文来源于《涪陵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杨荣[7](2005)在《守望与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关文献的综述表明:当代山东作家始终是文坛上特立独行、引人注目的一群,他们的创作一直以来都受到理论界、批评界的高度关注与不同评价。但是,对新时期以来山东作家的这种群体性道德化叙事倾向,理论界、批评界都注重于从单个作家或作品予以考察。有限的几篇专论虽然点及此题,亦大都缺乏更深入、系统地研究。本文即在这方面展开专题论述,选取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作家的文本,通过对他们作品的系统分析与概括,阐释其在当下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文学意义与社会意义。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引言。综述山东作家研究的有关成果,指出新时期山东作家群创作特色的历史承续性,并在与其它地域或流派作家的比较中,阐释新时期山东作家在当下文坛与现实生活中所葆有的对抗姿态与救赎精神。 第一章:人格理想的生成。从自然、文化、历史背景叁个层面切入,探讨山东作家创作共性形成的深刻原因。 第二章:民本思想:道德化叙事的内在支点。新时期山东作家对民本思想的直接承传便是:以此作为创作的内驱力与道德评判的支撑点。对底层百姓苦难生活的深刻同情与对飞扬跋扈邪恶力量的强烈义愤,构成贯穿其文本的主线。 第叁章:道德本位:源于内心的立场。从历史实例的论证中,说明文学家所坚执的道德原则的合理性与合规律性。对淳美人性的追寻和对传统美德的守护是山东作家一以贯之的立场。 第四章:道德救赎:乏力的神话。从文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山东作家的道德救赎指向两个向度:自我、社会。然而这两种希望的同时破灭,无疑会迫使他们对道德神话的乏力予以重新审理和思考。 第五章:道德原则:漩涡中的奔突。偏执的“义利”观;对现实的强烈关注与贴近;凝重的道德意识。这些使得他们的创作不可避免(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管宁[8](2004)在《后现代突围:非道德化的个人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文学在从宏大叙事向个人叙事的转向中 ,最根本的变化在于道德立场的取消。文章进而分析了非道德化的个人叙事的出现与文学自身变革 ,特别是与消费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并对非道德化个人叙事的缺失进行批评。(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6期)

陈振华[9](2004)在《过于温情的民间道德化叙事——刘玉堂“新乡土小说”文化意识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山东作家刘玉堂的短篇小说集《山里山外》,中篇小说集《最后一个生产队》和长篇小说《乡村温柔》以及2004年刚出版的长篇新作《尴尬大全》等,虽然没有在文坛上产生强烈的震动和反响,却也为作家赢得了“赵树理传人”、“新乡土小说代表作家”和“民间歌手”等声誉。(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04年06期)

道德化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物小说的叙事模式可以总结出不同的几种类型。本文以"人化"、"悲剧化"、"道德化"为叁部曲来分析《羚羊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母象冢》叁篇动物小说的叙事模式,在分析过程中,注重结合自身阅读小说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而不拘泥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试图借此来对小说中所体现出的人类的反省和思考做出简略的说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化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朱献贞.在作品中投射出对人的善意——论刘醒龙小说创作中的道德化叙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王宁.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道德化叙事模式[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

[3].井馨萌.道德化叙事[D].天津师范大学.2014

[4].罗嘉慧.《伤逝》:怨弃主题的非道德化叙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杨荣.山东作家道德化叙事倾向的深层心理机制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

[6].杨荣.论当下语境中道德化叙事的意义——以山东作家的创作为例[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

[7].杨荣.守望与救赎[D].湖南师范大学.2005

[8].管宁.后现代突围:非道德化的个人叙事[J].广东社会科学.2004

[9].陈振华.过于温情的民间道德化叙事——刘玉堂“新乡土小说”文化意识批判[J].文艺争鸣.2004

标签:;  ;  ;  ;  

道德化叙事论文-朱献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