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产业带论文-姜常梅

胶济产业带论文-姜常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胶济产业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胶济沿线,构建,措施

胶济产业带论文文献综述

姜常梅[1](2005)在《胶济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国内有条件的省市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加速本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山东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好,特别是在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带,有5 个国家级和3 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产业产值和规模每年以较高速度增长;沿线各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联系密切,对外联系广泛,使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条件已经成熟,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把建设齐鲁高新技术产业带作为当前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齐鲁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是胶济铁路沿线地区,所以本文选取这一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构建进行研究,符合我省目前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希望最终成果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齐鲁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及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借鉴。目前国内关于高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很多,但一般是对单个或局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的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尚未成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更未形成普遍规模,只是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所以本文选取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构建研究,尚属较新论题,并且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也有别于经济学的研究。论文从区域经济及相关学科角度出发,运用地理区位理论及产业的组织结构理论等观点来研究胶济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构建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共分四部分:首先界定基本概念,并提出研究的意义;其次,进行产业带及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理论分析,在产业带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理论体系框架,包括布局理论、发展条件分析及动力机制分析;第叁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进行胶济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构建研究。在胶济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情况的定性分析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构建结果,包括其点轴布局情况和动力机制研究;第四部分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保障措施,主要涉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政府制定优惠发展政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大产学研服务及发展风险投资体系等方面。文章的创新点可归纳为以下叁点:①对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较为精确的归纳;②对胶济沿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③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动力机制模型,并用于胶济沿线实践研究。文章应用的研究方法有:①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胶济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度量采用因子分析法;②系统模型构建方法。胶济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动力机制分析采用系统模型构建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4-25)

尹娜[2](2005)在《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结构是叁次产业结构中对总体经济影响最大的产业构成,其结构的合理程度必然对区域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本文试图在判断胶济产业带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工业结构进行评价,并提出产业带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和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产业带及其理论基础。介绍产业带、工业结构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及主要理论。第二部分分析了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演化的区域背景。首先是胶济产业带形成、演化及本文所研究胶济产业带范围的界定;然后,通过山东省17 地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指出胶济产业带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远高于全省;最后,依据国际通行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胶济产业带工业化程度和所处阶段的进行了判断,得出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第叁部分是论文的主题部分,为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价和动态分析。利用所占有的大量统计资料和结构相似系数(N)、产业专业化系数(L)、产业集中度(H 指数)等指标,着重从工业部门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等方面对工业结构进行现状评价。选择山东区域工业发展作为参照系,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胶济产业带及6 地市工业增长和工业结构进行分析,从动态的角度判别其工业结构的优劣及存在问题,提出各自的发展方向。第四部分是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及建议。首先提出了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及方向,然后基于第叁部分中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价和动态分析,文中措施和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一是理顺产业层次,确立发展序列,推动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优化;二是理清企业层次,确立发展原则,推动胶济产业带企业规模结构优化;叁是依靠科技进步,引进和创新并重,推动胶济产业带工业技术结构升级;四是理清产品层次,确立名牌战略,推动胶济产业带工业产品结构优化;五是突出地域特色,强化产业优势,符合本地实际;六是发挥山东省政府和各地级政府对工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并解决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出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4-20)

马传栋[3](2003)在《21世纪山东半岛产业带发展和城市群升级研究——建设与胶济现代制造业带相适应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环渤海经济区现在根本还未形成,而是叁个基本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和城市群。要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使山东在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使山东半岛城市群在2010年前后率先实现现代化。而只有将建设胶济现代制造业带和现代化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相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山东半岛城市群同其它四个城市群之间存在的成熟时间较晚、龙头城市发育不充分、整体基础相对较差等明显弱点,大大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济现代制造业带在国内外的整体竞争力。(本文来源于《山东财政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王晓东,赵鹏军,彭建,王烨[4](2001)在《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带及其对山东省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带是目前省内经济最发达、产业高度密集的核心地带 ,其区域背景优越。该产业带从 184 0年到目前经历了低水平均衡性空间结构的雏形期、多核心空间结构的发展期、带状点轴空间结构的成熟期 ,带来了山东省区域发展的南北差异、东西梯度差异和圈层结构。认为在发展战略上可采取轴线带动开发和圈层中心带动的模式 ,在此基础上达到整个区域发展的均衡网络阶段。(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01年03期)

刘兆德,吕宜平[5](2001)在《胶济产业带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山东区域工业发展为参照系 ,用Shift-share方法对胶济产业带 6城市工业增长和工业结构进行分析 ,从动态角度判别各城市工业结构的优劣及存在的问题并揭示其原因 ,提出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01年03期)

许云飞[6](1998)在《胶济产业带交通发展的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胶济产业带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通过前几章的分析,我们既认清了胶济产业带发展交通的地利、天时条件,又看清了交通行业自身的基础和未来的大致前景。在这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对未来十五年胶济产业带交通运输的发展应有以下战略性的考虑。1.胶济产业带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胶(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1998年01期)

许云飞[7](1997)在《胶济产业带交通发展的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语」在现代社会中,各级领导机构的决策者,为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往往在决策前先委托科学工作者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未来学、统计学、信息学及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命题进行研究,并认真吸取他们研究报告中的精(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1997年04期)

崔树强,费洪平[8](1995)在《胶济沿线产业带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胶济沿线产业带在1949至1990年间的空间演化模式及其过程。将其空间结构的演变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单一强大的区域中心与强大的欢级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多核心空间系统,二是强大的全国中心,二个区域中心和一系列小地方中心沿胶济发展轴出现,这些中心共同构成点轴空间系统。由此可得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每个地方,并通过不同渠道的扩散对空间经济产主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5年01期)

费洪平[9](1994)在《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将企业微观分析与宏观区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产业带划分。在理论上剖析了产业带的概念、划分原则与指标;在微观尺度上以大中型企业和典型企业集团为主要调查研究单元,作者利用所获得的调查数据,并结合宏观区域经济特点,对胶济沿线产业带边界划分的方法与步骤作了初步尝试,并试图从新的角度为我国经济区划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途径,同时也期望为胶济沿线产业带整体空间组织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费洪平,崔树强[10](1993)在《胶济沿线产业带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胶济沿线产业带在1840年到1949年间空间演化模式及其过程,重点强调了本区不同点上的工业集聚演化方式及其空间扩散方式。(本文来源于《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3年03期)

胶济产业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业结构是叁次产业结构中对总体经济影响最大的产业构成,其结构的合理程度必然对区域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本文试图在判断胶济产业带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工业结构进行评价,并提出产业带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和建议。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产业带及其理论基础。介绍产业带、工业结构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及主要理论。第二部分分析了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演化的区域背景。首先是胶济产业带形成、演化及本文所研究胶济产业带范围的界定;然后,通过山东省17 地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指出胶济产业带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远高于全省;最后,依据国际通行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胶济产业带工业化程度和所处阶段的进行了判断,得出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第叁部分是论文的主题部分,为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价和动态分析。利用所占有的大量统计资料和结构相似系数(N)、产业专业化系数(L)、产业集中度(H 指数)等指标,着重从工业部门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等方面对工业结构进行现状评价。选择山东区域工业发展作为参照系,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胶济产业带及6 地市工业增长和工业结构进行分析,从动态的角度判别其工业结构的优劣及存在问题,提出各自的发展方向。第四部分是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及建议。首先提出了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及方向,然后基于第叁部分中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价和动态分析,文中措施和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一是理顺产业层次,确立发展序列,推动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优化;二是理清企业层次,确立发展原则,推动胶济产业带企业规模结构优化;叁是依靠科技进步,引进和创新并重,推动胶济产业带工业技术结构升级;四是理清产品层次,确立名牌战略,推动胶济产业带工业产品结构优化;五是突出地域特色,强化产业优势,符合本地实际;六是发挥山东省政府和各地级政府对工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并解决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出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济产业带论文参考文献

[1].姜常梅.胶济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2].尹娜.胶济产业带工业结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马传栋.21世纪山东半岛产业带发展和城市群升级研究——建设与胶济现代制造业带相适应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构想[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

[4].王晓东,赵鹏军,彭建,王烨.胶济铁路沿线产业带及其对山东省区域发展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

[5].刘兆德,吕宜平.胶济产业带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J].经济地理.2001

[6].许云飞.胶济产业带交通发展的战略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1998

[7].许云飞.胶济产业带交通发展的战略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1997

[8].崔树强,费洪平.胶济沿线产业带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下)[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9].费洪平.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J].地理学报.1994

[10].费洪平,崔树强.胶济沿线产业带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上)[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标签:;  ;  ;  ;  

胶济产业带论文-姜常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