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生态困境。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成为中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其中许多学者指出,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二”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解决人与自然发展中的矛盾。追溯中西方人与环境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在不同时代、不同代表人物那里有不同的含义,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近代西方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坚持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强调对立的一面以及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西方征服自然的自然观所支持的理性主义发展模式使现代西方社会步入物质主义、科学主义。中国哲学则强调“天人合一”,不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敌对关系,而是看作统一的关系,以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为最高理想。对比中西方环境伦理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理解,中国古代的环境伦理思想是建立在整体论基础上的,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而西方对于环境内在价值的理解摆脱不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它完全继承了西方近代科学分析的理性精神,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单纯以理性的分析整合为依据,把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与人的利益和价值分离、对立起来.中西方环境伦理实践方面的不同则表现在:现代西方环境保护制度是在经历了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在全球范围扩张的形势下,以现代生态学的科学理论对其灾难性的后果进行深入地分析为前提,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逐渐深入到生产、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而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制度出现较早,是在“天人合一”这个中国哲学的基调上产生的,这些观念及其相应的法律实践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生态环境,但是缺乏科学理论上的深入研究作为其依据。中西方传统各自都存在合理的因素,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完善。但是双方又都有弊端,都不能直接用来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这就需要我们吸取中西环境思想中有价值的部分,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肯定人对自然负有责任,在差别中强调合一,在合一中强调差别,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天人合一自然观,以从根本上改造人们的环境意识和道德观念,促进制度完善和国际协作,建立正确的发展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