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的写作宗旨在于从古典社会学理论中寻找社会控制概念的丰富内涵,并试图借此激发人们形成一种关于“社会控制思想在社会学初创阶段便作为一种内在的理论旨趣而存在”的印象。从一开始通过阐述社会控制这个概念的理论意义,确定了这种印象之后,文章就着手对社会控制这个概念进行初步的操作化,从各个角度来探索它丰富的内涵。随后,基于对社会控制概念内涵的初步掌握,笔者从涂尔干和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中寻找与之匹配的相关论述。正文部分的行文思路则安排如下:笔者将分出两条研究路线,分别从涂尔干和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中抽取出于社会控制相关的概念、观点,然后再进行交叉比较,最后试图进行尝试性的综合。首先,第2章作为前设性的判断,从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的角度对涂尔干和韦伯的理论梳理作出了分析进路的设定,从而探讨涂尔干和韦伯由于研究方法取向上的差异,而导致了理论逻辑和推演方向及结论的异同。自然,本文主要探讨两者在社会控制思想方面的相似之处和不同取向。其次,第3章从对涂尔干和韦伯关于社会建构的理论观点出发,描摹他们的理论框架是如何解答“社会如何得以形成并得以维持的”,以及“社会如何运转并进一步发展的”这两大命题的,最终我们将指向“秩序”的概念,也即社会建构的安排如何得到一种“稳定的秩序”和一种“进步的秩序”,换言之,社会建构是如何实现关于秩序的社会目标的——尽管这里的“建构”概念更多地指向理论建构的意图,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是被置于某种哪怕是集体无意识的发展方向的宏图中、经由来自多维方面的努力下建构出来的。基于上述的假设,我们才能得出哪一些社会现象或人的行为等需要被鼓励和强化,而另一些则需要被禁止和纠正。从这个观点出发,才进一步地得出对社会偏差的判定以及后续地给出社会控制的策略。然后,第4章重点考察涂尔干和韦伯关于社会偏差的判定,这在涂尔干是社会反常和社会失范,在韦伯则是权威合法性危机和社会冲突。基于这种判定,笔者进一步考察涂尔干和韦伯在他们的理论背景下对社会偏差的分析,这在涂尔干是通过社会自杀死亡率对社会失范程度进行测量,而在韦伯则是对社会冲突进程条件的分析。在这两部分理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才得以进行下一步研究,即针对社会偏差给出社会控制的策略。最后,第5章给出了涂尔干和韦伯的社会控制策略。作为实证主义先驱的涂尔干,他侧重于集体意识视角下的道德教育,而且还借由宗教生活的整合形式来作为补充说明。作为人文主义代表的韦伯,却在最后的理论倾向中陷入了对价值丧失的悲观主义中,认为社会控制的形式将在社会理性化的除魅下,变成科层制的铁笼。这两者不无诡异的理论进程确实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两者在理论旨趣上的内在吸引力,而这,也正是他们的可比较之处。而作为全文理论探讨的进一步的延伸和补充,笔者增加了结语的部分,旨在从社会控制的概念的内涵角度对全文做一个综合性的总结。综上,便是本篇论文的全部内容。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社会控制思想的重要意义1.1.1 社会学诞生时的社会发展对“社会控制”的天然需求1.1.2 古典社会学理论中内含的“社会控制”的旨趣1.1.3 理论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1.2 社会控制的概念及内涵1.2.1 社会控制的概念及指代的事实1.2.2 社会控制的主体和客体1.2.3 社会控制的内容和形式1.2.4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领域1.2.5 社会控制的方法和工具1.3 研究目的:对涂尔干与韦伯社会控制思想的尝试性综述1.3.1 对涂尔干社会控制思想的梳理1.3.2 对韦伯社会控制思想的梳理1.3.3 比较涂尔干和韦伯的社会控制思想1.4 研究方法2 从方法论立场比较涂尔干与韦伯的社会控制思想的研究取向2.1 涂尔干的社会唯实论及实证主义研究取向2.1.1 社会整体层次的研究取向2.1.2 社会事实与社会统计的研究取向2.1.3 结构功能的研究取向2.2 韦伯的社会唯名论及理解社会学研究取向2.2.1 投入理解和个人主义研究取向2.2.2 社会行动及理想类型的研究取向2.2.3 世界的理性化的研究取向2.3 比较涂尔干与韦伯基于方法论立场的社会控制思想的研究取向2.3.1 涂尔干与韦伯在方法论立场上的异同2.3.2 涂尔干与韦伯基于方法论立场的社会控制思想的研究取向异同3 从社会建构的认识比较涂尔干与韦伯的社会控制思想3.1 涂尔干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团结3.1.1 有机体类比与功能分析3.1.2 社会分工和有机团结3.1.3 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3.2 韦伯的科层制和社会行动的理性3.2.1 社会行动及理性取向3.2.2 权威类型和科层制3.2.3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3.3 比较涂尔干与韦伯基于社会稳定与进步的秩序的社会控制思想3.3.1 涂尔干与韦伯关于“社会静序”的社会控制思想3.3.2 涂尔干与韦伯关于“社会动序”的社会控制思想4 从社会偏差的观点比较涂尔干与韦伯的社会控制思想4.1 涂尔干的社会失范4.1.1 社会反常和社会失范4.1.2 作为衡量整合与失范程度的自杀死亡率4.1.3 对失范的归因4.2 韦伯的冲突理论4.2.1 权威类型和统治合法化4.2.2 冲突进程的条件4.2.3 冲突的“正功能”4.3 比较涂尔干和韦伯基于社会偏差的观点的社会控制思想4.3.1 涂尔干与韦伯关于社会偏差的判定4.3.2 涂尔干与韦伯关于社会偏差的分析5 从社会控制的策略比较涂尔干与韦伯的社会控制思想5.1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和宗教生活的整合5.1.1 道德教育作为社会化的整合方式5.1.2 宗教生活作为一种集体活动的整合方式5.2 韦伯的科层制和宗教精神的行为约束取向5.2.1 韦伯关于科层制的外在强制与个人行为的工具论取向5.2.2 宗教伦理的精神约束与世俗利益的理性约束的媾和5.3 比较涂尔干与韦伯基于社会控制的策略的社会控制思想及实践意义5.3.1 涂尔干与韦伯的社会控制策略5.3.2 涂尔干与韦伯的社会控制策略的实践意义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涂尔干论文; 韦伯论文; 社会控制论文; 社会秩序论文; 社会偏差论文; 社会变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