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良田镇莲塘小学丘瑞玲
摘要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要针对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特点,预设教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生成性问题”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促进课堂和谐发展。
关键词预设与生成探究规律课堂教学教学资源
一、精心“预设”,游刃有余地应对“生成”
学生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的原因是对知识点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形成的。因此,教师首先应吃透知识,把握好教材;其次要备好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思维特点。如果不“吃透教材、备好学生”,不认真钻研知识,不考虑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面对课堂中的“生成”时,就可能会出现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偏离主题等情况。教师不可能在课前完全作好规划,但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学生思想上的疑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只有在课前考虑充分,胸有成竹,教学的时候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才能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结合“预设”,让课堂教学平衡于两者之中。
二、“预设”自然,巧妙处理“生成”
吃透教材知识,备好学生很重要,但学生的思想丰富多彩,学生的实际也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去预设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生成”就是学生在教师预设之外有疑问。解决预设外的问题,必须遵循学生探究的规律,需要教师机智、巧妙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而不是按照预设的步骤和环节去授课,按照教师备课的思路去教学。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如遇到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与众不同的声音,遇到错误的认知,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具有价值的“生成”,使其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与学生产生共鸣与碰撞,让课堂更精彩。
三、多种“预设”,在协作中解决“生成”
教师的讲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学。面对预设外的“生成”,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一定的余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预设目标:运用图形转化的思想,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预设圆面积转化的多种教学方案。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尽可能多地想到各种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见的“生成”时,教师才有足够的智慧让学生在协作中,在思考中,在讨论中,在辩驳中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四、发挥“预设”作用,引导学生探索“生成”
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师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需要教师在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过程中进行生成,这个过程也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但当学生出现“生成性问题”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没有教师的提前预设和课堂主导,课堂的讨论就会变得漫无目的,学生的提问就会偏题,离题。所以,当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做及时点明主题;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参与探究。可见,在问题生成中,教师不是不起作用,而是所起的作用由“传道授业解惑”变为“授之以渔”。因此,课堂中不断出现新的生成,教师不应回避,而是应迎接生成,因为它解放了师生和教材,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思维的光芒、无穷的活力,耳目一新,同时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教学从被动到主动,过程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五、运用发展性评价标准,正确评价“生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所谓发展性评价是指以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具体地说,运用发展性评价标准来评价“生成性问题”,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对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予以肯定。其次,运用丰富的评语去评价预设外问题。第三,关注个体差异,遵循求质原则。例如,一位学困生提的问题或许不如优等生的问题来得深刻和有创意,然而,他的探究意识和提问的勇气是值得鼓励的。所以,评价“生成性问题”,教师应当挖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找到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外可以发挥同学之间的评价作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更客观地评价“生成性问题”,使学生能在同学评价中找到认同感。
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关键
1.尊重儿童个性
实践表明,尊重儿童个性能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供必要的“土壤”。
只有为学生创设充分地表现机会,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如此才能引发学生新奇的想法和创新的火花。尊重儿童个性具体表现为:(1)尊重儿童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尊重其对各种活动的体验、感受。(2)关注儿童个性差异,对儿童应学会宽容,满足其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差异发展。(3)学会理解儿童问题。能用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从他们的角度进行思考。
2.灵活调控流程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面对动态生成、变化发展的课堂资源,作为教者应沉着应对,巧妙捕捉,灵活调控教学流程,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创造富有灵性的教学生成。例:一位老师教学“数方格,编制6的乘法口诀”一节内容时,一位学生却突然提出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从而打破了原先的教学预设。面对这一课堂意外,教者没有表现出慌张,而是沉着应对,及时甩开课前预设的教案,在原先的方格图上再画一列9个方格,使得每排呈现7个方格。实践表明,本节课中,由于教者能够灵活调控预先的教学流程,充分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创造性地完成了“7的乘法口诀”编制方法的学习。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二者之间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深入解读预设与生成内涵,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因预设而显“饱满”,因生成调控而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