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探微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探微

论文摘要

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反思传统的自然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从理论上阐发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及其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理解、指导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参酌史料,运用了逻辑与历史统一、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进行了研究。指出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是基于狭义自然概念基础上的自然观,深入挖掘和阐释了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内涵。在考察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旧自然观的同时,指出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新特征,并将当代西方对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评价进行了简要概括。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传统“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进行考察。文章指出,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内涵丰富;马克思向来重视“自然生产力”、充分肯定“生产的自然条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在对生产力概念进行修正的同时,应当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变革生产关系,以减少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污染。从而表明,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重要体现,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他充分肯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既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自然条件思想的完善,有利于人们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回应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挑战”、澄清误解。从而为建构生态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为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旧自然观作了比较,从中挖掘出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内涵,同时,挖掘出马克思关于“生产的自然条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模式中的不可替代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的提出
  • 1.1.2 课题确定的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 1.2.2 国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
  • 2.1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界定
  • 2.1.1 马克思自然观的释义——“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
  • 2.1.2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内涵
  • 2.2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对旧自然观的扬弃
  • 2.2.1 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自然观
  • 2.2.2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抽象自然观
  • 2.2.3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新特征
  • 2.3 当代西方对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评价
  • 2.3.1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质疑
  • 2.3.2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肯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模式..
  • 3.1 “生产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力
  • 3.1.1 生产力的传统概念
  • 3.1.2 “生产的自然条件”与传统生产力概念的修正
  • 3.1.3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
  • 3.2 “生产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关系
  • 3.2.1 马克思生产关系范畴的形成
  • 3.2.2 对传统生产关系理论的考察
  • 3.2.2 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中关于生产条件的作用
  • 3.3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生产方式理论的联系
  • 3.3.1 马克思生产方式的含义
  • 3.3.2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与生产方式的变革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维度和实践意义
  • 4.1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理论价值
  • 4.1.1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张力
  • 4.1.2 有利于人们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 4.1.3 回应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挑战”
  • 4.2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的现实意义
  • 4.2.1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 4.2.2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 4.2.3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 4.2.4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研究中的旧形而上学思维——以生产力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为例[J]. 学术界 2019(11)
    •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J]. 改革与战略 2018(03)
    • [3].“科技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关系”概念的系统分析[J]. 系统科学学报 2016(04)
    • [4].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研究及其方法论思考[J]. 观察与思考 2016(07)
    • [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有机构成及其意义[J]. 文教资料 2018(29)
    • [6].论马克思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及其意义[J]. 海派经济学 2012(01)
    • [7].寻求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与“不适应”的教学突破点[J]. 考试周刊 2008(50)
    • [8].通证经济[J]. 国企管理 2018(23)
    • [9].马克思历史观视阈下的生产关系特性分析[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10].论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科技生产关系打造[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24)
    • [11].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05)
    • [12].制度和生产力[J]. 中关村 2010(06)
    • [13].论生产关系两重性的关系[J]. 许昌学院学报 2010(04)
    • [14].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原理(一)[J]. 新湘评论 2017(21)
    • [15].教育的性格是“改良”[J]. 基础教育论坛 2012(26)
    • [16].教育的性格是“改良”[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2(02)
    • [17].马克思生产关系及其结构理论的创立与当代启迪[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05)
    • [18].网络用户劳动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研究[J]. 新闻爱好者 2018(01)
    • [19].生产关系的博弈内涵探析[J]. 科学社会主义 2018(01)
    • [20].新媒体时代影视广告审美与生产关系[J]. 当代传播 2017(05)
    • [21].与张闻天《关于生产关系两重性问题》进行商榷[J]. 智富时代 2018(12)
    • [22].对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理解──与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商榷[J]. 吉林教育 2010(04)
    • [23].不要再回避生产关系了[J]. 领导文萃 2011(12)
    • [24].论生产关系两重性的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J]. 经济经纬 2009(05)
    • [25].探微我国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 [26].揭示生产关系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J]. 经济学家 2016(03)
    • [27].中国制度变革的理论自信:创建生产关系依赖理论范式的制度经济学[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8].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现实性分析[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 [29].论马克思生产关系二维理论:所有制和依赖理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06)
    • [30].改革开放40年我国生产关系演变的现实路径与理论机理[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8(06)

    标签:;  ;  ;  

    马克思“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探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