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温带现代土壤类脂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红粘土—黄土中的变化

我国温带现代土壤类脂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红粘土—黄土中的变化

论文摘要

季风环流的起源和发展、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的荒漠化与干旱化以及黄土高原植被演化与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一直为科学界和社会所瞩目,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上厚层、连续的黄土—红粘土风成堆积序列详细地记录了东亚季风演化过程和源区变化过程。近年来,大量的无机指标在季风气候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有机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非常欠缺,不利于我国干旱-季风气候环境系统形成演化的深入研究,尤其难以给我国西北生态环境建设和恢复提供更多准确的过去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 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海相、湖相和泥炭等载体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至今尚未建立起公认的黄土地区古气候有机质组成特征和替代指标,黄土地层中还没有开展系统、完整的有机地化研究,第三纪红粘土至今无人问津。为此,本文首先对我国温带不同气候区的现代土壤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现代气候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然后以此为基础初步开展了朝那红粘土-黄土剖面生物标志化合物记录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研究,以期为上述科学问题提供新的有机地化证据。 初步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除了在我国土壤中检测到正构烷烃、正构烷基-2-酮和长链脂肪酸等土壤中常用的生标化合物外,本文首次在土壤中报道了具有奇碳优势的正烷基-3-酮和十一种含季碳的支链烷烃化合物(BAQCs),包括2,2-二甲基烷烃、3,3-、5,5-、6,6-和7,7-二乙基烷烃、3-乙基-3-甲基烷烃、5-乙基-5-甲基烷烃、5-丁基-5-乙基烷烃、6-丁基-6-乙基烷烃、3,3,ω3,ω3-和5,5,ω5,ω5-四乙基烷烃。较低碳数和较高碳数BAQCs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的气候区和不同的地层中协变,说明其源生物(可能为原核生物)在现代和古土壤中普遍存在,而且能够响应环境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 2、在我国温带现代土壤中,正构烷烃、正构烷基-2-酮、正烷基-3-酮和BAQCs

论文目录

  • 原创性声明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 1.2 国内外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2 现代土壤和古土壤中的研究现状
  • 1.2.2.1 现代土壤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 1.2.2.2 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红粘土序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 1.2.2.3 红粘土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1.4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现代土壤中土壤样品位置、气候条件
  • 2.2 朝那黄土—红粘土剖面地层序列
  • 2.3 朝那研究区和样品具体的地层
  • 2.4 地形地貌特征
  • 2.5 大气环流和气候
  • 2.6 地质背景与地层特征
  • 第三章 现代土壤中正构烷烃和长链酮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 3.1 前言
  • 3.2 正烷基-2-酮的分布和起源
  • 23-C35正烷基-2-酮'>3.2.1 C23-C35正烷基-2-酮
  • 16-C22正烷烃-2-酮'>3.2.2 C16-C22正烷烃-2-酮
  • 15-21/C22-35正烷基-2-酮比值'>3.2.3 C15-21/C22-35正烷基-2-酮比值
  • 3.3 现代土壤样品中正烷基-3-酮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 3.3.1 正烷基-3-酮的成因分析
  • 3.3.2 小结
  • 3.4 我国现代土壤中含季碳的支链烷烃的分布特征和环境意义
  • 3.4.1 支链烷烃化合物的质谱特征和鉴定
  • 3.4.2 支链烷烃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
  • 3.4.2.1 二乙基烷烃
  • 3.4.2.2 四乙基烷烃
  • 3.4.2.3 乙基-甲基烷烃
  • 3.4.2.4 丁基-乙基烷烃
  • 3.4.2.5 甲基烷烃
  • 3.4.2.6 单甲基烷烃
  • 3.4.2.7 单乙基烷烃
  • 3.4.3 5,5-二乙基烷烃在不同气候区现代土壤中的分布变化
  • 3.4.4 BAQCs在土壤中的意义
  • 3.4.5 小结
  • 第四章 朝那剖面生标化合物记录的7.28Ma以来中国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研究
  • 4.1 类脂物在朝那地层中的分布特征
  • 4.1.1 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的分布变化
  • 4.1.2 正烷基-2-酮的分布变化
  • 4.2 生物标志化合物记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15-21/C22-33和Pr/Ph比值'>4.2.1 正构烷烃C15-21/C22-33和Pr/Ph比值
  • (H)ALK和CPI(H)KET比值'>4.2.2 CPI(H)ALK和CPI(H)KET比值
  • 4.2.3 正构烷烃ACL值
  • 27、C29和C31的三维分布图及其C27/C31和(C27+C29)/(C31+C33)比值'>4.2.4 正构烷烃C27、C29和C31的三维分布图及其C27/C31和(C27+C29)/(C31+C33)比值
  • 4.3 朝那地层中生标化合物记录的古气候波动
  • 4.3.1 7.28到2.94Ma的气候变迁
  • 4.3.2 黄土-古土壤纪录的气候波动
  • 4.4 朝那剖面中含季碳支链烷烃的分布特征和环境意义
  • 4.4.1 含季碳支链烷烃的分布特征和环境意义
  • 4.4.2 单乙基烷烃和单甲基烷烃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改性红粘土的微观力学分析[J]. 江西建材 2017(03)
    • [2].河南三门峡红粘土剖面的古气候记录[J]. 城市地理 2017(02)
    • [3].土骨架的新概念与红粘土的结构[J]. 建材世界 2020(05)
    • [4].红粘土改良研究现状综述[J]. 科技视界 2018(25)
    • [5].温度影响下压实红粘土持水特性研究[J]. 广东水利水电 2017(04)
    • [6].贵州红粘土工程特性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分析[J]. 科技资讯 2014(25)
    • [7].次生红粘土与原生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J]. 科技与企业 2014(16)
    • [8].红粘土的组成和工程性质[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1(Z1)
    • [9].江西省红粘土公路边坡病害调查[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10].红粘土路基改良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开发 2019(12)
    • [11].水泥红粘土的超声波特征试验研究[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6(01)
    • [12].贵州高速公路红粘土边坡稳定分析[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13].砂-红粘土抗剪强度室内试验与分析[J]. 土工基础 2013(05)
    • [14].红粘土边坡破坏机理与稳定计算方法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5(08)
    • [15].水泥改良红粘土击实试验研究[J]. 科技视界 2018(27)
    • [16].红粘土工程性质及其在路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0(07)
    • [17].不同工况下填筑红粘土的开裂规律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07)
    • [18].晋西部红粘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8(02)
    • [19].温度对红粘土胀缩特性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20].干湿效应作用下改良红粘土路基长期性能试验研究[J]. 公路工程 2017(05)
    • [21].浅议永蓝高速公路红粘土路基处治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8)
    • [22].浅谈红粘土地基勘察工作的开展[J]. 建材与装饰 2018(42)
    • [23].昆明红粘土工程特性分析与研究[J]. 工程勘察 2008(S1)
    • [24].红粘土地层闭口管桩上浮模型试验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5].云南蒙自地区改良红粘土击实与收缩特性分析[J]. 工程勘察 2016(08)
    • [26].CFG桩在红粘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质量控制[J]. 技术与市场 2012(02)
    • [27].黔中红粘土含水性及指标特殊性研究[J]. 勘察科学技术 2011(01)
    • [28].浅析柳州河流阶地次生红粘土承载力[J]. 广西城镇建设 2009(04)
    • [29].红粘土特征及对青龙山不稳定斜坡的影响分析[J]. 科技资讯 2012(10)
    • [30].贵州红粘土稠度状态指标划分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3(05)

    标签:;  ;  ;  ;  ;  

    我国温带现代土壤类脂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红粘土—黄土中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