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创机械通气的肺功能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娟[1](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的患病率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临床常见的两种疾病,当两者合并存在时称之为重叠综合征(OVS)。目前国内外对于重叠综合征的研究数量不多,而且普遍存在样本量小,诊断方法不统一的问题,故此我们设计了这一课题,目的是观察重叠综合征的患病率;并通过与单纯COPD或OSA患者的比较,观察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根据COPD和OSA的严重程度分级,分析不同程度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异同。研究方法1、纳入自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以慢性咳嗽、咳痰和/或喘息为主要症状及以打鼾、日间嗜睡等为主要症状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患者,以及既往确诊为COPD或OSA到我科随访的患者,均根据肺功能及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做最终确诊,分为三组:COPD组、OSA组以及OVS组。2、计算重叠综合征的患病率。3、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肺功能、日间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脂以及合并症发生情况。4、通过对上述临床资料的分析,比较COPD组、OSA组以及OVS组临床特点差异。5、根据COPD和OSA的严重程度分级,将上述OVS患者分为不同程度的亚组,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肺功能、日间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合并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程度的OVS亚组之间的差异,观察不同程度OVS患者的临床特点。6、ELISA法测定COPD组、OSA组和OVS组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及人窖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及人窖蛋白与合并症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1、OVS的患病率在COPD人群中为17.16%,在OSA人群中为8.34%;2、OVS患者的年龄大于OSA患者,小于COPD患者;OVS患者男性所占比例较高,吸烟患者比例较高;OVS患者BMI低于OSA患者,高于COPD患者;OVS患者日间嗜睡评分低于OSA患者,高于COPD患者;OVS患者肺功能介于COPD与OSA患者之间;OV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低于OSA患者,高于COPD患者;OVS患者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COPD患者;OVS患者浅睡眠比例高于OSA患者,深睡眠比例低于OSA患者;OVS患者日间血氧分压低于OSA患者,二氧化碳分压高于OSA患者和COPD患者;OVS患者右心室内径及肺动脉压力高于OSA患者和COPD患者;OVS患者合并症发生率高于OSA患者和COPD患者;以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1、不同程度OVS患者年龄随着COPD和OSA程度加重而增加,吸烟患者比例随着COPD程度加重而增加,日间嗜睡评分、BMI随着OSA程度加重而增加,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随着COPD和OSA程度加重而降低,氧减指数和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随着COPD和OSA程度加重而增加,日间血氧分压随着COPD程度加重而降低,肺动脉压力随着COPD和OSA程度加重而增加,合并症发生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OVS患者外周血IL-6、IL-8、TNFα和CAV-1浓度高于OSA和COPD患者;存在合并症的OVS患者IL-6、IL-8、TNFα浓度高于无合并症的患者,CAV-1与肺动脉压力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OVS的患病率在COPD和OSA人群中均较高,尤其是在COPD人群中;2、OVS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年龄晚于OSA早于COPD、男性多发、大多数患者存在吸烟史、腹型肥胖、存在日间嗜睡其程度介于COPD和OSA之间;AHI程度介于COPD和OSA之间,呼吸事件以低通气为主;夜间低氧血症更严重,睡眠结构紊乱也更严重;日间高碳酸血症更明显;肺功能程度优于COPD;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减低;右心功能受损,肺动脉压力增高;血管性疾病合并症发生率高;无创呼吸机使用率高。3、不同程度OVS患者临床特点不同;随着COPD和OSA的严重程度增加,OVS患者的夜间血氧饱和度逐渐恶化,睡眠结构紊乱加重,右心功能受损加重,肺动脉压力升高;不同严重程度OVS患者合并症发生比例不同。4、OVS患者外周血IL-6、IL-8、TNFα和CAV-1浓度高于COPD和OSA患者;存在合并症的OVS患者IL-6、IL-8、TNFα浓度更高,CAV-1与肺动脉压力相关。
黎辉[2](2019)在《“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评价“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为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临床依据。2.简要整理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诸多疾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的学术经验。方法:1.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将预计的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因时间的限制,实际共纳入89例受试者,病例纳入后,对三个中心的病例分布、完成情况、基线水平进行比较,以保证三个中心的受试者分布均衡和基线一致,具备可比性。(2)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汤剂,一次100毫升,每日三次,疗程总共为14天,观测时点为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出院后第3个月。(3)按照研究方案中已拟定的在相关时间点观测或者记录: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心功能分级、MLHFQ总积分、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的情况,研究结束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对“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做出评价。2.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概要通过跟师学习,以张晓云教授临证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张晓云教授发表的论文,对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作简要的概括。结果:1.临床研究(1)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愈显率为63.6%。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愈显率为40.9%。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情况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痰的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次要症状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受试者的心功能分级、MLHFQ的总积分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心功能分级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MLHFQ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FEV1/FVC比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FEV1%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6)两组受试者的血气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Pa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PaC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红细胞压积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两组受试者的六分钟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六分钟步行距离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T-proBNP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两组受试者的炎症指标比较:两组受试者白细胞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两组受试者营养指标、电解质指标、再住院率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前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a+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K+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再住院率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2.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1)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2)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3)与时偕行,中西并重;(4)注重以人为本;(5)注重调摄脾胃;(6)注重疏畅情志;(7)用药贵在精准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方案均可有效的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健脾渗湿”法联合西医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2.“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高度安全且疗效肯定。3.张教授认为中医是一门极为特殊的医学,它根源于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医先哲们耗其毕生心血所总结的诊疗疾病的领悟和经验,是历代中医先哲们的智慧结晶和名族文化的成果展示,其底蕴深厚,范围广泛,需恬淡虚无,集思广益,追根朔源,方可窥其真正内涵,又能药到病除,拔刺雪污,解除病痛,予患者以健康的体魄!对中医的学习,张教授认为当从细节出发,注重中医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应该辨识细节之间的不同;在辨证上,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并重的诊断观点,更需要有“治未病”的远瞻眼光;在治法上,当重视脾土的功能,脾旺则万物生化,正气充足,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后期的恢复;人为社会的人,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健康的反应,它的发生发展也常常受到社会的影响,故在治疗时应当关爱、关心患者,更有助于病痛的祛除和身心健康的恢复,而又因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很多人的发病往往多由“因情致病”或“因病伤情”,故在治疗时当重视对情志的调节,而肝主疏泄,可调畅情志,脾又可养肝疏肝,故用药方面,善用逍遥散、小柴胡、参苓白术散等方治疗诸疾。
黄锡通[3](2017)在《吗啡、咪达唑仑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肺水肿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单用咪达唑仑和吗啡联合咪达唑仑辅助下的机械通气,对于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肺水肿时的不同效果,为更好地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提供方法和临床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玉环县人民医院急诊科、ICU科的33例老年心力衰竭并发肺水肿、呼吸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不同的镇痛镇静方法分为两组:吗啡联合咪达唑仑组(为M+M组)15例,单用咪达唑仑组(为M组)18例。所有患者均在急诊室行气管插管后入院行机械通气治疗,均进行目标导向镇静治疗,采用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判断镇静效果,目标SAS评分34分,每2小时评估1次。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M组给予单用咪达唑仑针镇静治疗,开始先间隔30秒钟静脉推注1mg,直至目标SAS评分34分,而后以咪达唑仑针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mg/ml持续静脉泵输注,并根据目标SAS评分调节咪达唑仑维持输注的速度。M+M组开始给予吗啡针0.05m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mg/ml)负荷量静脉推注,而后以5-20ug/kg/h静脉泵维持输注,根据中文版疼痛行为量表(BPS)调节吗啡微泵维持注射速度,目标BPS评分为3-6分,同时按前述M组方法联合咪达唑仑进行目标镇静治疗。观察并记录机械通气开始时刻以及机械通气6小时、24小时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分析、B型钠尿肽(BNP)等心衰病情变化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评分达标率)、镇静镇痛药物费用以及停药唤醒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等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进行组内前后对比,经机械通气治疗6小时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均较开始时下降(P<0.05),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血乳酸值均较开始时好转(P<0.05),M+M组患者的呼吸机吸气峰压(PIP)较开始时已有下降(P<0.05)。机械通气治疗24小时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较6小时进一步升高(P<0.05);PIP、呼气末正压(PEEP)较6小时值下降;BNP值较入院时均下降(P<0.05)。2.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机械通气6小时后,M+M组患者的PIP、R、HR较M组更低(P<0.05);M+M组6小时的乳酸清除率大于M组(P<0.05)。机械通气24小时后,M+M组的HR、PEEP较M组更低,氧合指数则相对更高(均P<0.05)。3.两组患者进行镇静效果对比,M+M组患者的镇静SAS评分达标率大于M组(P<0.05);而平均每小时咪达唑仑用量、总镇痛镇静药物费用、停药唤醒时间等均小于M组(P<0.05)。4.两组患者的镇静期间低血压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1.目标镇痛镇静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肺水肿的效果明确。2.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实施镇痛镇静治疗下有利于减少咪达唑仑的用量和治疗费用,取得更好的镇静效果,同时并未增加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孟婷[4](2017)在《家庭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稳定期患者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家庭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病情平稳后完善肺功能检查提示肺功能为重度、极重度,血气分析提示为Ⅱ型呼吸衰竭,应用随机数表随机抽取患者40例作为无创组,出院后继续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另外40例为氧疗组,出院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0个月(出院时)、3个月、6个月后血气分析、肺功能、BODE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6 min of walking distance,6MWD)、CAT评分、m MRC评分及住院次数情况。结果:无创组与氧疗组两组患者出院时基本情况、Pa CO2、Pa O2、肺功能、BODE指数、6MWD、CAT评分、m MRC评分,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Pa CO2、Pa O2、肺功能、BODE指数、6MWD、CAT评分、m MRC评分及6个月内住院次数比较结果如下:1无创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Pa CO260.04±5.33mm Hg较出院时Pa CO265.85±4.80mm Hg显着改善(P=0.000),Pa O283.93±27.31mm Hg较出院时Pa O275.95±12.76mm Hg无明显改变(P=0.098);无创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Pa CO255.33±6.30mm Hg较出院3个月时进一步改善(P=0.000),较出院时明显改善(P=0.000)。Pa O289.41±15.83mm Hg较出院3个月时有所改善(P=0.048),较出院时明显改善(P=0.003)。氧疗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Pa CO265.85±5.31mm Hg较出院时Pa CO268.13±5.10mm Hg略改善(P=0.054),Pa O275.16±9.39mm Hg较出院时Pa O271.15±10.82mm Hg有所改善(P=0.011);氧疗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Pa CO266.15±5.50mm Hg较出院3个月时无明显改善(P=0.783),Pa O276.15±10.82mm Hg较出院3个月时无明显改善(P=0.563);Pa CO2较出院时略改善(P=0.105),Pa O2较出院时显着改善(P=0.008);出院3个月时无创组Pa CO2较氧疗组降低,Pa O2较氧疗组升高(P分别为0.000,0.003),出院6个月时无创组Pa CO2、Pa O2较氧疗组改善更明显(P均为0.000)。2无创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肺功能示FEV1为48.66±11.35L较出院时FEV1为44.9±10.31L无改善(P=0.125),FVC64.75±7.89L较出院时FVC64.54±7.67L无改善(P=0.903),FEV1/FVC59.03±8.80%较出院时FEV1/FVC58.80±8.44%无改善(P=0.905);无创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肺功能示FEV1为51.18±11.45L较出院3个月时无改善(P=0.327),较出院时有所改善(P=0.012),FVC65.15±8.26L较出院3个月时、出院时均无改善(P分别为0.830,0.734),FEV1/FVC59.15±9.10%较出院3个月时、出院时均无改善(P分别为0.953,0.858)。氧疗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肺功能示FEV1为39.57±9.45L较出院时FEV1为40.61±9.55L无改善(P=0.626),FVC60.80±9.42L较出院时FVC61.64±9.09L无改善(P=0.685),FEV1/FVC50.32±9.70%较出院时FEV1/FVC51.79±9.78无改善(P=0.658);氧疗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肺功能示FEV1为38.27±9.51L较出院3个月时、出院时均无改善(P分别为0.543,0.277),FVC59.69±9.77L较出院3个月时、出院时均无改善(P分别为0.609,0.359),FEV1/FVC49.47±9.57%较出院3个月时、出院时无改善(P分别为0.691,0.401)。无创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肺功能FEV1、FVC、FEV1/FVC较氧疗组均升高(P分别为0.000,0.031,0.000),出院6个月时无创组肺功能FEV1、FVC、FEV1/FVC较氧疗组改善更明显(P分别为0.000,0.013,0.000)。3无创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BODE指数3.83±2.32分较出院时4.63±2.24分无改善(P=0.121),6分钟步行试验275.12±110.07M较出院时263.48±110.07M无改善(P=0.638);无创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BODE指数3.40±2.36分较出院3个月时无改善(P=0.419),较出院时有改善(P=0.022),6分钟步行试验284.74±104.86M较出院3个月时、出院时均无改善(P分别为0.690,0.379)。氧疗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BODE指数5.03±2.38分较出院时5.28±2.22分无改善(P=0.628),6分钟步行试验226.99±106.20M较出院时226.92±106.33M无改善(P=0.998);氧疗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BODE指数4.98±2.476分较出院3个月时、出院时均无改善(P分别为0.927,0.569),6分钟步行试验229.01±109.57M较出院3个月时、出院时均无改善(P分别为0.934,0.931)。无创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BODE指数较氧疗组有改善(P=0.025),无创组6钟步行试验较氧疗组无改善(P=0.050),出院6个月时无创组BODE指数、6钟步行试验较氧疗组均明显改善(P分别为0.005,0.023)。4无创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CAT评分19.25±5.84分较出院时CAT评分22.08±6.38分有改善(P=0.042),m MRC评分1.98±0.95分较出院时m MRC评分2.80±0.63分有改善(P=0.001);无创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CAT评分15.58±5.80分较出院3个月时有进一步改善(P=0.006),m MRC评分1.33±1.12分较出院3个月时有更加明显改善(P=0.006)。氧疗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CAT评分19.98±6.33分较出院时CAT评分21.53±5.51分无改善(P=0.246),m MRC评分2.08±0.83分较出院时m MRC评分2.33±0.62分无改善(P=0.130);氧疗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CAT评分19.53±7.74分较出院3个月时、出院时均无改善(P分别为0.777,0.187),m MRC评分1.75±1.08分较3个月时无改善(P=0.135),较出院时有所改善(P=0.005)。无创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CAT评分、m MRC评分较氧疗组均无差异(P分别为0.596,0.617),出院6个月时无创组CAT评分较氧疗组有所改善(P=0.012),m MRC评分较氧疗组无改善(P=0.088)。5无创组患者出院6个月内住院次数较氧疗组患者住院次数明显减少(P=0.019)。结论:1长期家庭氧疗可改善COPD稳定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Pa O2、m MRC评分,对Pa CO2、肺功能、BODE指数、6分钟步行距离、CAT评分无明显改善。2 COPD稳定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改善Pa O2、Pa CO2、FEV1、BODE、CAT评分、m MRC评分,减少患者住院次数,但不能有效改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3与长期家庭氧疗相比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更能有效改善Pa CO2、肺功能、BODE、CAT评分、m MRC评分,是临床上治疗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力工具。
王燕华,徐桂杰,吴红玉[5](2016)在《脑钠肽前体水平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肺功能不全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确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住院的的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与肺功能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治疗前后NT-proBNP有显着性差异(t=5.154,P<0.05);FVC有显着性差异(t=4.196,P<0.05);FEV1有显着性差异(t=2.480,P<0.05);FEV1/FVC未有显着性差异;MMEF有显着性差异(t=3.577,P<0.05);Dlco有显着性差异(t=2.329,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NT-proBNP与FVC存在负性相关,R=-0.931,P<0.05;NT-proBNP与FEV1存在负性相关,R=-0.887,P<0.05;尚不能肯定NT-proBNP与MMEF、NT-proBNP与DLco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CHF患者发生血流动力学进展时,NT-proBNP和肺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增加。
马希涛,王思勤,张晓菊,杨志刚,安云霞,李晓苏,李晓亮,张群成,刘庆亮,朱敏,任红岩,雷小莉[6](2016)在《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INA2015年修订版(免费下载、仅供学习交流、禁止用于商业)前言哮喘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疾病,世界各国各年龄人群均受到这种慢性气道疾病的影响。大多数国家的哮喘发病率正在增加,特别是儿童人群。在一些国家,哮喘病人的住院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哮喘依然是医疗保健系统的重担并且降低社会生产率,尤其是儿童哮喘,带给家庭的打击是毁坏性的。
姚翠玲,徐喜媛,尹东,孙丽,刘仙岭,徐海燕,杨敬平[7](2014)在《MICU中AECOPD患者由医院转换为家庭无创机械通气的实施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由医院转换为家庭无创机械通气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我科MICU采用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的存在中度呼吸性酸中毒(7.25<pH<7.35)的AECOPD患者43例。根据病人出院后是否按出院医嘱进行了长期家庭无创通气(HMV)将病人分为HMV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应用Philips V60无创呼吸机,根据血气分析及病情调整参数,通气时间每日>15 h。观察NIPPV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mMRC)、SGRQ量表及血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MMP-9、TNF-R75。结果 HMV治疗组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PaO2、PaCO2、mMRC、SGRQ评分、FEV1%pro及FEV1/FVC明显改善(P<0.05),同时,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MMP-9、TNF-R75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HMV对MICU中存在中度呼吸性酸中毒的AECOPD患者可以安全实现从医院过渡到家庭NIPPV治疗,有效延长COPD的稳定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赵丽[8](2014)在《重叠综合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肺功能变化及夜间低氧血症的比较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SAHS)是指每晚7小时睡眠中,鼻气流停止次数大于30次,且每次时间超过10秒或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大于5次/小时,是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确诊主要依靠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polysomnography, PSG)。SAHS有三种基本类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nea syndrome, OSAHS)、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mixed sleep apnea-hyponea syndrome, MSAHS)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hyponea syndrome, CSAHS)。其中OSAHS占SAHS90%以上。成年人中患有轻度OSAHS为3%-28%,中度为1%-14%。在儿章青少年中也相当高,为1%-10%[1]。OSAHS是睡眠期间出现部分或完全的上气道阻塞,尽管在努力吸气,但气流减少,甚至完全停止。因缺乏足够的肺泡通气,会导致高碳酸血症,急性低氧血症。在睡眠时可发生急性呼吸衰竭,长期反复发作也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全身器官损害的表现。OSAHS合并COPD时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 OS),国外报道OS发生率约6%-16%。因为存在上气道和外周气道的双重阻塞,以及中枢驱动障碍和通气泵功能障碍,OS患者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更为严重,更易并发肺心病、呼吸衰竭以及高血压、卒中、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器官损害的表现。目的:研究重叠综合征(OS)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在肺功能上的变化及夜间低氧血症的比较。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叠综合征(OS)患者25例,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25例,分别查肺通气功能和整夜多导睡眠仪监测及日间血气分析。结果:(1)OS组的夜间最低Sa02%低于单纯OSAHS组(P<0.01),AHI高于单纯OSAHS组(P<0.01)。(2)OS组日间PaCO2高于单纯OASHS组(P<0.01),而日间Pa02低于单纯OSAHS组(P<0.01)。(3)OS患者FVC%、FEV1%预计值、FEV1/FVC%低于单纯OSAHS组(P)<0.01)。(4)OS组和OSAHS组的AHI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两组AHI与FVC%、FEV1%预计值、FEV1/FVC%呈负相关(P<0.01)。(5)OS组和OSAHS组的LSaO2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两组LSaO2与FVC%、FEV1%预计值、FEV1/FVC%呈正相关(P<0.01)。(6)OS组和OSAHS组的AHI与日间血气分析指标的相关关系:两组的AHI与Pa02呈负相关;AHI与PaCO2呈正相关(P<0.01)。(7)OS组和OSAHS组的LSaO2与血气分析指标的相关关系:LSaO2与Pa02呈正相关;LSaO2与PaCO2负相关(P<0.01)。(8)OS组和OSAHS组的日间血气分析中Pa02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Pa02与FVC%、FEV1%、FEV1/FVC%呈正相关(P<0.01)。结论:OS患者较单纯OSAHS患者日间肺功能损害更严重,夜间低氧更明显。
时荣海,刘前桂,赵双燕,赵黎黎,田银军,郑曦[9](2013)在《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康复效果。方法将40例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分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20例)和一般对照组(20例)。治疗组除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外,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用药。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BODE评分评定患者康复情况。同时采用生存质量评定(QOL)量表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的BODE评分和QOL评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BODE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显着降低患者的BODE评分,改善尘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运动耐力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ADL)水平。
曹志新[10](201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中应关注的问题》文中研究指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逐渐加重,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慢性呼吸系统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创机械通气的肺功能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创机械通气的肺功能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的患病率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人群中重叠综合征的患病率及临床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OVS在 COPD及 OSA人群中的患病率 |
1.2.2 OVS和 COPD、OSA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1.2.3 OVS和 COPD、OSA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比较 |
1.2.4 OVS和 COPD、OSA患者肺功能结果比较 |
1.2.5 OVS和 COPD、OSA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
1.2.6 OVS和 COPD、OSA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结果比较 |
1.2.7 OVS和 COPD、OSA患者肝、肾功能及血脂结果比较 |
1.2.8 OVS和 COPD患者超声心动图及BNP结果比较 |
1.2.9 OVS和 COPD、OSA患者合并症比较 |
1.3 讨论 |
1.3.1 OVS在 COPD及 OSA患者中的患病率 |
1.3.2 OVS患者的临床特点 |
1.4 小结 |
二、不同程度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不同程度OVS患者例数 |
2.2.2 不同程度OVS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2.2.3 不同程度OVS患者整夜PSG监测结果 |
2.2.4 不同程度OVS患者日间血气分析结果 |
2.2.5 不同程度OVS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 |
2.2.6 不同程度OVS患者合并症发生情况 |
2.2.7 OVS和COPD、OSA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和CAV-1 的变化 |
2.2.8 OVS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CAV-1 与合并症的关系 |
2.3 讨论 |
2.3.1 不同程度OV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
2.3.2 OVS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CAV-1 水平变化 |
2.3.3 不同细胞因子与OVS患者合并症的关系 |
2.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课题来源 |
3 研究对象 |
3.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4 研究方案 |
4.1 试验技术流程图 |
4.2 设计类型 |
4.3 样本含量估计 |
4.4 治疗方案 |
4.5 观察指标 |
4.6 疗效的判定 |
4.7 安全性判定 |
4.8 盲法的设计 |
4.9 质量控制 |
4.10 数据管理 |
4.11 统计分析 |
4.12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 |
4.13 伦理委员会审批和知情同意书 |
5 结果 |
5.1 病例分布情况 |
5.2 试验完成情况 |
5.3 基线分析 |
5.4 疗效分析 |
5.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肺动脉高压、COPD、肺心病之间的联系 |
2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CPHD合并心衰的现实意义 |
3 研究基础 |
4 科室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 |
4.1 慎用镇静剂 |
4.2 慎用强心剂 |
4.3 慎用利尿剂 |
4.4 慎用碱剂 |
4.5 慎用激素 |
5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基本认识 |
5.1 祖国中医学对“CPHD”和“CPHD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
5.2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
5.3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和病机的认识 |
5.4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治法认识 |
6 探讨“从脾论治”在肺胀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
6.1 从脏腑功能来看脾肺的关系 |
6.2 从六经辨证来看脾肾的关系 |
6.3 从气机升降路径来看肺脾肾的关系 |
6.4 从痰湿瘀的生成路径来看三者与脾的关系 |
7 “健脾渗湿”法治疗肺胀病的立论依据 |
7.1 脾土虚弱为肺胀病发病之本 |
7.2 痰湿内生为肺胀病发病之关键 |
7.3 瘀血阻滞为肺胀病可见之兼症 |
7.4 “健脾渗湿”为肺胀病的基本治法 |
8 组方及方药分析 |
8.1 参苓白术散 |
8.2 五苓散 |
8.3 合方分析 |
9 临床研究结果的讨论 |
9.1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的情况 |
9.2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 |
9.3 治疗后痰的总积分的变化 |
9.4 治疗后次要症状的总积分的变化 |
9.5 治疗后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变化 |
9.6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的变化 |
9.7 治疗后受试者的MLHFQ总积分的变化 |
9.8 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 |
9.9 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 |
9.10 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 |
9.11 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
9.12 治疗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 |
9.13 治疗后炎症指标的变化 |
9.14 治疗后电解质的变化 |
9.15 治疗后营养指标的变化 |
9.16 治疗后再住院率的情况 |
10 “健脾渗湿”法治疗CPHD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机制探讨 |
10.1 祛痰抗炎,改善通气功能,改善肺功能 |
10.2 利尿强心,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 |
10.3 改善低氧血症,控制感染,有助于降低肺动脉高压 |
10.4 改善胃肠症状,改善营养状态,增加御病能力 |
结论 |
创新与特色 |
问题与展望 |
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概要 |
1.重视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
2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
2.1 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
2.2 明确疾病的诊断,避免治疗的盲目性 |
3 与时偕行,中西并重 |
4 注重以人为本 |
4.1 关爱患者及其家属 |
4.2 尊重和平等对待患者 |
4.3 以中医整体观为治疗原则 |
5 注重调摄脾胃 |
5.1 用药首当不伤脾胃 |
5.2 重视补益脾胃 |
5.3 重视养护脾胃 |
6 注重疏畅情志 |
6.1 擅于疏通开导,建立信心 |
6.2 擅用柴胡逍遥,调畅肝气 |
6.3 强调自我调节和心理治疗 |
7 用药贵在精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研究进展 |
1.1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 |
1.2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辨证治法的研究 |
2 现代中医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研究进展 |
2.1 现代中医学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
2.2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
2.3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
2.4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治法方药的研究进展 |
3 总结和展望 |
4.西医学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治疗研究进展 |
4.1 控制感染 |
4.2 保持气道通畅 |
4.3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
4.4 利尿剂 |
4.5 正性肌力药 |
4.6 血管扩张剂 |
4.7 抗凝剂 |
4.8 其他治疗措施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3)吗啡、咪达唑仑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肺水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4)家庭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稳定期患者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脑钠肽前体水平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肺功能不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NT-pro BNP的差异性 |
2.2 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差异性 |
2.3 NT-pro BN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7)MICU中AECOPD患者由医院转换为家庭无创机械通气的实施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病例选择 |
二、无创机械通气实施 |
三、临床观察指标 |
四、收集数据及随访 |
五、细胞因子检测 |
六、统计方法 |
结果 |
0.05, 见表1-4) 。'>一、43例患者在实验前, 性别、年龄、m MRC及SGRQ评分肺功能、血气分析及细胞因子IL-17、MMP-9、TNF-R75方面均无统计差异 (P>0.05, 见表1-4) 。 |
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m MRC及SGRQ评分变化情况见表1。 |
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情况 |
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
五、细胞因子IL-17、MMP-9、TNF-R75的改变 |
讨论 |
(8)重叠综合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肺功能变化及夜间低氧血症的比较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 实验对象 |
2. 实验方法 |
结果 |
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1.1 OS与OSAHS的肺通气功能变化 |
1.2 OS与OSAHS的睡眠监测指标比较 |
1.3 OS与OSAHS的日间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
2.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及检查结果相关分析 |
2.1. AHI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r) |
2.2. LSaO_2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r) |
2.3. AHI与日间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r) |
2.4. LSaO_2与日间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r) |
2.5. 血气分析中PaO_2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r)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9)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剔除标准 |
1.3 患者基本资料 |
1.4 治疗方法 |
1.4.1 治疗组 |
1.4.2 对照组 |
1.5 评价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中应关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COPD诊断中应关注的问题 |
1.1 从发病过程加深对COPD诊断的认识 |
1.2 肺功能检测在COPD诊断中的重要性 |
1.3 COPD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
1.3.1 支气管哮喘 |
1.3.2 支气管扩张 |
1.3.3 肺结核 |
1.3.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
1.3.5 肺血栓栓塞症 |
1.3.6 肺间质纤维化 |
2 COPD治疗中应关注的问题 |
2.1 缓解期管理 |
2.2 长期氧气治疗及家庭机械通气 |
2.3 急性加重期的机械通气治疗 |
四、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创机械通气的肺功能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的患病率及临床特点分析[D]. 王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2]“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D]. 黎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吗啡、咪达唑仑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肺水肿的研究[D]. 黄锡通.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5)
- [4]家庭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稳定期患者疗效分析[D]. 孟婷.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5]脑钠肽前体水平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肺功能不全的关系[J]. 王燕华,徐桂杰,吴红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6(21)
- [6]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A]. 马希涛,王思勤,张晓菊,杨志刚,安云霞,李晓苏,李晓亮,张群成,刘庆亮,朱敏,任红岩,雷小莉.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论文汇编, 2016
- [7]MICU中AECOPD患者由医院转换为家庭无创机械通气的实施观察[J]. 姚翠玲,徐喜媛,尹东,孙丽,刘仙岭,徐海燕,杨敬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14(10)
- [8]重叠综合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肺功能变化及夜间低氧血症的比较性研究[D]. 赵丽.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9]尘肺合并严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观察[J]. 时荣海,刘前桂,赵双燕,赵黎黎,田银军,郑曦. 职业与健康, 2013(20)
-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中应关注的问题[J]. 曹志新. 中国临床医生,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