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湖羊卵泡颗粒细胞为试验对象,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和鉴定了与湖羊卵泡成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了多胎候选基因骨形态蛋白15(BMP15)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受体基因在湖羊卵泡成熟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并以体外培养颗粒细胞为模型研究了激素和茶多酚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这对充分利用湖羊的多胎性能,揭示绵羊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和改进绵羊胚胎工程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湖羊卵泡颗粒细胞BMP15和GDF-9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及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湖羊经促卵泡刺激素(FSH)处理后屠宰,将剥离的有腔卵泡分为成熟卵泡(LF,>5mm)和生长卵泡(SF,3-5mm),分离卵泡颗粒细胞;以体外培养绵羊卵泡(2-5mm)颗粒细胞为模型,添加不同浓度FSH(0、1、5、10 ng/ml)或与E2(1ng/ml)协同作用处理细胞;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泡颗粒细胞中BMPRⅡ、BMPRIB和ALK-5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生长卵泡颗粒细胞相比,成熟卵泡颗粒细胞中BMPRⅡ、BMPRIB和ALK-5mRNA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46、1.86和1.53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FSH(1-10ng/ml)显著降低BMPRIB mRNA表达水平(P<0.05),5ng/mlFSH对BMPRⅡ和ALK-5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FSH与E2协同作用使BMPRⅡ、BMPRIB和ALK-5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1、2.76和8.39倍(P<0.01)。以上结果提示,BMP15和GDF-9及其受体基因在绵羊卵泡发育、成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BMP15和GDF-9受体基因在绵羊卵泡颗粒细胞中差异表达,其机制可能与FSH和E2协同作用调控有关。2.湖羊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鉴定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湖羊卵泡发育分化过程中不同阶段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从分离的成熟卵泡和生长卵泡颗粒细胞中提取总RNA,构建了湖羊卵泡颗粒细胞正、反双向cDNA消减文库。在正、反向文库中,分别随机挑选了384个克隆,再经斑点杂交验证。根据斑点杂交信息,挑选了92个克隆进行单向测序,获得90个EST,聚类后通过BLAST比对,共有38个与已知功能的基因相似,15个与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相似,14个为新EST(Genbank登录号为EY202207,FD480266-FD480278)。荧光定量PCR进一步证实了LAPTM4A、SERPINE2、GSTA1和INHBA在成熟卵泡颗粒细胞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生长卵泡颗粒细胞(P<0.05)。本研究中这些差异基因的发现为深入分析绵羊卵泡发育机制尤其是卵泡成熟相关的基因,进而用于绵羊多胎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3.湖羊GSTA1的克隆及FSH对其表达的影响克隆了湖羊卵泡颗粒细胞谷胱甘肽S-转移酶Al(GSTA1)基因的cDNA序列,并探讨了FSH对GST酶活性及GSTA1mRNA表达的影响。根据湖羊卵泡颗粒细胞SSH文库鉴定出的GSTA1EST序列,用电子克隆及RT-PCR方法获得了840bp的GSTA1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EU399787),其开放阅读框长666bp,编码222个氨基酸。推测的湖羊GSTA1氨基酸序列与牛、猪和人GSTA1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8%和82%。RT-PCR结果显示:GSTA1在绵羊黄体、肝、肾、睾丸和肺中都有转录,在黄体、肝和睾丸中表达水平较高,肺和肾中表达次之,在心、子宫和垂体中未见明显表达。分别用0、1、5和10ng/ml的FSH处理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ng/ml FSH使GST酶活性提高了68.8%(P<0.05),GSTA1mRNA的表达量升高了2.07倍(P<0.05)。上述结果表明,GSTA1基因表达特异性可能与其功能密切相关,且FSH可调控GSTA1mRNA表达,提示GSTA1可在激素调控下参与绵羊卵泡发育,尤其是在卵泡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茶多酚对氧化损伤诱导的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HX/XO)活性氧自由基产生系统建立绵羊卵泡颗粒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荧光显微镜观察、分光光度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定量PCR,探讨茶多酚(GTPs)对氧化损伤诱导的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和GSTA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HX/XO(1mM/l;1mU/ml)可通过氧化损伤诱导颗粒细胞凋亡,以剂量效应使颗粒细胞GSH水平和GST酶活性显著降低,MDA形成增加(P<0.05),同时可使GSTA1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GTPs(<10μg/ml)对颗粒细胞的生长、分化无显著影响,高浓度GTPs(>20μg/ml)对颗粒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与HX/XO组相比,GTPs(5,10μg/ml)能显著缓解HX/XO系统引起的颗粒细胞氧化损伤,使存活的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GTPs(10μg/ml)处理可提高HX/XO诱导的颗粒细胞GST酶活和GSH水平降低,抑制MDA的产生(P<0.05),同时显著提高GSTA1mRNA表达水平。研究表明,GTPs可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绵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GTPs调控GSH-GST途径及GSTA1表达有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GSTA1基因C-69T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08)
- [2].GSTA1、GSTM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S1)
- [3].GSTA1作为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J]. 中国兽医杂志 2013(12)
- [4].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及早期诊断指标GSTA1的研究[J]. 中国兽医杂志 2015(07)
- [5].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和膀胱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