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全期压疮护理干预在手术患儿压疮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手术全期压疮护理干预在手术患儿压疮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人民医院甘肃临泽7342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全期护理干预对于患儿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在2013.1~2015.7治疗的106例患儿作为应用效果观察对象,分成全期组,常规组,每组53例,两组的护理方法分别为手术全期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全期组压疮的发生率为5.66%,常规组为20.75%,全期组患儿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应用手术全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预防患儿发生压疮。

关键词:压疮;护理;全期;手术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为患儿实施手术时通常会造成局部组织受到较大的压力、复合摩擦力及剪切力,因此术后容易并发压疮,压疮可增加患儿的医疗需求、临床治疗费用,同时可严重影响康复进程[1]。对此,要注意采用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患儿出现压疮。本文分析了手术全期护理干预对于手术患儿压疮的预防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在2013.1~2015.7治疗的106例患儿作为应用效果分析对象,入选的106例年龄均≤14岁,在实施手术治疗前均未出现压疮,且术后住院治疗的时间均在7d以上。排除年龄>14岁者,术前合并压疮及皮肤病者,重要脏器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随机将106例分成全期组,常规组,每组53例。全期组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为3岁~12岁,平均(6.4±2.1)岁;手术操作时间为34min~185min,平均(104.7±5.7)min;术中出血量为25ml~168ml,平均(76.7±8.6)ml。常规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为4岁~13岁,平均(6.7±2.7)岁;手术操作时间为39min~191min,平均(103.9±5.1)min;术中出血量为30ml~165ml,平均(77.1±8.4)ml。两组患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

1.2方法

在常规组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期间仅提供外科手术的一般性护理,包括告知术前注意事项、常规备皮及消毒铺巾等,术后及时将患儿送回病房。在全期组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提供手术全期护理干预服务,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访视患儿,在访视的过程中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在交流中说明手术情况。同时采用Braden计分表评估患儿的皮肤情况,以了解压疮发生的风险,对于压疮风险较高的患儿,在术前与术中应采用有效措施做到重点预防,并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利用,有效落实压疮预防工作,避免护理工作陷入盲目状态。在访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与患儿进行沟通,适当安抚、鼓励患儿,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改善患儿对于手术的配合度。(2)术中护理。确保床单处于平整状态,在麻醉后合理摆放好手术体位,同时将患儿固定好,避免在术中出现移动问题;同时对手术室的室内温度进行适当调节,术中做好躯体保暖工作,对冲洗液及输注液进行预热处理,确保输注液温度与患儿的体温相接近。将啫喱垫置于臀部、背部,以保护好骨突部位,摆放体位时尽量确保对侧肩部、同侧膝部及足尖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摆正臀位,尽量保持生理曲线、功能位处于正常状态。在不影响术中操作的情况下,可每隔1h左右对手术床进行调节,使手术床头高脚低、头低脚高、右倾或左倾等。利用透明敷贴或安普贴保护局部受压皮肤,以确保皮肤处于干燥状态,同时注意及时更换被浸湿的手术巾。(3)术后护理。术后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需对受压处皮肤进行检查,将受压部位的压力解除后,如变红处在30min~40min褪色,则为组织受压后的正常反应,如受压部位持续发红,则及时涂抹适量赛肤润,同时记录好受压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全期组与常规组患儿的压疮发生率、压疮分级情况,同时比较了两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

1.4压疮分级判定标准

术后观察患儿的皮肤情况,同时根据以下标准判定是否出现压疮:术后局部出现明显红斑,且对红斑施加适当压力后发现局部皮肤未出现褪色现象,在术后3d内红斑消退,判定为I级压疮;如术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施加压力后发现红斑未出现褪色现象,3d后红斑仍存在,判定为II级压疮。术后受压部位的局部皮肤、组织出现水疱或皮损症状,判定为III级压疮。此外,如在术后的3d内II级压疮患儿的皮损症状加重,同时并发溃疡或破损等症状,判定为III级压疮[2-3]。

1.5统计学

分析全期组患儿与常规组患儿的临床观察指标是否具有明显差异时,采用的检验方法为2检验法,检验分析软件为SPSS20.0,以P值作为检验显著性的依据,如P<0.05,则判定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2.结果

全期组压疮的发生率为5.66%,常规组为20.75%,全期组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发生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全期组的满意率为96.23%,常规组为83.02%,两组的满意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此外,全期组中发生护患纠纷的为1例,发生率为1.89%;常规组为7例,发生率为13.21%。两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2=4.867,P=0.027)。

3.讨论

压疮可因力学原因、皮肤抵抗力原因及再灌注等原因引起,其中力学因素包括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剪切力与压力等,皮肤抵抗力因素包括油脂保护能力降低、PH值发生变化、皮肤在术中处于浸渍状态及皮肤潮湿等,再灌注原因指的是在手术结束之后,局部受压部位因短时间内充血速度较快而出现灌注损伤[4]。为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出现压疮,则应根据压疮发生的原因做好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工作。本研究在106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应用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证实全期组患儿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全期组家长对于手术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较低。提示在围手术期中为患儿提供全期护理服务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全期护理包括手术前期、手术中期与手术后期护理,该护理模式具有专业性与持续性的特点,在为患儿提供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将压疮预防理论作为指导,同时能保证手术护理具有无缝隙化的特点,这就有助于及时排除或减少引发压疮的原因、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此外,在围手术期中应用全期护理模式还能够减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确保护理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实现有效沟通,因此可以提升护理质量与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5],本研究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综上,应用手术全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预防患儿发生压疮。

参考文献:

[1]陈开珠,郑素珠,谢丽琴,等.计算机设计的《压疮风险评估、治疗监控表》在预防压疮环节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1):84-85.

[2]周雪,万里,温淑华,等.应用创面床准备原则配合创缘丝线持续牵引法治疗Ⅳ期压疮的护理[J].广东医学,2013,34(23):3687-3688.

[3]汪志美,汪春雨,王国碧,等.红外线照射联合百多邦及护理干预对晚期恶性肿瘤压疮疗效的影响[J].激光杂志,2014,35(3):56-57.

[4]崔飞飞,潘莹莹,代彦丽,等.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大鼠难免性压疮形成中的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5):448-453.

[5]郑敏,甘秀妮.局部氧疗(TOT)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干预豚鼠Ⅲ期压疮创面的优化实验[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3):298-302.

作者简介:高启娟,女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人民医院,外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5-10-14

标签:;  ;  ;  

手术全期压疮护理干预在手术患儿压疮预防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