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县拉尕山景区生态位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

舟曲县拉尕山景区生态位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基础,而在一个地区或者相邻地区之间旅游资源往往存在着相似性,相邻区域内同类产品过多,雷同开发导致了恶性竞争。因此,旅游景区的正确定位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旅游景区的评价标准偏重于对景区现状的评价,而对景区将来的发展趋势关注不多。为了从当前发展状态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两个方面,动态地评价景区的资质,更加明确、清晰地对旅游景区在区域旅游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定位,本文引入了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建立了旅游景区的生态位评价模型。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景区自身的特点,借鉴生态位理论中的态势理论,旅游景区生态位及其“态”和“势”的概念。通过专家咨询与文献调查的方法,选取了旅游景区生态位的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在模型中的权重,最终确立了旅游景区生态位的评价模型。将旅游景区生态位模型运用到拉尕山景区生态位评价的实证研究中,提出改进和优化旅游景区生态位的策略。本文分六个部分对景区进行生态位评价和对应策略分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分析了当前背景下旅游景区由于定位不明确而造成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将生态位理论运用于旅游景区定位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国内外有关生态位的研究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包括对生态位的概念、测度、相关理论及理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综述;第三章为旅游景区生态位的理论部分,首先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说明,然后根据生态位态势理论,分析了景区生态位“态势评价法”并指出其评价的作用。第四章为旅游景区生态位评价模型的构建,在指标选取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从资源、产品、市场、管理、环境、经营和服务设施等七个方面选取了旅游景区生态位态势的评价指标,并对各个指标进行了说明;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对选定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制定了各个指标的评分标准,从而确定景区生态位评价的模型。第五章为模型的验证部分,通过文献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拉尕山景区旅游发展情况,获得相关数据;综合景区及舟曲县旅游局工作人员的意见,对拉尕山景区进行评价,获得分值;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对生态位的各个维度进行评析。从态上看,拉尕山景区生态位的环境等维度处于比较高的生态位,服务设施维度的生态位宽度次之,处于有待提升的状态;产品与管理维度的现状则不容乐观;从势上看,拉尕山景区在资源开发潜力、市场增长潜力等维度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在资源维度上生态位的提升主要依赖予对资源的再开发;在环境维度上,其瓶颈关键在于在拓展用地增长空间与环境保护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最后,根据对评析的结果提出扩充其生态位的对策。第六章为本研究的最后章节,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以及在研究方法上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生态位理论的发展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2.2 生态位理论应用研究
  • 3 旅游生态位理论体系
  • 3.1 旅游景区生态系统
  • 3.2 旅游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斥原理
  • 3.3 旅游生态位态势
  • 4 旅游景区生态位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旅游景区生态位评价指标
  •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1.2 旅游景区生态位评价指标的确定
  • 4.2 旅游景区生态位评价模型
  • 4.2.1 权重的确定
  • 4.2.2 景区生态位评价模型确定
  • 4.2.3 建立评价标准
  • 5 拉尕山旅游景区生态位研究
  • 5.1 研究区基本概况
  • 5.2 拉尕山景区生态位分析
  • 5.2.1 资源维
  • 5.2.2 产品维
  • 5.2.3 市场维
  • 5.2.4 环境维
  • 5.2.5 管理维
  • 5.2.6 经营维
  • 5.2.7 服务维
  • 5.3 拉尕山景区态势评价
  • 5.4 拉尕山景区生态位的优化策略
  • 5.4.1 优势资源整合的价值创新策略
  • 5.4.2 旅游产品升级改造的生态位扩充策略
  • 5.4.3 开拓潜在生态位的选择性变异策略
  • 5.4.4 延长产品链的深度适应策略
  • 5.4.5 生态位分离的错位经营策略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因地制宜 务实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8(01)
    • [2].论济南景区旅游纪念品研究与开发[J]. 福建茶叶 2019(10)
    • [3].光影视阈下的别样景致——国内景区宣传片的发展现状及策略[J]. 区域治理 2019(35)
    • [4].中国A级景区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5].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服务与环境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6].探究网络营销对景区传统营销的影响及协同发展[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12)
    • [7].“五态融合”范式的景区村庄规划设计探索——以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石壁湖村为例[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8].景区社区一体化模式发展分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0(01)
    • [9].关于加强自然类旅游景区资产管理的思考[J]. 现代园艺 2019(24)
    • [10].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 台湾农业探索 2019(06)
    • [11].文物保护在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中的融合分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24)
    • [12].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优先度计量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3].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14].淮河流域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挖掘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5].基于网络差评的景区负面形象研究——以大连老虎滩景区为例[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16].我国旅游景区建设留言档案思考[J]. 办公室业务 2019(23)
    • [17].云南省4A、5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J]. 区域治理 2019(36)
    • [18].山东景区产业发展联盟成立[J]. 山东国资 2019(12)
    • [19].智慧旅游视域下南昌旅游景区口碑营销策略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23)
    • [20].江西“僵尸景区”问题探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02)
    • [21].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22].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景区生态保护的几点思考——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星湖旅游景区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20(04)
    • [23].论智慧景区在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建设的深度应用[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2)
    • [24].22家旅游景区确定为国家5A级景区[J]. 中国会展(中国会议) 2020(02)
    • [25].基于游客感知角度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J]. 经营与管理 2020(03)
    • [26].基于文旅融合新任务的景区观光车创新升级[J]. 现代商业 2020(04)
    • [27].基于游客感知的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服务质量研究[J]. 特区经济 2020(02)
    • [28].特色小镇景区收费围合方案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02)
    • [29].景区村庄旅游环境承载力关键因子体系构建研究[J]. 现代园艺 2020(03)
    • [30].走进内蒙古国家5A级旅游景区[J]. 内蒙古林业 2020(03)

    标签:;  ;  ;  

    舟曲县拉尕山景区生态位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