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参产业现代化的几点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李美茹[1](2017)在《中韩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显着的特征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集中表现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如何提升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参产业是中韩两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中国人参产量大,产值低,国际竞争力弱,占领中低端国际市场,而韩国人参产量小,产值高,国际竞争力强,占领高端国际市场。虽然中国人参产品出口竞争力一直比韩国人参产品出口竞争力弱,但在2011年,中国人参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韩国人参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越来越激烈。本文以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力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中韩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对比较分析。首先,考察了中韩人参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基础,分为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这是中韩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其次,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三个指数,通过将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韩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得出:(1)韩国人参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11年开始呈现下降,中国人参国际市场份额逐年超过韩国人参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提高;(2)韩国人参产品比中国人参产品具有竞争优势;(3)韩国人参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显着优势,中国人参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显着劣势。再次,以波特“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组织结构、相关和支持产业、政府和机遇六个方面探寻中韩人参产业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我国人参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亚玉[2](2016)在《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土壤肥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壤肥力是人参质量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林下护育山参和农田栽参中存在的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对野山参、林下护育山参及农田栽参根区土壤的主要肥力指标养分组成及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的土壤肥力状况及直接影响人参药效成分皂苷形成的主要土壤因子,同时应用数值化法对不同生长环境下的人参根区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生长环境下的人参根区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较大,全量和速效氮磷钾组成比例不同。野山参与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pH值范围相似在4.74~6.46之间;有机质含量在82.5g/kg~528.6g/kg范围;全氮含量在3.45-16.84g/kg,碱解氮含量在31.74mg/kg~1 41.19 mg/kg;全磷含量在0.15g/kg~1.74g/kg,速效磷含量在9.93~55.44mg/kg;全钾在3.22 g/kg~10.30 g/kg,有效钾在290.3 mg/kg~970.4 mg/kg范围,野山参全量N:P:K的比例范围为2.20~9.68:1:30.57-50.34,而速效的N:P:K的比例范围为1.60~2.55:1:10.32~21.81;林下护育山参的全量N:P:K的比例范围为21.43~44.05:1:49.68~77.83,而速效的N:P:K的比例范围为0.61~4.49:l:8.3l-31.78。不同年生农田栽参根区土壤pH值范围在5.17-5.54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7.5g/kg~ 27.7g/kg范围;全氮含量在1.63~1.85g/kg,碱解氮含量在11.91 mg/kg~18.43 mg/kg;全磷含量在0.09g/kg~0.11g/kg,速效磷含量在10.03mg/kg~18.85mg/kg;全钾在10.28g/kg~11.18 g/kg,有效钾在480.8 mg/kg~649.7 mg/kg范围,全量N:P:K的比例范围为1.72~1.96:1:91.91~125.40,而速效的N:P:K的比例范围为0.73~1.20:1:33.93~94.54。野山参与林下护育山参的土壤养分含量和比例相似而与农田栽参土壤间差异较大,不同环境对养分的组成比例影响较大。2.土壤酶活性与人参的生长环境有直接关系,同一生长环境下不同年生人参根区的土壤酶活性亦不同。野山参根区土壤脲酶活性在1.39 mg/g~1.63 mg/g/d;蔗糖酶活性在6.31 mg/g~23. 34 mg/g,且根区土壤蔗糖酶活性低于对照;土壤磷酸酶的变化在45.62mg/g~56.52mg/ g,且高于相应对照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的变化范围在0.88 ml/g/20min~0.96 ml/g/20min。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酶活性与野山参相似,呈略低的状态,不同年生均表现为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农田栽参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变化趋势均呈倒“V”字形变化,并且2年生表现最高,分别为0.56ml/g/20mi、8.31mg/g/d和16.70 mg/g/d;农田栽参土壤酶活性低于野山参和林下护育山参土壤。林下护育山参和农田栽参根区土壤酶活性比较发现,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呈显着相关,农田栽参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脲酶不相关,蔗糖酶与磷酸酶达极显着相关。农田栽培人参对于土壤中的酶活性影响作用较大。3.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微生物量不同。随参龄的增加,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PLFAs方法可以很好地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组成,研究发现野山参根区土壤微生物脂肪酸图谱与对照相比微生物总量明显减少,代表真菌生物的18:20)9,18:1ω9c,18:1ω9t的总量低于对照土壤。特有的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性可能是其健康生长的直接原因。15年生以上的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微生物总量与小年生及对照相比数量增加,且放线菌及细菌的增加比例较大,真菌的增加比例较小,与野山参的土壤群落结构类似。农田栽参随着人参参龄的增加,根区土壤微生物总量逐渐增加,且以真菌增加的幅度大于放线菌和细菌的增加幅度,真菌从7.17 nmol/g增加到47.5 nmol/g,而放线菌从6.95 nmol/g增加到8.98 nmol/g,使农田栽参土壤的群落结构不利于人参生长,容易发生真菌病害。4.利用液-质谱联机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的人参单体皂苷的含量,结果发现野山参及林下护育山参中人参皂苷Rc、Rb1含量较高,变异系数较小,农田栽参中人参皂苷Rc、Rg1含量较高,但低于野山参及林下山参且变异系数较大。通过与主要土壤肥力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土壤氮及土壤速效钾是影响人参皂苷组成及含量的主要因子。5.利用数值化方法(IFI)对不同生长环境的人参根区土壤肥力进行评价,以土壤有机质、全量及速效氮磷钾、土壤酶、土壤容重、和土壤微生物量作为指标建立隶度函数,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土壤肥力效应为S型隶属度函数。野山参及林下山参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其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较高而农田栽参土壤的则相对较低。
商晓琳[3](2015)在《龙水镇经济发展转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率迅速提高。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文化的破坏以及大中小城市的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都随之显现,城镇的经济发展亟需进行转型升级。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五大功能区的战略划分。五大功能区的提出为重庆市小城镇的发展进行了新的定位,未来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进行转型以适应新的要求。本文选取了位于重庆市大足区的龙水镇这一千年五金工业重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龙水镇的城镇化率虽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其经济发展的方式仍旧过于粗放,存在产业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功能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从产业发展方式、市场开放、城乡关系和城镇功能四个角度探讨龙水镇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业镇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如何进行转型。本文先对工业型重点镇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及特征的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龙水镇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龙水镇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了概括,重点发掘龙水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问题、市场开放问题、城乡关系问题和城镇功能问题。同时,在对龙水镇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以量化的方法评价龙水镇经济发展状况,并将龙水镇的情况同江阴市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三个镇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试图寻找龙水镇经济发展同先进地区所存在的差距。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小城镇的成功案例,总结出适用于龙水镇的成功经验。然后,分析龙水镇经济发展中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这是由于龙水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资金不足,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对等,产业聚集度低和思想意识落后等原因造成的。最终,针对龙水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开放度、融合发展城乡关系和完善城镇的生活功能四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赵艳梅[4](2014)在《延边州人参栽培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参是东北三宝之首,是我省得天独厚的特色产业资源,也是延边地区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截止到2013年,延边州全州人参留存面积3156.4公顷,产量8044.5吨。最近两年,虽然延边州人参加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人参的精、深加工产品也日益丰富。但是,延边人参加工产业仍处于传统加工阶段,产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仍面临着参地资源减少、经营管理粗放等诸多问题。因此,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非林地种植人参,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人参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中国长白山区人参栽培发展的历史、人参的主要分布区域、人参的多种有效成分及其作用,并调查了延边地区人参栽培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延边人参栽培加工产业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未来延边地区人参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张影[5](2013)在《吉林省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逾三十余年,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2011年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我国继续保持了以往的经济增长势头,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随着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参产业本身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蕴含丰富意义的载体,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其本身凝聚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有文字记载的人参采掘及药用历史距今均有千年之久。我国是人参应用和栽培的宗主国,在人参应用、栽培、加工等方面时期最早,一直以来人参产量都位居世界首位。吉林省是着名的人参主产地,人参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而白山市目前不仅是吉林省人参的主产区,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人参生产和出口基地。白山市人参产业作为当地及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地、本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贡献日益增强,其产业规模效应表现突出。白山市人参产业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其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有些问题甚至相当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主要分析了吉林省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结合宏观环境与当地实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原因分析,并在产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想以及具有操作性、现实性的发展措施与对策,为当地政府、人参产业的相关主管部门提供一套解决当地人参产业问题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初步方案,并更希冀能以此为辐射,对周边其它地区的人参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进而为提高整个吉林东部地区人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抽取国内重要的人参产业发展主要区域——白山市作为研究出发点,对该市人参产业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在现有研究及实践参照基础上对该市人参产业发展适用的具体战略、指导思想及发展基本原则予以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具有现实性和操作性的发展措施。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切入的研究角度新颖、实用,对研究白山市及至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总之,人参产业对于包括白山市在内的吉林东部人参主产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这些区域人参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刘晓明[6](2011)在《人参有机复合肥化学改性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人参,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目前大致分布在北纬40°~48°,东经117°~134°范围内的山林地带。人参生长对水、肥、气、热,以及土壤条件要求相当严格。目前我国长白山区的传统人参栽培模式在抚松地区为二三制(即播种二年后起栽、再换新参地栽培三年,第五年起货)、三三制(即播种三年后起栽、再换新参地栽培三年,第六年起货),以及在通化集安地区采用二二二制、二三二制。人参种植一直面临参林争地,土地重复使用等问题,如何解决好人参种植中普遍存在干旱缺水、施用化肥效益下降等问题,是提高人参产量以及改善人参品质的重要科研课题。因此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人参有机复合肥化学改性研究,并考察了其对人参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淀粉为原料,以丙烯酸为单体,复合贝壳粉及沸石粉合成人参专用淀粉基强吸水材料,并系统研究了不同中和度、反应温度、粒径大小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淀粉基强吸水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最高吸去离子水倍率为712g/g。2.探讨人参专用有机淀粉基强吸水材料在土壤中对氮、磷、钾肥料吸附及解吸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淀粉基强吸水材料之后,提高了土壤对氮和钾的吸附、固定及解吸能力。同时减弱了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使磷的利用率提高60%。3.根据人参生物学特性,以淀粉基强吸水材料为基础,将酸化骨粉、腐植酸、发酵鹿粪及接入人参活性生物菌的椴树锯末等原料有机复合,研制出具有保水、缓释功效的人参有机复合肥。淀粉基强吸水材料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能将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包裹起来,在人参生长中缓慢释放,达到减少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流失与挥发的目的。4.考察人参有机复合肥对人参生长的影响,并在抚松、集安等地进行示范研究。结果证明:人参有机复合肥能起到保水抗旱、控温保墒,保肥缓释的作用,大大减少了肥药的流失与挥发,同时调节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人参生长土壤环境,增强人参抗逆性,单位面积人参增产35%以上,商品参提高0.51个等级。
徐良玉[7](2010)在《从抚松县人参产业的发展历史看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发展途径》文中指出本论文通过深入调查“人参之乡”抚松的人参产业发展史,总结其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人参产业的发展形势,研究分析了今后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得出如下结论:(1)抚松人参产业历史久远,有过辉煌,也经过低谷。其发展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是我们研究人参产业的活教材。(2)吉林人参产业有发展优势,正值新的发展机遇期。其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3)吉林人参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和谐理念,以实现人参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参原料基地的规范管理。(4)借鉴韩国人参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府宏观调控,不断开辟人参栽培新途径、大力开发人参新产品,加快人参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5)结合“深入挖掘人参文化和相关旅游资源”,大力宣传吉林人参,打造“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6)通过建设现代化人参市场、人参产业协会和人参产业网等途径,打造人参高品位展示平台。
陈晓林,冯鑫,许永华,张连学[8](2009)在《中韩人参产业的对比及其竞争策略》文中认为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是举世闻名的药用植物,我国是世界上人参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高丽参在国际市场上以质量好负有盛名。我国人参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人参产业产值不足韩国的1/4。本文分析中韩两国人参产业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人参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我国人参产业的竞争策略。
杨朝丹[9](2007)在《吉林省人参加工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吉林省是世界上的人参主产区,人参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占世界产量的60%左右。人参产业是吉林省的特色产业,是吉林省东部各县的经济支柱,是吉林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人参加工业发展滞后,导致人参产业总体效益不高,未能将人参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实现吉林人参产业的振兴,摘掉吉林省“人参批发”的帽子,已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正是从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人参加工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吉林省人参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从而提高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论文以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为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这一中观层次出发,采用了比较分析、历史分析、逻辑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吉林省发展人参加工业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吉林省人参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消费趋势以及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市场对吉林人参的冲击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吉林省发展人参加工业的现实依据。2、对吉林省人参加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首先从纵向角度分析了吉林省人参加工业的发展历史。然后利用统计数据对吉林省人参加工业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从进出口规模、价格、消费情况对日本、美国、台湾、香港等几个主要的国内外人参市场进行分析;从规模、单价、品牌对人参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人参加工业加工工艺落后、竞争力弱、宏观管理乱等问题。3、对吉林省人参加工业的结构和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产品种类、规格、产量、价格、增值幅度、品牌等方面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从企业规模、加工转化能力、技术人员构成、产业链条延伸程度等方面对企业机构进行分析,并运用CR4测算,从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进入退出壁垒对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吉林省人参加工业发展存在的缺乏优质专用加工原料基地、加工企业结构无序、技术创新能力差、营销方式落伍、外部环境不适应产业发展等问题及其原因。4、从宏观管理、加工企业、加工参源、加工工艺、制品研发、营销策略角度对比中、韩人参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吉林省人参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即:加强人参种植基地建设,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整合资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科研技术创新,推动人参加工业优化升级;建立统一营销平台,强化市场体系,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政府加强支持与管理,为人参加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张厚君[10](2006)在《人参、西洋参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参是五加科(Araliceae)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人参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历史悠久,栽培经验丰富。随着人参栽培面积和栽培区域的不断扩大,人参的栽培问题越显突出。作者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品种和状态信息数据,按照生物信息数据库、环境信息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了调查、补充和分类整理等工作。作者研究和建立了人参生产信息数据库,是农业信息化的要求也为人参现代化生产做出了一份十分重要的工作,使人参数字化生产成为可能。研究人参、西洋参栽培生长知识库系统,为人参综合研究建立了数据基础,以此可为以后人参、西洋参生产和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利用PHP+MySQL组合实现了网络数据库功能,是信息数据库的远程操作成为可能。并充分实现数据的网络调用和管理简单化。
二、人参产业现代化的几点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参产业现代化的几点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中韩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
1.3.2 关于中韩人参产业的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概述及相关理论 |
2.1 产业国际竞争力概述 |
2.1.1 竞争力的概念 |
2.1.2 国家竞争力及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 |
2.2 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
2.2.1 绝对优势理论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2.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3章 中韩人参产业竞争力发展基础比较 |
3.1 中韩人参产业发展历程比较 |
3.2 中韩人参产业发展现状比较 |
3.3 中韩人参产业创新能力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韩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
4.1 竞争力指标分类 |
4.2 国际市场占有率(MS指数)比较 |
4.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比较 |
4.4 贸易竞争力指数(TCI指数)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韩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比较 |
5.1 中韩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直接影响因素比较 |
5.1.1 价格因素 |
5.1.2 质量因素 |
5.2 中韩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间接因素比较 |
5.2.1 生产要素 |
5.2.2 需求条件 |
5.2.3 相关和辅助产业 |
5.2.4 产业经营主体状况 |
5.2.5 政府作用 |
5.2.6 机遇与挑战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强化政府导向作用,完善管理体系 |
6.2.2 加大人参的科研开发,延长加工链 |
6.2.3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
6.2.4 强化人参生产管理和相应的政策扶持力度 |
6.2.5 制定行业标准和高效监管体系,保证产品的优越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土壤肥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人参研究进展 |
1.2 人参土壤养分 |
1.3 栽培人参土壤酶 |
1.4 人参土壤微生物 |
1.5 人参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相关性 |
1.6 人参主要皂苷研究进展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技术路线 |
2.3 材料和方法 |
第三章 人参根区土壤主要养分特征 |
3.1 野山参根区土壤主要养分特征 |
3.2 林下护育山参土壤养分特征 |
3.3 农田栽培人参土壤养分特征 |
3.4 小结 |
第四章 人参根区土壤主要酶活性特征 |
4.1 野山参根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
4.2 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
4.3 农田栽参根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
4.4 小结 |
第五章 人参根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
5.1 野山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的研究 |
5.2 林下护育山参根区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的研究 |
5.3 农田栽参根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结构特征的研究 |
5.4 小结 |
第六章 人参根区土壤主要肥力指标间相关性研究 |
6.1 野山参主要养分与其生物活性相关性 |
6.2 林下护育山参土壤主要养分与其酶活性的相关性 |
6.3 农田栽参土壤主要养分与其酶活性的相关性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皂苷积累与土壤肥力指标相关性研究 |
7.1 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部皂苷含量 |
7.2 人参根部皂苷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7.3 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土壤肥力评价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3)龙水镇经济发展转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 数据来源 |
1.4 本文的创新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本文概念界定 |
2.1 国内外小城镇发展理论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小城镇的定义 |
2.2.2 小城镇的类型 |
2.2.3 小城镇经济发展转型的界定 |
2.3 本文核心理论及框架 |
2.4 本章总结 |
第3章 龙水镇发展现状分析 |
3.1 龙水镇现状 |
3.1.1 地理区位状况 |
3.1.2 人.结构现状 |
3.1.3 历史文化现状 |
3.2 龙水镇经济特征 |
3.3 龙水经济发展的最新现状 |
3.3.1 龙水镇经济发展的优势 |
3.3.2 龙水镇经济发展劣势 |
3.3.3 龙水镇经济发展的机遇 |
3.3.4 龙水镇经济发展的挑战 |
3.4 龙水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4.1 产业发展方式的问题 |
3.4.2 市场开放问题 |
3.4.3 城乡关系问题 |
3.4.4 城镇功能问题 |
3.5 本章总结 |
第4章 龙水镇经济转型定量分析 |
4.1 构建龙水镇经济发展转型的指标体系 |
4.1.1 经济发展转型指标的初选 |
4.1.2 指标的选取原则 |
4.1.3 对龙水镇经济转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4 方法的选取和结果 |
4.2 龙水镇经济发展结果的对比评析 |
4.2.1 产业发展方式和工业效率的评析 |
4.2.2 市场开放程度的评析 |
4.2.3 城乡关系的评析 |
4.2.4 城镇功能的评析 |
4.3 本章总结 |
第5章 国内外小城镇案例及借鉴 |
5.1 国外工业型小城镇典型发展 |
5.2 国内先进地区小城镇典型发展 |
5.3 国内外小城镇案例对龙水镇转型启示 |
5.4 本章总结 |
第6章 龙水镇经济发展转型的难题及对策建议 |
6.1 龙水镇经济发展转型的难题 |
6.1.1 工业效率低下 |
6.1.2 市场开放度不高 |
6.1.3 二元城乡关系固化 |
6.1.4 城镇功能短缺 |
6.2 龙水镇经济发展的转型目标 |
6.2.1 产业发展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型 |
6.2.2 由封闭、半开放市场向开放市场转型 |
6.2.3 由城乡二元对立走向城乡融合 |
6.2.4 由单一的城镇功能转向多元化协调功能 |
6.3 龙水镇经济发展转型路径的对策建议 |
第7章 结论和不足之处 |
7.1 本文的结论 |
7.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学术情况 |
(4)延边州人参栽培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人参栽培历史 |
1.2 人参的分布 |
1.3 人参的种类 |
1.4 人参的成分 |
1.5 人参的作用 |
1.6 人参产品 |
第二章 国内外人参产业发展现状 |
2.1 国外人参栽培产业发展现状 |
2.2 我国人参栽培产业发展现状 |
第三章 延边州人参栽培产业现状分析 |
3.1 人参栽培面积 |
3.2 人参产量 |
3.3 延边人参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
3.4 延边人参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
第四章 延边州人参栽培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4.1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 |
4.2 抓好人参特产品专业市场建设 |
4.3 大力推进人参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
4.4 实施人参品牌战略,加大宣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吉林省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人参产业的概况 |
2.1 世界人参产业发展概况 |
2.2 中国及吉林人参产业发展概况 |
第三章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分析 |
3.1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现状 |
3.2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总体环境分析 |
第四章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 发展规模失控 |
4.2 人参栽培可持续化发展程度不高 |
4.3 人参产品加工及品牌效应差 |
4.4 人参生产环节管理无序 |
4.5 技术研发程度及产业龙头带动效应不高 |
4.6 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运作不规范 |
4.7 人参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相对落后 |
第五章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5.1 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5.2 主要对策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人参有机复合肥化学改性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1 引言 |
1.1 人参的起源及分类 |
1.2 人参根的生长特性 |
1.2.1 人参根的特性 |
1.3 水、肥、光、热四因子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1 水 |
1.3.2 肥 |
1.3.3 光 |
1.3.4 热 |
1.4. 人参主要成分及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
1.5 国外人参发展概况 |
1.6 复合肥产品现状与发展趋势 |
1.7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和意义 |
2 人参专用淀粉基强吸水材料的制备 |
2.1 实验部分 |
2.1.1 淀粉基强吸水材料的结构及吸收机理 |
2.1.2 试验仪器 |
2.1.3 试验试剂 |
2.2 合成方法 |
2.3 工艺流程图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中和液酸碱度对产品吸水性能的影响 |
2.4.2 反应温度对人参专用淀粉基强吸水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 |
2.4.3 引发剂用量对人参专用淀粉基强吸水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 |
2.4.4 人参专用淀粉基强吸水材料粒径大小对吸水性能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淀粉接枝丙烯基高吸水性树脂保肥性能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试剂 |
3.2 试验方法与原理 |
3.2.1 土壤中氮的测定 |
3.2.2 土壤中磷的测定 |
3.2.3 土壤中钾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淀粉基强吸水材料对氮、磷、钾的吸附能力 |
3.3.2 淀粉基强吸水材料对氮、磷、钾的解析能力 |
3.3.3 淀粉基强吸水材料对氮、磷、钾的固定能力 |
3.4 本章小结 |
4 具有抗旱保水保肥缓释功效人参有机复合肥的制备 |
4.1 实验部分 |
4.1.1 试验仪器 |
4.1.2 试验试剂 |
4.2 合成方法 |
4.2.1 淀粉基强吸水材料的制备 |
4.2.2 人参有机复合肥的制备 |
4.2.3 具有抗旱保水保肥缓释功效的人参有机复合肥的制备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水分含量 |
4.3.2 发酵温度 |
4.3.3 活性有益菌 |
4.3.4 物料中C/N |
4.4 小结 |
5 具有抗旱保水保肥缓释功效人参有机复合肥的应用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人参出苗情况 |
5.2.2 人参植物学性状 |
5.2.3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
5.2.4 刺激人参根、茎、叶、花和果实的快速生长 |
5.2.5 防病、驱虫、保苗 |
5.2.6 增强人参抗逆性 |
5.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简历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7)从抚松县人参产业的发展历史看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发展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人参概述 |
1.2 抚松与人参 |
第二章 前人对人参产业发展研究的现状 |
2.1 人参栽培、育种技术研究现状 |
2.2 人参成分和药理研究 |
2.3 人参产业"行业标准"研究 |
第三章 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的历史 |
3.1 抚松县山参发展的历史 |
3.1.1 山参采挖史略 |
3.1.2 山参采挖 |
3.2 抚松县园参发展的历史 |
3.2.1 园参栽培的考证 |
3.2.2 参业生产的兴起 |
3.2.3 参业生产的发展 |
3.2.4 参业生产大发展 |
3.2.5 参业生产低迷时期 |
3.2.6 参业生产复苏和产业升级阶段 |
3.3 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的经验 |
3.4 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的历史教训和存在问题 |
第四章 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机遇和趋势 |
4.1 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有利形势及产业优势 |
4.1.1 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
4.1.2 吉林人参发展的产业优势 |
4.2 吉林人参产业发展趋势 |
第五章 发展吉林省人参产业应采取的措施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中韩人参产业的对比及其竞争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人参产业的现状 |
1.1 生产现状 |
1.2 中国人参市场现状 |
1.3 流通现状 |
2 韩国人参产业的现状 |
2.1 生产现状 |
2.2 韩国人参市场现状 |
2.3 韩国人参流通现状 |
3 中韩人参产业出口状况分析 |
4 中国人参产业的国际竞争策略 |
4.1 中国人参产业发展的优势 |
4.2 我国人参产业存在的问题 |
4.3 竞争策略 |
4.3.1 加强政府管理作用,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市场竞争力。 |
4.3.2 合理规划稳定参业生产面积, 积极推广林下参和农田栽参技术。 |
4.3.3 建立统一管理、科学种植、一致对外、协调价格的联合经营体系。 |
4.3.4 建立人参产业发展的协调监管机制, 发挥联动作用, 促进人参产业发展。 |
4.3.5 人参进入食品合法化。 |
4.3.6 在国际上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中国人参品牌。 |
(9)吉林省人参加工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吉林省发展人参加工业的客观依据 |
2.1 吉林省人参资源优势分析 |
2.2 技术优势 |
2.3 价格优势 |
2.4 消费现状及趋势 |
2.5 贸易自由化市场对吉林省人参的冲击 |
2.6 发展人参加工业的战略意义 |
3 吉林省人参加工业发展现状 |
3.1 发展历史 |
3.2 人参加工业发展现状 |
4 吉林省人参加工业结构分析 |
4.1 产品结构分析 |
4.2 企业结构分析 |
4.3 市场结构分析 |
5 吉林省人参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源 |
5.1 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缺乏优质专用的加工原料 |
5.2 人参加工业结构无序问题 |
5.3 人参加工企业技术创新问题 |
5.4 人参加工业营销策略问题 |
5.5 人参加工业发展外部环境问题 |
6 中韩人参加工业发展比较研究 |
6.1 宏观管理 |
6.2 加工企业 |
6.3 加工参源 |
6.4 加工工艺及质量 |
6.5 人参制品研发 |
6.6 营销策略 |
7 推进吉林省人参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7.1 加强人参种植基地建设,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
7.2 整合资产,优化产业结构 |
7.3 加快科研技术创新,推动人参加工业优化和升级 |
7.4 建立统一营销平台,强化市场体系,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
7.5 政府加强支持与管理,为人参加工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人参、西洋参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数据库研究现状 |
1.3.1 数据库发展现状 |
1.3.2 国外农业数据库发展现状 |
1.3.3 国内农业数据库发展现状 |
1.4 数据库技术未来发展动态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人参信息数据库系统设计 |
2.1 数据库结构设计 |
2.1.1 数据库的选择及其特点 |
2.1.2 系统设计说明 |
2.1.3 需求分析 |
2.1.4 体系结构设计 |
2.1.5 数据库实现过程 |
2.2 编程语言的选择 |
2.3 知识库介绍 |
2.4 模型库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站的架设 |
3.1 系统分析及原理 |
3.1.1 WEB 工作原理 |
3.1.2 动态页面工作原理 |
3.1.3 服务器端的动态页面 |
3.2 系统软硬件需求分析 |
3.2.1 硬件需求分析 |
3.2.2 软件需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参信息数据库系统远程调用及调试远程调用及调试 |
4.1 远程调用 |
4.2 系统调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参信息数据库在设施栽培中的应用 |
5.1 数据库在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
5.2 数据库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四、人参产业现代化的几点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韩人参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D]. 李美茹. 吉林大学, 2017(11)
- [2]不同生长环境下人参根区土壤肥力特性研究[D]. 张亚玉. 沈阳农业大学, 2016(10)
- [3]龙水镇经济发展转型问题研究[D]. 商晓琳. 重庆工商大学, 2015(02)
- [4]延边州人参栽培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赵艳梅. 延边大学, 2014(01)
- [5]吉林省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张影. 吉林农业大学, 2013(02)
- [6]人参有机复合肥化学改性及其应用[D]. 刘晓明.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7]从抚松县人参产业的发展历史看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发展途径[D]. 徐良玉. 延边大学, 2010(03)
- [8]中韩人参产业的对比及其竞争策略[J]. 陈晓林,冯鑫,许永华,张连学. 中药材, 2009(08)
- [9]吉林省人参加工业发展研究[D]. 杨朝丹. 吉林农业大学, 2007(02)
- [10]人参、西洋参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研究[D]. 张厚君. 吉林大学,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