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意在笔先”

试论“意在笔先”

———高中作文教学研究

张万平

〔摘要〕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作文“意在笔先”就要求学生作文时思考好主题,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质量。

〔关键词〕高中作文意在笔先质量所谓“意在笔先”就是在动笔写文章之前,先把主题思想想好。主题乃文章的灵魂、统帅,不可含糊。文学作品也好,非文学作品也好,作者总要在字里行间表达或透示某种观点、主张。

有人说不是批判过“主题先行”吗?“意在笔先”与“意在先行”是不是一回事?这里必须弄清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免混为一谈。

“主题先行”是划定一个框框,只能写这个,不能写那个。比方六七十年代,必须写阶段斗争。“主题先行”限制了作家的创作自由,天地狭小,问世的多是配合形势的“遵命”之作。

写作(包括创作)最忌讳“划地为牢”束缚作者的思维。有人说作家是文字个体户,这话不无道理。所有作品都是作家自己写出来的,即使集体创作,也是几个人出谋划策,由一个人执笔。最好别对他指手划脚。当然,不能太出圈触犯有关法规。

“主题先行”不再提了,但“意在笔先”从古至今乃至几百年几千年后的将来仍然有效。有些学生幼稚地认为主题思想是老师归纳出来的,为何又得出“意在笔先”呢?对于发表后编入教材的文章,先生在讲解分析时,的确可以“归纳”出来。因为人家已经完成了写作过程,变成了铅字,主题思想早已凝固在字里行间,无须再“意在笔先”。这种误会如果不消除,势必头脑混乱,影响“立意”。

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还提倡“立主脑”,“命意”等等,告诫我们确定主题的重要意义。说到立意,周恩来总理说:“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八个字道出了立意的要领,不过从字面上理解容易,操作运营起来就困难了。必须较长时间的体会、实践,才能得心应手。

对于立意有几点必须向高中学生说明:其一,主题必须正确。何谓正确呢?符合马列主义基本观点,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国情,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促进精神文明。能做到这些,就是正确的;相反则是错误或反动的。前几年有一篇叫《河殇》的文章,否定中华民族的功绩,宣扬民族虚无主义,甚至胡说要引进优良人种来改主中国人的愚昧等等,尽管言之凿凿、语句畅达,因为立意的反动,受到了强烈的批判。有一位学生写《我所佩服的人》,他十分欣赏一个小偷,说他如何技巧高明,屡战屡胜。小偷属于坏人,以侵害他人和集体利益为目的,佩服社会渣滓,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生活中伟大名人英雄劳模,普通劳动者比比皆是,值得佩服的人很多啊!立意的失误导致了文章低下。

其二,立意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别人没写过,让人耳目一新、振奋激动的人物事件。新颖比较难,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缺少独特的眼光与见多识广是难以新颖的。如《从南郭先生说起》,传统的写法是批评不学无术混不下去,必遭淘汰,这不新颖。如果批评齐宣王好大喜功,对“假冒伪劣”失察,让南郭先生有空子可钻……这就比较新颖了。

其三,立意要深刻。所谓深刻就是对问题认识要明确、击中要害,道出本质,使人振聋发聩,产生强烈的冲击力、撼动力。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概括出了人的本质属性:“精神胜利。”仔细想来,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可笑的东西,它支持人们排忧解难,清除莫名的心理障碍。所以,《阿Q正传》的立意是深刻而具有永久审美价值的。

其四,立意要集中。所谓集中就是主题要单纯,换个说法就是一篇文章(尤其是万字以内的短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长篇小说可能主题有多义性)“多中心即无中心”。

这就像人只能长一个脑袋,不能长两个三个脑袋一样。

这一条要求不高,但初学者常常犯“土豆、萝卜、茄子一锅煮”的错误,比方《我的家乡》这个题目,常常先介绍地理位置,人口、土地、住房、收入、办了什么工厂、修了几条路……把家乡所有的事,所有变化都塞进文章,啰嗦拖沓、缺少情趣,没有重点,味同嚼蜡。学生们也知道如此写来不像记叙文,倒像解说词,但他们缺乏技巧,只难“捡鸡毛湊掸子”写足七八百字交差了事。

对于立意,还有其它要求,不再论及。需要注意的是,空间怎样才能做到“意在笔先”,且立意又正确、新颖、深刻、集中。古人说:“沉思于前,挥笔于后。”而对一个题目,要做一番冷静的考证研究。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平时写作,时间充裕一些,而应试作文却不敢潇洒,顶多用五分钟或十分钟来审题,拖延会带来恶果。

立意要植根于生活,有所体会、感触、领悟、发现才能形成某此看法、主张。有些人也有这某些粗浅的实践,却在立意上绞尽脑汁。这说明还短缺一种“寻找”的技巧。千字左右的短文章,只能从某个侧面去考虑立意,千万不可面面俱到。有限的篇幅怎么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去写呢?一般人做不到,连鲁迅、巴金、郭沫若、茅盾这些名家也做不到。比方鲁迅的《风筝》仅仅选取了“我”与兄弟因风筝出现的纠葛,体现鲁迅严以律己自我解剖的主题。兄弟一场,在一起生活几十年,要写的东西足可以成书,但他“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许地山的《落花生》仅有五六百字,反映了要做埋头苦干的人,不做高高在上的人这一主题,足以供习作者参考、仿效。

综上所述,从理论上明白“意在笔先”并不困难,要做到快速、准确、新颖、深刻的立意就不那么容易了。古人倡导“炼意”、“立主旨”需要发费很多力气。不会立意或立意失当,都导致文章的失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显得十分重要。总之,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强调“意在笔先”,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多思考,这样才能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1梁思义.引导学生意在笔先是一种好的作文训练[J].中学作文,2013作者单位:四川省仁寿华兴中学

标签:;  ;  ;  

试论“意在笔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