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与鲁国政治

三桓与鲁国政治

论文题目: 三桓与鲁国政治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史

作者: 商云坤

导师: 陈恩林

关键词: 三桓,采邑,陪臣,世卿世禄,分封制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春秋初期,鲁国虽然尚能保持一个大国的地位,参与一些国际事务。但因为它“犹秉周礼”,坚持分封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等西周时期的传统礼乐制度文化,从而使它在一个变革时代逐步走向衰落。三桓所以能够专鲁,也正是因为旧的分封制、宗法制为它提供了政治、经济、军事保障。三桓的发展造成了鲁君权力的逐渐衰微。三桓象鲁君一样,坚持传统制度,维护周礼,从而使陪臣势力坐大,反过来威胁三桓的政治地位,造成了鲁国“陪臣执国命”的政治局面。陪臣叛乱虽被平定,但是随着政权的不断下移,不仅鲁国国势日渐衰微,三桓也象鲁君一样逐步走向了灭亡。诸侯争霸仅是造成鲁国与三桓衰败的外部原因,鲁及三桓衰败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他们“犹秉周礼”,死守西周以来传统的分封、宗法及礼乐制度。春秋时,鲁国虽然衰落了,但却孕育出了孔子思想,成为中华儒家文化的摇篮,其影响所及,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意义非凡的。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章:鲁三桓是春秋之世公族执政的典型代表

第一节:鲁国的世卿世禄与三桓的兴起

第二节:采邑制为三桓执政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

第三节:强大的私家武装是三桓长期垄断鲁国政治的重要军事保证

第二章:三桓势力的不断增长与鲁君权力的不断削弱

第一节:三桓对鲁君君权的逐步削夺

第二节:三桓对宗周礼乐制度的继承与破坏

第三节:三桓采邑势力的充分发展走向了它的反面

(一) 采邑是分封制的产物,但它也是分封制度的坟墓

(二) 采邑势力的强大使宗法关系逐渐松动,所以采邑势力也是破坏宗法制度的重要社会

第三章:三桓的衰微代表了周代分封制度必然灭亡的趋势

第一节:三桓衰微的原因与表现

(一) 三桓谨守周礼,坚持传统的礼乐制度,成为他们没落的根本原因

(二) 诸侯争霸的外部环境成为三桓衰亡的客观原因之一

第二节:家臣不能取代三桓或夺取鲁政的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孔子弟子与鲁国政治[D]. 孔宾.曲阜师范大学2007
  • [2].春秋时期鲁国季氏采邑分布初探[D]. 郭庆冬.天津师范大学2013
  • [3].《曹沫之陈》与曹沫[D]. 陈文丽.西北大学2010
  • [4].礼乐文化嬗变中的鲁国祭祀[D]. 王青.曲阜师范大学2005
  • [5].春秋鲁国宗庙违礼现象研究[D]. 芦盼.曲阜师范大学2016
  • [6].自然灾害与春秋鲁国社会[D]. 杨欢欢.曲阜师范大学2013
  • [7].鲁国卿族盛衰研究[D]. 亓春燕.山东师范大学2014
  • [8].略论春秋时期鲁国公臣制度[D]. 张芹.东北师范大学2012
  • [9].鲁国婚姻形态研究[D]. 龚罗兰.江西师范大学2016
  • [10].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中心的转移[D]. 滕琳.山东师范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鲁国卿族盛衰研究[D]. 亓春燕.山东师范大学2014
  • [2].春秋时期鲁国家臣研究[D]. 何新.河南大学2008
  • [3].春秋时期鲁国外交研究[D]. 韩同飞.吉林大学2008
  • [4].卫国卿族政治[D]. 张磊.东北师范大学2008
  • [5].孔子弟子与鲁国政治[D]. 孔宾.曲阜师范大学2007
  • [6].试析晋国的六卿制[D]. 吴晓霞.吉林大学2007
  • [7].楚国君位继承制研究[D]. 陶亮.吉林大学2005
  • [8].春秋晋国军权变化与君权衰落[D]. 毛波.四川大学2005
  • [9].论春秋时期齐国君权与卿权的斗争[D]. 胡兴珠.吉林大学2006
  • [10].七穆与郑国的政治[D]. 房占红.吉林大学1999

标签:;  ;  ;  ;  ;  

三桓与鲁国政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