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掺杂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性能第一性原理研究

B(N)掺杂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性能第一性原理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碳纳米管(CNTs)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研究的深入,利用掺杂、涂敷、电镀等方法对CNTs进行改性以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备受瞩目。在本论文中,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掺杂硼(B)、氮(N)和硼氮(B,N)共掺杂对单壁开口的扶手椅型和锯齿型两种碳纳米管(CNTs)对金属镁(Mg)、铝(Al)的单原子和原子链的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位置、结合能、电子结构。此外把石墨烯片近似的看为大直径CNTs的外壁,模拟了其金属原子吸附和掺杂B(N)的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金属Mg原子在CNTs外壁表现为极弱吸附,结合能几乎为零;金属Al与CNTs之间有一定的结合能,但仍属于弱的化学吸附,这对CNTs增强轻金属Mg、Al复合材料不利。掺B、N后,与未掺杂单壁CNTs的金属原子吸附相比,CNTs的电子结构发生改变,其中掺B形成电子缺乏区,掺N形成电子聚集区。吸附体系中在Fermi能级附近的一部分电子由金属Mg,Al的外层电子所提供,金属与有缺陷的CNTs发生了突出的化学结合,掺杂提高了CNTs与金属的分波态密度在价带和导带上轨道杂化重合,尤其是掺B显著提高金属Mg、Al原子及其原子链的结合,掺N对提高金属原子的吸附结合也有一定作用,但在某些情况致使金属的吸附能下降。金属在未掺杂和掺杂石墨烯上的吸附比在相应的小直径CNTs上的吸附更弱。此外,硼氮共掺未能显著提高金属原子在CNTs外壁的吸附。理论计算表明掺杂有望改善CNTs和金属Mg、Al基体的界面结合,对CNTs增强金属基材料的设计有指导作用,但以上模型只是初步研究和解释了金属原子及其原子链与CNTs结合的情况,需要对更真实的界面结合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金属复合材料
  • 1.1.1 CNTs简介
  • 1.1.2 CNTs/金属复合材料
  • 1.1.3 CNTs/金属复合材料的界面问题
  • 1.2 CNTs/金属相互作用的计算模拟
  • 1.2.1 计算模拟方法
  • 1.2.2 基于DFT的第一性原理模拟
  • 1.2.3 CNTs与金属原子相互作用的计算模拟研究现状
  • 1.3 CNTs修饰改性与掺杂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计算方法
  • 2.1 CASTEP简介
  • 2.2 模拟模型与参数设定
  • 2.3 结果数据分析
  • 第三章 B(N)掺杂对石墨烯表面金属Mg(Al)单原子吸附的影响
  • 3.1 石墨烯金属原子吸附的模型
  • 3.2 掺B(N)对石墨烯金属吸附的几何结构和结合能的影响
  • 3.3 掺B(N)的石墨烯金属吸附的电荷差分密度分析
  • 3.4 掺B(N)的石墨烯金属吸附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
  • 3.5 掺B(N)的石墨烯金属吸附的布居数和电荷转移数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N)掺杂对CNTs外壁金属Mg(Al)单原子以及原子链的吸附的影响
  • 4.1 未掺杂与掺杂B(N)的(5,5)和(8,0)CNTs的Al(Mg)原子吸附的模型和结合能
  • 4.2 掺B(N)对CNTs的金属Al(Mg)吸附的影响
  • 4.2.1 B(N)掺杂对CNTs几何优化结构的影响
  • 4.2.2 掺B(N)后CNTs的金属原子吸附结构的几何优化
  • 4.2.3 掺B(N)后CNTs的金属吸附结合能的分析
  • 4.3 掺B(N)的CNTs外壁金属Mg(Al)单原子吸附的电子结构
  • 4.3.1 掺杂前后CNTs的电荷差分密度
  • 4.3.2 掺B(N)前后的CNTs吸附金属原子体系的能带结构分析
  • 4.3.3 掺B(N)前后的CNTs吸附金属原子体系的电子差分密度分析
  • 4.3.4 掺B(N)前后的CNTs吸附金属原子体系的电荷布居数分析
  • 4.4 掺B(N)对CNTs外壁金属Mg(Al)原子链吸附的影响
  • 4.4.1 CNTs外壁金属原子链的几何结构
  • 4.4.2 掺B(N)前后的CNTs金属原子链吸附体系的电子结构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硼氮共掺杂对CNTs外壁金属Mg(Al)单原子吸附的影响
  • 5.1 B和N共掺杂的CNTs几何优化
  • 5.2 B和N共掺杂对CNTs的金属单原子吸附体系的电子结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维双原子链色散关系的非线性拟合分析[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04)
    • [2].利用一维原子链模型研究薄膜瞬态结构变化[J]. 物理学报 2017(18)
    • [3].一维单原子链和双原子链晶格振动色散关系的联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25)
    • [4].考虑原子纵向位移单原子链横向振动压电控制[J]. 振动与冲击 2018(20)
    • [5].一维原子链局域等离激元的非线性激发[J]. 物理学报 2016(08)
    • [6].一维原子链的透射系数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02)
    • [7].关于《一维圆环上双原子链的马德隆常数》的解析解[J]. 大学物理 2016(05)
    • [8].介观尺寸原子链中的等离激元:紧束缚模型[J]. 物理学报 2013(17)
    • [9].一维单原子链晶格振动的定量研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0].镍原子链磁性质的第一原理计算[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1].用数据归纳法研究一端含有杂质的一维单原子链的局域振动[J]. 大学物理 2014(07)
    • [12].杂质对一维单原子链中晶格振动的影响[J]. 半导体光电 2013(05)
    • [13].一维介电原子链中的热传导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4].W原子链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15].量子点-Su-Schrieffer-Heeger原子链系统的电子输运特性[J]. 物理学报 2020(07)
    • [16].单、双硅原子链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模拟[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7].纳米结构中一维原子链的等离激元[J]. 材料导报 2013(10)
    • [18].一维双原子链热容的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26)
    • [19].产经研合成不同原子组成的原子链[J]. 无机盐工业 2014(10)
    • [20].双原子链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模拟计算[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21].分子间距及洞位占据对碳双原子链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22].一维单原子链的热容量推导[J]. 宜宾学院学报 2012(12)
    • [23].一维三原子链的格波解及其色散关系[J]. 大学物理 2019(07)
    • [24].阻尼作用下带对称双阱势的原子链中的洞孤子[J]. 计算物理 2009(04)
    • [25].碳硅原子链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计算[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6].计及所有长程库仑作用一维双原子链晶格振动的色散关系[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27].直线硅原子链电子输运特性的计算[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8].一维单原子链在碳纳米管研究中的应用[J]. 大学物理 2013(02)
    • [29].一维Klein-Gordon/Fermi-Pasta-Ulam混合原子链中非线性参数作用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09(01)
    • [30].Cu-Co合金纳米线稳定性和电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20(01)

    标签:;  ;  ;  ;  

    B(N)掺杂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性能第一性原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