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通过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共混物中分别加入橡胶增韧剂和纳米二氧化硅,研究了该体系的增容改性。另外,本论文还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二元体系的结晶及熔融性能,为今后从结晶角度研究该体系的增容改性作基础。我们首先选择了一种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接枝共聚弹性体(E-AE-MA)作为改性剂对PET/PA-6体系进行增容增韧。当E-AE-MA的加入量超过3份时,体系的冲击强度最多可以提高2倍。SEM照片显示E-AE-MA使PA-6分散相的尺寸急剧增大,而且在PET与PA-6的相界面上发现了E-AE-MA粒子。当E-AE-MA的加入量达到5份时,相界面上的E-AE-MA粒子在PA-6相周围聚集成厚厚的一层。对不同加工顺序的PET/PA-6/E-AE-MA三元共混物的SEM观察证实E-AE-MA粒子分散在PET/PA-6相界面上,以及PA-6相区内。红外光谱显示E-AE-MA使PA-6分子链上的-CH2基团的吸收峰更靠近其在纯PA-6中的吸收峰,这证明E-AE-MA阻隔了PET对PA-6的作用。DSC结果也证实了E-AE-MA对PET和PA-6的阻隔作用。在DMA测试中,E-AE-MA使PET和PA-6的玻璃化转变峰向相反的方向偏移,这说明E-AE-MA对PET和PA-6有不同的作用。综合考虑观察到的相形态、红外光谱、DSC曲线、DMA的结果,我们认为三元体系内生成了一种核-壳结构,PA-6为硬核,E-AE-MA为软壳。这种核-壳结构可以被认为是PET基体中的一相,具有较大的尺寸。它可以阻止裂纹的扩展,吸收大部分冲击能量。这样我们可以做出结论,核-壳结构的形成,以及其具有的大尺寸,是E-AE-MA能够增韧PET/PA-6的主要原因。虽然用弹性体改性PET/PA-6体系可以获得较好的冲击韧性,但材料的刚性受到较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尝试应用一种亲水型纳米二氧化硅对PET/PA-6体系进行无机纳米粒子增容,以期获得高韧性、高刚度的复合材料。将不同含量的纳米SiO2加入PET/PA-6体系中,体系的拉伸模量、弯曲性能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冲击强度并没有提高到理想的程度。从SEM照片中发现SiO2主要分散于PA-6相中,增大PA-6相的相区尺寸,诱导相转变的发生;而在PET相中没有发现SiO2。DMA结果显示只有PA-6分子链的α松弛被限制、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PET的玻璃化转变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这说明SiO2刚性粒子只分散于PA-6相中。DSC结晶结果证实PA-6和SiO2不是各自单独分散于PET中的。PA-6与SiO2相互结合,即SiO2选择性分散于PA-6中,使得SiO2对PET的结晶成核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红外光谱的结果揭示,PA-6分子链上的N-H基团和C=0基团与SiO2表面的0-H基团形成了氢键,从而导致PA-6与SiO2有较强的结合力。这解释了为何SiO2会选择性分散于PA-6相中。以上实验结果都证明了SiO2选择性分散于PA-6相中,这是PET/PA-6体系在加入SiO2后形态、结构、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我们研究了PET/PA-6二元体系的微观形态及结晶熔融行为,以期从结晶方面找到提高力学性能的方法。从扫描电镜照片推测出PET/PA-6体系的相转变点在60/40和50/50之间,即PA-6的含量超过40wt%后,PA-6即成为连续相。非等温结晶研究结果显示PA-6使PET的结晶温度和起始结晶温度升高,PET使PA-6的结晶温度和起始结晶温度降低。等温结晶的结果显示,PA-6对PET的结晶起始阶段有促进作用;少量PA-6可以缩短PET的结晶时间,而过量的PA-6会限制PET晶体的生长,从而使其生长时间增加。而随着含量的增加,PET会逐渐减慢PA-6的结晶速度。运用Avrami方程进行定量分析后,我们发现,当PA-6的含量小于30wt%时,PET的Avrami指数随PA-6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当PA-6的含量继续增加时,PET的Avrami指数逐渐降低。这说明PET/PA-6体系的形态对PET的结晶生长方式有很大的影响。而在所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结构中,PET都会使PA-6结晶空间受限,结晶生长维数减小,结晶速度减慢。通过比较不同组分配比的PET/PA-6共混物中的PET和PA-6的熔融峰,我们发现PA-6的加入使PET的结晶完善程度降低,而PET也降低了PA-6晶体的完善程度,使其熔融温度降低。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体系研究的意义
  • 1.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体系的研究进展
  • 1.3 聚合物共混物增容改性方法
  • 1.3.1 传统增容法
  • 1.3.2 反应性增容
  • 1.3.3 无机纳米粒子增容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弹性体三元体系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试样制备
  • 2.2.3 力学性能测试
  • 2.2.4 形态结构表征
  • 2.2.5 红外光谱分析
  • 2.2.6 动态机械分析
  • 2.2.7 热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力学性能
  • 2.3.2 SEM结果
  • 2.3.3 FT-IR结果
  • 2.3.4 DMA结果
  • 2.3.5 DSC结果
  • 2.3.6 弹性体对相界面的影响
  • 2.3.7 增韧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二氧化硅三元体系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试样制备
  • 3.2.3 力学性能测试
  • 3.2.4 形态结构表征
  • 3.2.5 动态机械分析
  • 3.2.6 热性能测试
  • 3.2.7 红外光谱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力学性能
  • 3.3.2 SEM结果
  • 3.3.3 DMA结果
  • 3.3.4 DSC结果
  • 3.3.5 FT-IR结果
  • 3.3.6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二元体系的结晶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试样制备
  • 4.2.3 形态结构表征
  • 4.2.4 结晶及熔融性能测试
  • 4.3 形态结构研究
  • 4.4 非等温结晶研究
  • 4.4.1 结晶性能
  • 4.4.2 熔融性能
  • 4.5 等温结晶研究
  • 4.5.1 半结晶时间
  • 4.5.2 Avrami方程
  • 4.5.3 熔融性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