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商关系论文-谷梦月,梁仁志

士商关系论文-谷梦月,梁仁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士商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士商关系,墓志铭

士商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谷梦月,梁仁志[1](2019)在《明清士商关系嬗变新论——兼论商人墓志铭的史料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人阶层的财富积累愈发雄厚,由求利开始转向求名;士人阶层的财富欲求愈加强烈,由求名开始转向求利。士商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少商人家族为求名常常请名士为逝去的商人撰写墓志铭;士人为求利,不仅乐意为之,还常常撰文为自己的这种行为理直气壮地进行"辩解"。士商关系日趋密切。但上述事实并不意味着士商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士商界限也没有完全被打破。这一时期士人所撰写的大量商人墓志铭为研究士商关系提供了新史料和新视角。(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梁仁志[2](2018)在《“良贾何负闳儒”本义考——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汪道昆"良贾何负闳儒"一语,被许多学者引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的关键证据,汪道昆也因此被视为"商人阶层的代言人"、"徽商的代言人"。然考诸汪道昆本意及传统文献的表达习惯,"良贾何负闳儒"并非是说商人社会地位不比士人低,而是商人在躬行"儒行"方面做得不一定比士人差之意,类似"贾名儒行"之说。所谓"儒行",是指符合儒家理想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行为,并非指像士人一样从事某些具体行为。在明清及以前的文献中,不仅有"贾(商)名儒行",也有"仆名儒行"、"医名儒行"、"吏名儒行"、"佛(释)名儒行"、"道(老)名儒行"等说法。因此,对"良贾何负闳儒"之本义不宜作过度解读,也不宜据此对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之程度作过高判断,明清传统"四民社会"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甘成质[3](2018)在《士商异业而同心——对明清时期士商关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叁纲五常、男尊女卑、"四民阶层"、重义轻利等文化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随着商业的发展,明清社会内部出现了与传统意识形态迥异的呼声。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Ⅲ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列举了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思想,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思想,教科书叙述侧重于对传统程朱理学的批判和发展,这(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03期)

蒋欧悦[4](2017)在《明代晚期书画市场与士商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晚期,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奢侈消费渐渐兴盛,在文人的引导下,书画的价值为人们所认识,书画交易也随之兴盛。书画市场中存在的交易形式相当丰富,书画商人、游商以及牙人在书画收藏家间活动频繁于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书画市场。文人在书画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也不是简单的购买者,而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书画市场中,他们出售书画藏品、在书画交易中担任掮客,甚至制造书画伪作。这种种现象,都显示了明代晚期文人与市民阶层的矛盾与融合。(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7年15期)

李娜[5](2016)在《从《儒林外史》解析士商关系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吴敬梓的代表作《儒林外史》以文学形式刻画了明清社会生活百态,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小说中的士商表现出士依附于商、士商渗透、融合、结亲与联姻等关系,融洽中不乏对立。究其原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思潮以及士、商阶层的自我需求。透过《儒林外史》管窥士商关系能让我们更清楚明清士商关系的文学表现及士、商阶层在明清时期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文学创作的社会烙印。(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宋奇飞[6](2016)在《明清泽州士商互动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绵延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构成中,士农工商四民之序构成了历代王朝的统治基础,士农工商不仅是职业的区别,更是等级和身份的界定。其中士与商有着严格的界限,士为四民之首,他们埋首于圣贤之书;而商人作为四民之末,也竭力受到统治者各种抑商政策的压制。二者情状可谓是泾渭分明。然而宋明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商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抑商观念也有所松动,士与商开始打破隔阂,逐渐产生互动,这种情形到晚明清初时达到了高峰。本文以明清泽州士商为切入点与研究对象,将从以下角度展开论述:一、泽州的地理环境、国家政策及自宋元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对该地士商的兴起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明中叶前泽州士商的特点。二、明末清初是士商互动的高峰时期,也是泽州士绅与商业发展的鼎峰,分析其表现及形成的原因。泽州的士商互动现象更多体现在地方事务中,他们通过联姻、诗文结社、家族建设将彼此所拥有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结合起来,形成了极具实力的地方团体,深刻影响着地方社会。叁、分析清中叶泽州士商的嬗变,这种变化不仅是外部环境的改变所致,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泽州士绅还是商业,内部本身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二者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士商之间紧密的联系。总之,士人和商人在明清泽州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把握两者在明清泽州社会的发展状况再通过"长时段"的研究,也能看出"晋商"概念并非是铁板一块的,它具有时段性和区域多样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梁仁志[7](2016)在《“弃儒就贾”本义考——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问题研究之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弃儒就贾"是讨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的一个重要论题。一些学者视"弃儒"者为儒生或士人,将"弃儒就贾"之风作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立论的起点或依据,进而提出所谓的"新四民论"和"士商相混"说。本文通过对"弃儒就贾"本义的考证后认为:一是此处之"儒"是指科举士子的举业,而非"四民"中的士;二是"弃儒"行为的发生与"弃儒"者儒学水平之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即"弃儒"者不一定是儒生或士人;叁是"弃儒"不一定"就贾"。因此,"弃儒就贾"之风与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士商融合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对所谓的"新四民论"和"士商相混"说似有进一步检讨的必要。(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郭静静[8](2016)在《从《聊斋志异·黄英》看明清士商关系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一直很低,处于四民之末。然而宋、明、清时代商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商人地位大大提高,甚至直接动摇士的地位。从而便出现了士商关系变化问题。《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便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变化。因此在《聊斋志异》中便出现了许多反映这一变化的作品。《黄英》便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余劲东[9](2015)在《明代中后期士商关系再探讨——以内阁首辅张四维为中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士商关系学界关注已久,普遍认为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士商间的广泛交流。而通过对明代内阁首辅张四维这一成功士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成长于商人家庭并处于商人关系网中的官员,虽因商人支持获利良多,但由于长期受儒家教育,反而会显示出"敬商远商"的情形。所谓士商交流密切,更大程度上是伴随着商人儒者化完成的,并非士人放下身段对商人的主动迎合。(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张泓[10](2014)在《古代小说对士商关系的解构与再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小说不断重复表现士子比商人更能获得女性青睐,这一题材不断地被解构,就在这破坏又建设的过程中,士子的白日梦做得越来越完美。直到最终纪昀对此题材真正地解构,以刻薄的手法把士子的白日梦唤醒。(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士商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汪道昆"良贾何负闳儒"一语,被许多学者引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的关键证据,汪道昆也因此被视为"商人阶层的代言人"、"徽商的代言人"。然考诸汪道昆本意及传统文献的表达习惯,"良贾何负闳儒"并非是说商人社会地位不比士人低,而是商人在躬行"儒行"方面做得不一定比士人差之意,类似"贾名儒行"之说。所谓"儒行",是指符合儒家理想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行为,并非指像士人一样从事某些具体行为。在明清及以前的文献中,不仅有"贾(商)名儒行",也有"仆名儒行"、"医名儒行"、"吏名儒行"、"佛(释)名儒行"、"道(老)名儒行"等说法。因此,对"良贾何负闳儒"之本义不宜作过度解读,也不宜据此对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之程度作过高判断,明清传统"四民社会"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士商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谷梦月,梁仁志.明清士商关系嬗变新论——兼论商人墓志铭的史料价值[J].黄山学院学报.2019

[2].梁仁志.“良贾何负闳儒”本义考——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新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甘成质.士商异业而同心——对明清时期士商关系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

[4].蒋欧悦.明代晚期书画市场与士商关系[J].艺术评鉴.2017

[5].李娜.从《儒林外史》解析士商关系及其成因[J].黄山学院学报.2016

[6].宋奇飞.明清泽州士商互动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6

[7].梁仁志.“弃儒就贾”本义考——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士商关系问题研究之反思[J].中国史研究.2016

[8].郭静静.从《聊斋志异·黄英》看明清士商关系变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

[9].余劲东.明代中后期士商关系再探讨——以内阁首辅张四维为中心的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张泓.古代小说对士商关系的解构与再解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士商关系论文-谷梦月,梁仁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