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围绕冰温用于复杂生物组织保存的热学机理这一基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从细胞基础实验至活体器官的成功移植,系统研究了复杂生物组织在冰温条件下的传热传质特性。采用先进的可视化手段动态观察并研究降温过程中,细胞热质传递的现象规律。依据生物体真实形状,对肾器官的三维瞬态温度场进行重构。从新的角度、从宏微观两个层面上,对冰温保存复杂生物组织的传热机理以及相关特征做出较为全面的认识。文中对冰点温度以下的冻结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细胞在冻结保存中由于不同的冷冻条件而产生的损伤及其原因。分别从细胞的渗透特性、机械挤压损伤及胞内冰这三个方面对细胞的损伤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损伤产生的机理。对于器官保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建构猪肾脏血管树的物理模型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肾脏冷灌注过程中的三维温度场进行了瞬态模拟。(2)为了研究复杂生物组织在降温过程中,因温度梯度较大而导致热应力,采用ANSYS Workbench多物理场协同计算模块对肾脏组织的热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计算模型中将肾脏组织、微毛细血管簇等视为多孔介质。在热结构耦合场计算中,将肾脏组织、动静脉血管壁视为固体介质,最后分析了不同灌注工况下,温度场与热应力的相关性。对肾脏器官冷灌注过程进行温度场、热应力场数值重构,目的在于探索冷激励作用下,温度以及降温速率耦合作用引起的生物力学效应,分析这种微小的热应力或热变形对细胞是否会造成物理损伤。(3)在冰温技术应用于器官延时保存的基础研究方面,分别测量了肾细胞悬液,肾器官的冰点温度等生物热物性参数。比较了不同保存温度对器官细胞活性的影响,冰温保存与目前临床应用的保存温度相比,降低了3-4℃。本文提出的保存温度(-0.8℃),可有效抑制组织细胞的基础代谢率,减少细胞的能量消耗,降低低温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将所提出的保温方法及保存温度,施用于猪肾脏自体移植临床试验,取得了延时20小时以上的良好效果。通过深层次研究冰温范围复杂生物组织宏微观热质传递的特性,将生物传热与生物医学两个学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问题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理论凝练和技术创新。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生物组织的低温保存1.1.1 低温保存原理1.1.2 细胞的低温保存及损伤1.1.3 器官的低温保存及损伤1.2 冰温技术1.2.1 冰温用于器官保存1.2.2 器官保存过程中的热物理问题1.3 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降温过程中的细胞损伤2.1 肾细胞渗透特性2.1.1 细胞膜2.1.2 细胞膜渗透特性的数学描述2.1.3 细胞体积的测定2.1.4 细胞对水的渗透系数2.2 肾细胞冻结过程中机械挤压损伤2.2.1 水溶液冻结过程相平衡曲线2.2.2 细胞机械损伤的检测方法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2.3 本章小结第三章 胞内冰产生时间特性3.1 CPA 与胞内冰3.2 不同过冷度对胞内冰生成的影响3.3 胞内冰产生机理的讨论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器官冷灌注的实验研究4.1 肾器官冷灌注过程的温度变化特性4.1.1 肾器官的冷灌注实验4.1.2 灌注过程中内部及表面温度变化4.2 肾脏组织力学参数4.2.1 线性热膨胀系数4.2.2 杨氏模量4.3 本章小结第五章 肾器官冷灌注过程的温度场及应力场数值模拟5.1 物理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5.1.1 肾器官物理模型的建立5.1.2 网格划分5.2 多孔介质模型5.3 数学模型与边界条件5.4 肾脏灌注过程温度场模拟结果5.4.1 模拟结果的验证5.4.2 灌注过程中肾脏表面温度场5.4.3 肾脏内部截面温度场5.4.4 肾脏内部血管温度分布5.5 CFX 与 ANSYS 热应力耦合场计算5.5.1 肾脏组织的热应力场、变形场5.5.2 肾脏组织内部横、纵截面热应力、变形变化分析5.5.3 肾脏内部血管热应力、变形变化5.6 不同灌注条件对肾脏内部温度场、应力场、热变形的影响5.7 本章小结第六章 冰温技术应用于动物肾器官的保存6.1 细胞的冰温保存6.2 器官的冰温保存6.3 动物肾器官延时保存及移植实验6.3.1 肾脏冰点温度的确定6.3.2 自体肾移植模型的建立6.3.3 临床移植效果6.4 本章小结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1 主要结论7.2 本文创新点7.3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冰温保存论文; 冷灌注论文; 热应力论文; 温度场论文; 细胞损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