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陆相砂砾岩油藏精细描述——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申本科
导师: 杨起,刘大锰
关键词: 油藏描述,砂砾岩油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流动单元,剩余油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砂砾岩地层厚度巨大,岩性复杂,岩相变化快;注水开发水驱波及状况差,在目前井网井距条件下难以形成有效的注采系统,合采层间干扰大;储量动用程度低,油藏各层段动用不均匀,这些给落实建产区块、进行产能部署带来很大困难。进一步细化储层开发单元,进行砂砾岩油藏精细油藏描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本次研究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采用以下关键技术与方法: (1)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结合岩心观察及地震资料对地层的结构进行精细的划分;(2)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的地震和测井相结合综合对比技术;(3)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结合岩心观察资料、高分辨率的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层序细化,平面上指导沉积相的划分和砂砾岩体沉积微相的分布;(4)陆相砂砾岩储层的测井精细评价;(5)地质三维建模。 本论文创新地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各种测井参数的响应特征及常规测井的曲线响应特征,结合地震声波合成纪录完成砂砾岩地层的综合划分;通过对比地震剖面和对应的连井剖面,以地层的沉积模式进行约束,对全部井进行了新的地层划分;通过高分辨率的成像测井对砂砾岩储层进行分辨,并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实现了砂砾岩储层层序地层分析;以较丰富的岩心、成像测井确定沉积微相为刻度,引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方法,应用常规测井资料确定单井连续的微相类型和预测井间沉积微相的分布,从而确定各类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 通过储层特征评价,认为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控于埋藏成岩过程中各种自生矿物的演化和溶蚀。建立了砂砾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泥质含量的测井解释图版,提出了用地层因素比值与孔隙度比值交会图版半定量解释水淹油层的方法。在概念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 通过砂砾岩流动单元研究,为流动单元提供了一个新的定义,流动单元为可以让流体在其流动的介质,其含义有三①介质;②边界条件;③流场。分析了该油藏剩余油的分布,明确了下一步调整挖潜的方向。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工作任务及选题意义
1.2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现状与方向
1.2.1 精细油藏描述的含义与特点及精度要求
1.2.2 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1.2.3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面临的挑战、发展趋势及对策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1.4 主要成果与创新
第二章 八区下乌尔禾组砂砾岩油藏的地质特征
2.1 油田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区域地质
2.1.3 勘探开发简史
2.2 油田地质特征
2.2.1 构造及断裂特征
2.2.2 砂砾岩地层的岩性特征
2.2.3 沉积相与沉积特征
2.4.4 砂砾岩的储层特征
第三章 陆相砂砾岩地层划分与对比
3.1 地层格架搭建
3.2 地层划分
3.3 地层对比
3.3.1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的地震和测井相结合综合对比技术
3.3.2 八区乌尔禾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分析
3.3.3 地层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陆相砂砾岩地层沉积相研究
4.1 岩石相划分与组合
4.1.1 洪积—冲积扇岩石相划分
4.1.2 扇三角洲岩石相划分
4.2.沉积相相标志分析
4.2.1 颜色
4.2.2 岩石学标志
4.2.3 层理类型
4.2.4 粒度特征
4.2.5 垂向韵律及沉积序列与组合
4.2.6 成像测井的反映特征
4.2.7 古地貌分析
4.3.沉积体系分析
4.4.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分布研究
4.4.1 沉积微相研究思路
4.4.2 测井资料沉积微相处理和解释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陆相砂砾岩储集层综合评价研究
5.1.砂砾岩储层的微观评价
5.1.1 砂砾岩储层的岩矿特征
5.1.2 砂砾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5.1.3 砂砾岩储层的裂缝研究
5.1.4 砂砾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演化
5.2.砂砾岩储层的物性评价
5.2.1 砂砾岩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
5.2.2 砂砾岩储层的非均质性
5.3.砂砾岩储层的测井储层评价
5.3.1 测井曲线的标准化
5.3.2 砂砾岩储层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5.3.3 单井测井处理与解释
5.3.4 砂砾岩储层的水淹层解释
5.4.砂砾岩储层的流动单元分析
5.4.1 不同级次层序单元内流体流动单元研究
5.4.2 流动单元识别划分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陆相砂砾岩储层的地质建模
6.1 储层地质建模基本概念及发展史
6.1.1 储层地质建模基本概念
6.1.2 储层地质建模发展史
6.2 储层建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6.2.1 地质统计学基本原理
6.2.2 确定性建模的方法
6.2.3 随机性三维建模
6.3 下乌尔禾组储层的三维地质建模
6.3.1 建模方法选择
6.3.2 构造建模
6.3.4 储层岩石物性的相控模拟
6.4 剩余油分布特征
6.4.1 平面上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6.4.2 层间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乌里雅斯太凹陷砂砾岩油藏储层改造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 吕传炳.西南石油大学2006
标签:油藏描述论文; 砂砾岩油藏论文;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论文; 流动单元论文; 剩余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