枧槽苗乡——川滇黔交界民族散杂区社会文化变迁个案研究

枧槽苗乡——川滇黔交界民族散杂区社会文化变迁个案研究

论文题目: 枧槽苗乡——川滇黔交界民族散杂区社会文化变迁个案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民族学

作者: 刘芳

导师: 邵献书

关键词: 川滇黔交界处,民族散杂区,梘槽苗族乡,高山苗,社会文化变迁

文献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这是一项关于我国民族散杂区的田野工作。工作中关注川滇黔交界处苗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诸多表现和内容。力图多角度发掘和考察各民族在大杂居、小聚居居住环境下文化间的互动和影响,及其在此前提下民族文化的自我调适功能和作用。同时也深切地关注少数民族生活现状,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全文除绪论和附录外共八章,共约20万字。绪论。阐述选题缘由和意义。探讨文化变迁理论对所作研究的重要意义;简述我国苗族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对本研究的牵引作用;对田野工作基本介绍以及自我评价。第一章,生境与源流。概述调查点--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枧槽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历史沿革,以及人口、婚姻及民族状况;分析“高山苗”山地文化特征,指出严酷的生境制约着苗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第二章,物质与人文。主要分析“高山苗”迁徙与定居历史现状、居住格局特点、日常生活方式等物质文化内容;通过分析村寨与民族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探讨其特有的人际文化现象。第三章,生计与类型。概括历史和传统的生计特点、劳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园艺业、家庭手工业、养殖业、传统分工以及商贸与交通,指出山民们依然没有摆脱传统落后的农耕生产方式和较低的生活水平,尽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显现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端倪,但对土地的话语依旧是这个时代、这一地区农耕民族不变的主题。第四章,文娱与技艺。描述其文学艺术、节日娱乐、服饰文化和工艺,归纳民族文化的艺术特色。它们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勾勒出文化流变和脉动。第五章,家庭与家族。分析其家庭、婚姻、亲属称谓制度和家族的内在联系性和典型性特征。突显表现于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和仪礼特征之中的文化特色,并剖析“高山苗”家族文化的内容以及对现实的作用。第六章,巫术与宗教。分析以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为主要特征的原始宗教信仰特征,并对上个世纪初基督教的传入及其影响作一个描述和客观评价。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考察乡土社会宗教、巫术、仪式、信仰同医疗的关系,认为它们是一个连接状态,心灵的安慰和生理的治疗关系密切,过分地排斥打击巫术行为和观念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七章,传承与教育。考察散杂区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影响和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互动和矛盾问题。主要辨析历史上受基督教影响而启蒙的山民教育到民族教育的自觉,以及解放后高寒山区民族教育在曲折中前进等问题。 第八章,结语:文化链接与苗乡社会。揭示该地区苗族文化在与主流文化互动过程中仍然保持其自身发展轨迹的原因在于其内部诸文化因子的链接所产生的功能。同时,关注民族散杂区各民族实际生活,并提供学术层面的参考和建议,有助于提高民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附录。共四部分:长诗辑录、《视槽苗族亲属称谓表格》、《罗氏族谱》(图片选)、((’t二次葬”(翻尸)》(仪式录像剪辑图)。 本研究的贡献。首先,通过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运用笔录、摄影、摄像、录音等手段,对“高山苗”社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做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其次,田野工作及其成果对半个世纪以前前人的研究成果具有承继性,作为对该地区进行一段长时期的田野工作并撰写学术论文,又具有创见和现实意义。而尤为重要的是,提出民族散杂区山地苗族文化在同主流文化互动前提条件下,其内部文化因子通过自我调适使得本民族文化具有区别于同一区域内主流文化的显著特征。因此,“高山苗”文化发展轨迹变迁主要是受内部七大文化因子实际作用的结果。而这一考察是当前我国西部苗族研究中的一次突破。所以,本研究不但对民族学同类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且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对开展少数民族散杂区的民族工作也将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本。关键词:川滇黔交界处,民族散杂区,视槽苗族乡,高山苗,社会文化变迁卜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章生境与源流

第一节何谓“枧槽”

第二节环境和资源

第三节历史沿革和行政建制

第四节人口与婚姻状况

第五节来源和姓氏

第六节自称和他称

第二章物质与人文

第一节迁徙和定居

第二节居住方式和特点

第三节生活方式

第四节村寨及其人际关系

第五节民族关系

第三章生计与类型

第一节历史的遗存--采集和狩猎

第二节水田种植和旱地耕作

第三节传统农业工具

第四节农业技术的演进

第五节园艺业

第六节家庭手工业

第七节养殖业

第八节传统分工

第九节商贸与交通

第十节关于土地的话语

第四章文艺与技能

第一节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第二节传统手工艺

第三节传统民俗节日

第五章家庭与家族

第一节婚姻

第二节家庭

第三节亲属称谓及其制度

第四节家族

第六章巫术与宗教

第一节祖先崇拜与鬼神信仰

第二节宗教的传播

第三节巫术与医疗

第七章传承与教育

第一节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承继与互动

第二节带有基督教色彩的早期苗民启蒙教育

第三节解放前的民族教育

第四节解放后高寒山区民族教育前进中也有曲折

第八章结论:文化链接与苗乡社会

第一节文化因子及其链接

第二节现实话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学习期间学术成果一览表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6-30

参考文献

  • [1].跨国界苗族(Hmong人)研究[D]. 石茂明.中央民族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变迁与发展[D]. 张晓琼.中央民族大学2003
  • [2].文化变迁与认同—赛夏族与基诺族的考察研究[D]. 潘秋荣.中央民族大学2003
  • [3].跨国界苗族(Hmong人)研究[D]. 石茂明.中央民族大学2004
  • [4].论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D]. 申卉芪.中央民族大学2005
  • [5].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 金尚会.中央民族大学2005
  • [6].变迁与调适[D]. 包路芳.中央民族大学2005
  • [7].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D]. 谭必友.兰州大学2006
  • [8].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 东旻.中央民族大学2007

标签:;  ;  ;  ;  ;  

枧槽苗乡——川滇黔交界民族散杂区社会文化变迁个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