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计算机的诞生,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特有的虚拟世界——网络社会。虽然它是一个网络虚拟的社会,但是它并不是真空地带,恰恰相反,它处处都渗透着人的特性,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既有政治性,也有阶级性;他有着跟现实社会一样的各种问题。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网络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到了大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思想政治工作面1临巨大的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时代发展的特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2001年,国务院、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从而有效推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行。国家已经对实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重要关注,面对新型的教育方式,各高校、每个教育工作者该如何迎接挑战?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在自己的校园网站下建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页面,提供各种时政要闻、国家政策法规、及先进人物、典型事例的介绍等,以“红色”、“正面”的信息感染着大学生、引导着大学生。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世界那边发生的事情;网络,也使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掌控者;网络,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开始真正走向“平等的交流”;网络,使大学生有了一个自我展示的途径;网络,带给了教育者全新的理念,网络,带给了被教育者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但是在积极的影响力下,依旧不能摆脱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受到西方网络文化霸权的影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开始滑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已然是根基不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网络上不断地被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挑战;网络上充斥的大量的色情、暴力信息更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网络思想道德的弱化使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失范,诚信缺失、欺瞒行骗;种种思想、行为的改变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占领网络阵地,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在网络的文化大军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经成为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了。本文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影响因素,并结合网络的特点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特征提出具有可信性的解决方案,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评估进行体系构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意义1.2 研究现状1.2.1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1.2.2 关于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研究1.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研究1.2.4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的研究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2.1 相关概念2.1.1 思想政治教育2.1.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2.2.1 网络资源的开放共享性2.2.2 网络交流的平等互动性2.2.3 网络传授的形象性2.2.4 网络速度的时效性2.2.5 网络参与的自主性2.2.6 网络展示的个性化2.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功能2.3.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2.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2.3.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2.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2.4.1 交流互动功能2.4.2 覆盖渗透功能2.4.3 预测防范功能2.4.4 选择咨询功能2.4.5 营造虚拟环境的功能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3.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3.1.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建设阶段(1994年——1997年)3.1.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发展阶段(1997年——2001年)3.1.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与普及提高阶段(2001——今)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方面3.2.1 受教育者更加积极主动3.2.2 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3.2.3 教育的形式更加民主3.2.4 校园网地位重要,吸引力欠缺3.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方面3.3.1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3.3.2 网络使大学生诚信教育日渐困难3.3.3 网络阻碍了大学生良好思想行为方式的建立3.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3.4.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区不均衡性3.4.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真实的情感交流3.4.3 “文化霸权”严重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3.4.4 网络技术制约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4.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4.1.1 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硬件不完全4.1.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环境不理想4.1.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有待提高4.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4.2.1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认识不足4.2.2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识误区4.2.3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的特殊时期4.2.4 对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5.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内涵5.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5.2.1 是否有利于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5.2.2 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5.2.3 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需要5.2.4 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5.2.5 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满足5.2.6 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5.3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构建5.3.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主体5.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客体5.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运行机制5.4.1 制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方案5.4.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施6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6.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基本原则6.1.1 导向性原则6.1.2 针对性原则6.1.3 动态性原则6.1.4 服务性原则6.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6.2.1 转变理念,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6.2.2 领导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6.2.3 把握网络特点,改进教育方法6.2.4 完善立法、加强监控6.2.5 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长效机制6.2.6 打造高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6.2.7 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7 结语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高校论文; 网络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