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出现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ICC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123例患者中,36例非正常拔管,占29.27%,其中1例为穿刺部位皮肤过敏,占0.81%,1例为血管畸形,占0.81%,2例为导管断裂,占1.63%,2例为带管时间过长,占1.63%,4例为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占3.25%,5例为导管异位,占4.07%,6例为静脉炎,占4.88%,6例为导管堵塞,占4.88%,9例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占7.32%。结论:PICC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原因有很多,通过成立专业护理小组,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以使PICC患者非正常拔管率降低。
【关键词】PICC;非正常拔管;护理对策
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为具有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损伤小以及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肿瘤患者[1]。但是在PICC置管期间,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导管丧失功能,在尚未结束治疗的情况下,需要提前拔管,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增加患者痛苦。因此,本文对PICC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23例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置管时间7-50d,平均(28.4±10.7)d,年龄20-79岁,平均(49.7±13.8)岁,其中53例为女性、70例为男性,疾病类型:30例为脑血管意外、10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3例为恶性肿瘤。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PICC置管,即选择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长度为60cm,型号为4Fr,导管末端与无针头系统相连,运用3M无菌透明贴膜对穿刺点进行覆盖,穿刺部位中,15例为头静脉、35例为肘正中静脉、73例为贵要静,并且置管后,每5d进行1次导管维护。
1.3判断标准
评价拔管标准:①正常拔管。患者结束治疗或死亡;②非正常拔管。未结束治疗或导管功能丧失不得已而拔除导管。
2.结果
本组的123例患者中,36例非正常拔管,占29.27%,其中1例为穿刺部位皮肤过敏,占0.81%,1例为血管畸形,占0.81%,2例为导管断裂,占1.63%,2例为带管时间过长,占1.63%,4例为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占3.25%,5例为导管异位,占4.07%,6例为静脉炎,占4.88%,6例为导管堵塞,占4.88%,9例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占7.32%,见下表1。
表1PICC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分析
3.讨论
3.1PICC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影响PICC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以下几点: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皮肤细菌经穿刺点顺着导管进入体内而导致感染,在置管部位出现潜在感染、全身感染以及局部感染等都属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也是影响PICC导管长期使用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其病理基础为导管腔内微生物定植和被膜形成,并且感染的发生与没有规范运用输液附加装置、没有严格坚持无菌操作、患者免疫力低下以及基础疾病等有关[2];②导管堵塞。有文献报道,在导致导管失去功能的诸多因素中,导管堵塞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40%-50%左右,在本次研究中,6例患者为导管完全性堵塞,占16.67%,其原因可能与长时间输注化疗药物、白蛋白以及脂肪乳剂等高渗性药物且没有正确冲封管有关;③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和静脉炎。静脉炎以穿刺皮肤出现脓性分泌物、硬结以及红肿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可能与患者血管情况、置管时间、药物因素以及置管侧肢体活动有关,其中肢体活动过度不仅使导管与血管产生摩擦损伤静脉内膜,还容易形成血栓,两者互相影响,并且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也会使血栓的形成加快;④导管异位和带管时间长。患者长时间带管,再加上患者出院后,缺乏有效维护,从而导致导管功能丧失;⑤导管断裂。因为导管为硅胶材质,其破损断裂可能与推药用力过大或导管固定不当受到牵拉,增加管腔壁压强,使导管变薄变细,从而发生断裂有关[3];⑥其他。1例患者由于血管解剖畸形影响液体输入,主诉感觉不适要求拔管;另1例患者因为自身体质原因,穿刺部位出现了过敏反应如瘙痒、皮肤潮红等而拔除导管。
3.2护理对策
为了降低PICC患者的非正常拔管率,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组建PICC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专科护士组成PICC管理小组,其中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监督、指导以及培训小组成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PICC,使置管成功率提高,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②规范拔管操作。制定《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拔管流程》《PICC拔管流程》,对拔管时机和拔管指征进行明确规定,使护士在操作的过程中,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③重视健康教育。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册以及一对一交流等方式,给患者及家属讲解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维护PICC,减少危险因素,避免因维护不当而导致非正常拔管[4]。
综上所述,PICC置管患者容易出现非正常拔管情况,通过加强护理干预,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给予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使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降低,使导管使用时间延长,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任艳芳,甄丽娟,左力.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18,53(01):98-100.
[2]喻英,张倩,王培英.PICC被迫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5,29(15):1899-1901.
[3]范爱飞,温淑平.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高危因素分析与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13(09):784-787.
[4]祁静,王金金,赵俊,李惠玉,卢梅英,朱莉,杨芳青.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03):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