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因子论文-庄倩,赵晓娟,宋福强

根瘤因子论文-庄倩,赵晓娟,宋福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瘤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M真菌,紫穗槐,菌根侵染率,结瘤因子

根瘤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庄倩,赵晓娟,宋福强[1](2018)在《紫穗槐丛枝菌根(AM)根系分泌物诱导根瘤菌结瘤因子及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揭示丛枝菌根(AM)真菌促进紫穗槐结瘤数量及提高固氮能力的机制,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结合结瘤因子生物检测法,研究了菌根化紫穗槐苗木根系分泌物对根瘤菌结瘤因子的诱导效果,以及结瘤因子紫穗槐苗木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菌根分泌物能够显着诱导根瘤菌产生结瘤因子,HPLC检测图谱33min出现的色谱峰物质能够诱导紫穗槐的根毛产生变形;结瘤因子回接盆栽紫穗槐实生苗结果表明,在灭菌基质上播种的紫穗槐苗木能够产生根瘤原基并结瘤,且双接种结瘤因子和AM真菌处理的紫穗槐苗木产生根瘤原基的数量显着高于单独接结瘤因子处理的苗木;结瘤因子提高了紫穗槐的菌根侵染率,结瘤因子的量越大,AM真菌对紫穗槐的侵染效果越显着;结瘤因子与AM真菌混合接种能显着提高紫穗槐苗木的生物量。(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艳娇,李长育,魏玮,王锦辉,刘春燕[2](2017)在《根瘤菌HH103 Ⅲ型效应因子NopB和NopL对共生结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的需求很高。大豆同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进而进行固氮反应。而Ⅲ型效应因子由根瘤菌的Ⅲ型泌出系统分泌,是影响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关键信号分子。Ⅲ型泌出系统或Ⅲ型效应因子突变后,根瘤菌在宿主植物上的结瘤特性会发生改变,但是不同的Ⅲ型效应因子是如何影响结瘤的,目前还没有相关突破性研究成果的报告。本研究主要针对根瘤菌HH103的Ⅲ型效应因子NopB与NopL展开研究。通过突变验证Ⅲ型效应因子NopB和NopL对共生结瘤的影响,并筛选其与大豆中互作的蛋白。主要结果如下:首先,对根瘤菌HH103的Ⅲ型效应因子NopB、NopL的编码序列进行克隆,并完成插入突变,即在起始密码子ATG下游20bp以内插入编码卡纳霉素抗性基因的序列,并保证突变位点的上下游有500~800bp的序列。将序列连入pQ200SK载体,采用叁亲杂交的方法获得突变体HH103ΩnopB、HH103ΩnopL。并用Southern杂交验证突变体。最后将突变体在绥农14、野生豆和全基因组导入系的4份大豆材料上进行结瘤鉴定,结瘤实验结果显示nopB、nopL突变后根瘤菌在上述大豆品种上的结瘤数目比野生型明显减少,其中Ⅲ型效应因子NopB突变后结瘤数目减少幅度远大于NopL突变体,这表明在根瘤菌与大豆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中NopB起关键作用。其次,为了进一步验证Ⅲ型效应因子NopB、NopL对共生结瘤的影响,我们用电击的方法将表达载体转入相应突变体,获得回补菌株。经PCR验证后,将回补菌株再次进行结瘤鉴定,结果显示Ⅲ型效应因子得到回补后根瘤菌的结瘤能力得到了恢复。回补菌株的结瘤实验再次验证了Ⅲ型效应因子NopB、NopL对共生结瘤起关键作用,突变以后能抑制根瘤菌在大豆上的结瘤。最后,为了研究NopB在宿主植物中的作用,将NopB编码序列构建到PGADT7和PGBKT7载体,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寻找大豆中与NopB互作的功能蛋白。经过筛选找到一个与NopB存在互作的植物宿主蛋白NopBIP,该蛋白与细胞壁结构和植物的抗性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7-31)

付营,辛大伟,刘洋,王锦辉,李长育[3](2015)在《根瘤菌HH103 Ⅲ型效应因子编码基因的突变方法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变基因的编码序列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叁亲杂交是利用细菌结合的特性使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通过外源DNA与基因组目标序列发生同源重组,进而实现突变目标基因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同源臂的长度和混合菌比例,明确其对叁亲杂交效率的影响。以根瘤菌HH103的芋型效应因子编码基因nop B、nop C、nop L为例,对混合菌(根瘤菌,帮助菌株,供体菌株)的比例和同源臂的长度设置了不同的梯度组合,探讨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突变的高效方法。结果显示,左右同源臂的长度为521 bp、861 bp时和叁种菌混合的比例为2:1:1的因素组合,是突变目标基因最高效的组合方法。本研究所改进方法可为根瘤菌及其它革兰氏阴性菌的基因高效突变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5年08期)

朱化平,杨晓岩,季兴龙,杜远鹏,翟衡[4](2015)在《环境因子对葡萄根瘤蚜翅型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根瘤蚜1龄若虫为试材,就虫口密度、培养温度和寄主类型等环境因子对其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根瘤蚜有翅蚜率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翅蚜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8℃时达到最大值(31.2%),但当温度继续升高到32℃时有翅蚜率明显下降;赤霞珠和巨峰上的有翅蚜率显着高于刺葡萄和贝达,其有翅蚜率分别为28.5%、26.4%,刺葡萄(23.0%)与贝达(21.8%)上的有翅蚜率彼此无显着性差异。由此可见,不同虫口密度、培养温度和寄主类型是影响葡萄根瘤蚜翅型分化的重要影响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防治有翅蚜的传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王靖宇,隋新华,陈文新[5](2011)在《黑龙江省大豆根瘤菌的种群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豆科作物。目前的研究发现全世界范围内与大豆结瘤的根瘤菌分布在4个属、11个种,生态因子影响大豆根瘤菌多样性与结瘤固氮特性;在(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15)

王梦亮,张婧[6](2011)在《大豆根瘤促生剂对费氏中华根瘤菌产结瘤因子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大豆根瘤促生剂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根瘤促生剂可以使费氏中华根瘤菌的对数期提前,稳定期延长;同时,该根瘤促生剂可以诱导费氏中华根瘤菌产生结瘤因子;在根瘤促生剂存在的条件下,使用实验室培养的黄豆芽配制的培养基可以促进结瘤因子的产生;最佳的结瘤因子诱导剂为全豆芽研磨液+大豆根瘤促生剂,诱导剂的最佳用量为1.0%,最佳诱导温度为30℃。(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6期)

肖文丽[7](2010)在《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黄淮海地区采集大豆根瘤,分离、纯化、回接确认大豆根瘤菌株后,进行IGS-RFLP初步分型,筛选与大豆品种中黄13匹配的菌株并进行荧光标记,采用蛭石盆栽实验测定标记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选取竞争结瘤能力有显着差异的菌株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以探寻其竞争结瘤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子。本文结果为筛选强竞争结瘤能力的大豆根瘤菌株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接种菌株的结瘤固氮功效。论文结果如下:从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的大豆根瘤中,经过分离、纯化、回接确定大豆根瘤菌190株,用IGS PCR-RFLP可将菌株分成了28个类型;选择每类的代表菌株与中黄13进行匹配性试验,获得与该品种匹配性好的根瘤菌5株,分别是2株快生大豆根瘤菌S. fredii USDA205和S. fredii SR25a、3株慢生大豆根瘤菌B. japonicum 4222、4230和4534。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 gene)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 gene)分别导入这5株大豆根瘤菌中,标记菌株中的外源基因在传代培养和共生条件下均能够遗传稳定,且不影响共生结瘤固氮行为,本标记方法可用于评价菌株竞争结瘤能力。将带有不同荧光蛋白基因的5株根瘤菌两两组合,通过蛭石盆栽实验筛选出了竞争结瘤能力较强的菌株B. japonicum 4534和竞争结瘤能力较差的菌株B. japonicum 4222。用大豆苷元分别处理B. japonicum 4534和B. japonicum 4222,其蛋白质表达分析表明,菌株4534有14个蛋白发生上调,10个蛋白发生下调;而菌株4222有6个蛋白发生上调,4个蛋白发生下调。通过MOLDI-TOF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确定了菌株4534的7个差异蛋白以及菌株4222的3个差异蛋白。B. japonicum 4534经大豆苷元刺激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是代谢相关蛋白、转运蛋白;B. japonicum 4222差异蛋白主要是代谢、转录及翻译相关蛋白。用大豆苷元及对方的胞外物质分别处理菌株4534及菌株4222,菌株4534有43个蛋白上调,35个蛋白下调,鉴定了44个;菌株4222则有25个蛋白上调,22个蛋白下调,鉴定了16个。菌株4534的差异蛋白主要是鞭毛蛋白、转录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分子伴侣、转运蛋白、翻译相关蛋白、防御蛋白;而菌株4222的差异蛋白主要是代谢相关蛋白、分子伴侣、翻译相关蛋白。在这两种处理下,菌株4534均比菌株4222产生更多的蛋白响应,代谢相关蛋白为结瘤过程提供能量和碳架;转运蛋白能增强结瘤因子的分泌,提高根瘤菌的亲和匹配性;鞭毛蛋白的上调能提高菌株的运动性,从而提高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分子伴侣、翻译相关蛋白能够提高某些蛋白的正确折迭以及表达水平。根瘤菌菌株对大豆苷元及胞外物质引起响应的不同结果,是产生竞争结瘤能力差异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0-06-01)

赵晓娟[8](2010)在《AM真菌—紫穗槐共生体引起根瘤菌的趋化性及对结瘤因子诱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能与80%左右的陆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在自然界的共生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AM真菌还能够与根瘤菌、豆科植物之间形成叁重共生,显着提高宿主植物的固氮能力。本试验通过对紫穗槐接种AM真菌(AM)处理,采用根部微生物趋化试验方法研究接种AM真菌后不同侵染时间的菌根分泌物对根瘤菌的趋化性;同时采用HPLC并结合结瘤因子的生物检测法研究AM真菌对根瘤菌分泌结瘤因子的影响;并通过对紫穗槐单接结瘤因子(Nod+)、双接AM真菌和结瘤因子(AM+Nod+)与空白对照(CK)的对比,验证结瘤因子对AM真菌侵染率及紫穗槐的株高、鲜重、根长的影响以及其产生根瘤原基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AM真菌与根瘤菌之间的信号物质存在明显的相互识别过程,且通过比较AM真菌不同侵染时间的AM各组处理可知,在AM真菌侵染率达到25%左右其对根瘤菌趋化作用由拮抗转为协同,侵染率达到50%左右协同作用效果最强;菌根分泌物能够影响根瘤菌产生多种结瘤因子,且不同侵染时期的菌根分泌物诱导的结瘤因子的量基本都有所增加,仅AM真菌50%侵染的AM组少于CK组,且结瘤因子量变化与趋化结果无相关性;回接试验表明结瘤因子能在不存在根瘤菌的情况下结瘤,且接种AM真菌能提高结瘤因子的结瘤效果;结瘤因子对AM真菌的侵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瘤因子的量越大,对AM真菌侵染的影响越大;单接结瘤因子(Nod+)对株高、鲜重、根长等紫穗槐生物量均有显着提高,同时双接AM真菌和结瘤因子(AM+Nod+)处理提高程度更大。由以上试验结果可推论:接种AM真菌有效提高根瘤菌结瘤因子的浓度而使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结瘤因子反作用于AM真菌使其侵染速率加快。证明根瘤菌与AM真菌在叁重共生关系中互惠互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0-05-20)

师尚礼,曹致中,赵桂琴[9](2007)在《苜蓿根瘤菌有效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阿尔冈金(Medicago sativa L. cv. Algonquin)和陇东苜蓿(M.sativa L. cv. Longdong)为材料,在甘肃省5个生态区系统调查了春、夏、秋根瘤菌(Rhizobium)有效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阿尔冈金的总根瘤数、总根瘤重极显着高于陇东苜蓿;但有效根瘤数和有效根瘤重在品种间差异不显着;两个苜蓿品种主要在春季结瘤,其总根瘤数占春、夏、秋3季的63.3%,总根瘤重占52.2%,有效根瘤数占55.6%,有效根瘤重占51.2%;春季根瘤菌的有效性比夏、秋季高;苜蓿根瘤菌的有效性以黑垆土最好,其次为灰钙土和灌淤土,而亚高山草甸土和褐土的有效性较差。(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尉爱远[10](2007)在《苜蓿中华根瘤菌Rm1021中GntR转录调控因子GtrA调控机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苜蓿中华根瘤菌Rm1021中gtrA基因突变后,突变体gtrA1出现自生和共生方面的缺陷表型。本论文对GntR家族转录因子GtrA的调控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表明GtrA与叁叶草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 bv.trifolii)中MatR的同源性达到64%,其上游四个连续基因分别是SMa0157、SMa0155、SMa0151和SMa0150,在其它细菌中发现了具有很高同源性的直向同源基因。其中SMa0151和SMa0150与叁叶草根瘤菌MatA和MatB的同源性分别达到60%和75%。SMa0157和SMa0151与荚膜红细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TRAP转运系统中DctP和DctM的同源性分别达到23%和31%。在叁叶草根瘤菌中, matABC操纵子参与丙二酸的代谢,受到GntR转录调控因子MatR调控。因此,我们将gtrA邻近的基因分别命名为matP(SMa0157)、matQ(SMa0155)、MatMA(SMa0151)和matB(SMa0150),推测matPQMAB很可能组成一个操纵子,参与苜蓿中华根瘤菌中丙二酸的运输和利用,并且受到GtrA的调节。为了证明这一推测,首先将预测的matPQMAB基因簇启动子与lacZ基因融合,分别在野生型和突变体背景下测定自生和共生条件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matP在自生和共生条件下都能被诱导,且丙二酸作为诱导小分子。matP、matQ、matMA和matB的突变体在以丙二酸钠为唯一碳源的M9培养基中不能生长,野生型能够生长,这些结果揭示matPQMAB基因簇参与苜蓿中华根瘤菌Rm1021中丙二酸代谢,并且是唯一丙二酸代谢途径。(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7-05-01)

根瘤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的需求很高。大豆同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进而进行固氮反应。而Ⅲ型效应因子由根瘤菌的Ⅲ型泌出系统分泌,是影响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关键信号分子。Ⅲ型泌出系统或Ⅲ型效应因子突变后,根瘤菌在宿主植物上的结瘤特性会发生改变,但是不同的Ⅲ型效应因子是如何影响结瘤的,目前还没有相关突破性研究成果的报告。本研究主要针对根瘤菌HH103的Ⅲ型效应因子NopB与NopL展开研究。通过突变验证Ⅲ型效应因子NopB和NopL对共生结瘤的影响,并筛选其与大豆中互作的蛋白。主要结果如下:首先,对根瘤菌HH103的Ⅲ型效应因子NopB、NopL的编码序列进行克隆,并完成插入突变,即在起始密码子ATG下游20bp以内插入编码卡纳霉素抗性基因的序列,并保证突变位点的上下游有500~800bp的序列。将序列连入pQ200SK载体,采用叁亲杂交的方法获得突变体HH103ΩnopB、HH103ΩnopL。并用Southern杂交验证突变体。最后将突变体在绥农14、野生豆和全基因组导入系的4份大豆材料上进行结瘤鉴定,结瘤实验结果显示nopB、nopL突变后根瘤菌在上述大豆品种上的结瘤数目比野生型明显减少,其中Ⅲ型效应因子NopB突变后结瘤数目减少幅度远大于NopL突变体,这表明在根瘤菌与大豆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中NopB起关键作用。其次,为了进一步验证Ⅲ型效应因子NopB、NopL对共生结瘤的影响,我们用电击的方法将表达载体转入相应突变体,获得回补菌株。经PCR验证后,将回补菌株再次进行结瘤鉴定,结果显示Ⅲ型效应因子得到回补后根瘤菌的结瘤能力得到了恢复。回补菌株的结瘤实验再次验证了Ⅲ型效应因子NopB、NopL对共生结瘤起关键作用,突变以后能抑制根瘤菌在大豆上的结瘤。最后,为了研究NopB在宿主植物中的作用,将NopB编码序列构建到PGADT7和PGBKT7载体,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寻找大豆中与NopB互作的功能蛋白。经过筛选找到一个与NopB存在互作的植物宿主蛋白NopBIP,该蛋白与细胞壁结构和植物的抗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瘤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庄倩,赵晓娟,宋福强.紫穗槐丛枝菌根(AM)根系分泌物诱导根瘤菌结瘤因子及作用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

[2].张艳娇,李长育,魏玮,王锦辉,刘春燕.根瘤菌HH103Ⅲ型效应因子NopB和NopL对共生结瘤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7

[3].付营,辛大伟,刘洋,王锦辉,李长育.根瘤菌HH103Ⅲ型效应因子编码基因的突变方法改进[J].分子植物育种.2015

[4].朱化平,杨晓岩,季兴龙,杜远鹏,翟衡.环境因子对葡萄根瘤蚜翅型分化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5

[5].王靖宇,隋新华,陈文新.黑龙江省大豆根瘤菌的种群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C].第叁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6].王梦亮,张婧.大豆根瘤促生剂对费氏中华根瘤菌产结瘤因子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

[7].肖文丽.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8].赵晓娟.AM真菌—紫穗槐共生体引起根瘤菌的趋化性及对结瘤因子诱导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9].师尚礼,曹致中,赵桂琴.苜蓿根瘤菌有效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草地学报.2007

[10].尉爱远.苜蓿中华根瘤菌Rm1021中GntR转录调控因子GtrA调控机理的初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根瘤因子论文-庄倩,赵晓娟,宋福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