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的辨证施治

胸痹的辨证施治

佘向阳(黑龙江省鹤岗市妇幼保健院154101)

【中图分类号】R25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442-01

胸痹是以左侧胸部疼痛,伴有胸闷、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胸痛时作时止,甚至胸痛彻背,心胸憋闷,是其证候特点。常伴有心悸气短等。轻者仅感胸闷不适,心悸气短;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则称之为“真心痛”。早在《灵枢·五邪》篇中即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

本病的主要证候特点是胸痛时作时止,痛连肩背,心胸憋闷,心悸气短。临证时,应详细询问胸痛的诱因、部位、性质及先驱症状和伴随症状等,以鉴别胸痛的不同原因和病证。若疼痛部位固定、刺痛者,多属气滞血瘀;若痛连肩背,感寒痛甚,甚则汗出肢冷者,多属胸阳不振,寒邪内侵;若见胸闷而痛,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舌苔浊腻者,多属痰浊痹阻。

胸痹的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胸痹疼痛发作时,一般先予活血化瘀,温通心阳,豁痰泄浊,行气止痛治疗为主。

1心脉瘀阻

1.1主要证候心胸刺痛,时作时止,痛处固定不移,或胸痛牵引左肩内臂,可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剧,或入夜痛甚,心悸不宁,心胸憋闷不适。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结代。

1.2证候分析瘀血内停,心脉凝滞,不通则痛,故胸部刺痛,痛处不移;夜间属阴,阳气不足,血行愈加不畅,故疼痛入夜更甚;瘀血阻塞,脉络不通,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心胸憋闷不适。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象弦涩或结代,乃为瘀血内停之候。

1.3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1.4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随症加减:若胸痛甚者,加郁金、延胡索、丹参、三七以行气活血止痛;若胸闷显著,舌苔白腻,有痰浊者,加瓜蒌、薤白、半夏、桂枝以除痰宽胸,温通心脉;若脉象微弱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者,加人参、炮附子、五味子等以益气回阳救逆,并需配合西药救治。

2痰浊痹阻

2.1主要证候心胸憋闷,或胸闷胸痛时作,阴雨天加重,形体肥胖,肢体困重,气促倦怠,可伴咳唾痰涎,口中黏腻,恶心纳呆,脘腹胀满。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滑弦。

2.2证候分析痰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痰浊上犯心胸,清阳被阻不振,心脉运行不畅,而致心胸憋闷或胸闷胸痛;胖人多痰湿,湿性重浊,阻碍气机,故肢体困重,气促倦怠;痰浊阻于中焦,贝Ⅱ口中黏腻,恶心纳呆,脘腹胀满;阴雨天时,湿气偏重,故此时胸闷疼痛加重。舌苔白腻,脉象弦滑,乃为痰浊内阻之象。

2.3治疗方法理气化痰,宣痹通阳。

2.4常用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随症加减:一般于上方中加桂枝、枳壳、延胡索、红花、丹参、川芎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若脘腹胀闷较重者,加苍术、陈皮、厚朴、白蔻仁、薏苡仁以增强理气化湿作用;若兼咳唾痰涎者,加茯苓、白术、泽泻、杏仁、生姜等以利湿化痰宣痹通阳。

3寒凝心脉

3.1主要证候感寒猝然心痛,心痛彻背,心悸,胸闷气短,形寒肢冷,遇寒则痛易发作或加剧,甚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质青紫,舌苔白,脉象沉迟或弦紧。

3.2证候分析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感寒则胸阳不振,心脉凝滞不通,故猝然心痛,胸痛彻背,形寒肢冷,心悸,胸闷气短;胸阳不振,寒性凝滞,故见感寒痛甚;阴寒内盛,阳气不振,失于温煦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质青紫,舌苔白,脉象沉迟或弦紧,为阴寒内盛血脉不畅之象。

3.3治疗方法散寒止痛,宣痹通阳。

3.4常用方剂当归四逆汤加减。

随症加减:若寒痛甚者,加附子、肉桂、干姜以温阳散寒通脉;血脉瘀阻甚者,加用檀香、丹参、红花、三七等以行气活血化瘀;若证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疼痛剧烈,身寒肢冷,喘息不得卧,脉象沉紧,乃为阴寒极盛,胸痹之重证,宜用乌头赤石脂丸(乌头、附子、蜀椒、干姜、赤石脂)合苏合香丸;若胸痛气短,汗出肢冷,面色苍白,甚至昏厥,脉沉细无力者,为阳气虚衰,心阳欲脱之征。应急用参附注射液或服参附龙牡汤(人参、炮附片、龙骨、牡蛎)以回阳救逆,并根据病情及时配合西药救治。

4体会

平素积极锻炼身体,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远离烟酒,合理饮食,宜低脂、低糖、低盐饮食。积极治疗原有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维持血糖、血压、血脂在正常值范围内。既病之后,注意调理。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避免风寒之邪侵袭。可根据病情适当做慢跑、散步、太极拳等缓慢运动。切勿做剧烈活动和长时间的运动。注意休息,必要时卧床休息,并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加重病情,引发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心电监护,应定期进行相关的各项生化检查,尤其是血脂和血糖指标的检测。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配合西药治疗。宜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肥甘厚味之品,饮食有节,切勿过度饱餐。戒烟,戒酒,忌浓茶、咖啡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调畅情志,正确对待疾病,勿大喜大悲,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和,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心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林海,叶长寿.丹参饮加减治疗胸痹97例临床观察[J].右江医学.2004年06期.

[2]刘景洲,刘爱平.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J].光明中医.2007年09期.

[3]吴筠凡,周志华.胸痹治验1则[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6期.

标签:;  ;  ;  

胸痹的辨证施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