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司法解散制度

试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司法解散制度

论文摘要

公司是以人的集合为成立基础的,当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基础丧失时,公司的运转便出现困难,严重者便会形成公司僵局。公司僵局问题已成为我国公司实务中极具代表性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随着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公司僵局产生,如何防范及破解公司僵局成为公司法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我国《公司法》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对此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对破解公司僵局及司法解散制度的有效实施有所帮助。本文第一章从公司僵局概念的界定出发,探讨了公司僵局的特征、危害及其成因。笔者指出公司僵局不仅是指公司内部治理过程中,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机制陷于瘫痪的状态,同时,也应包括公司的运营机制陷于瘫痪的状态。公司僵局一旦形成,将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对股东、债权人、公司职工以及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公司僵局的形成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公司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的人资两合的特性,而导致公司陷入僵局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资本多数决制度,当然,公司僵局的出现还有其他诸如股东、高管道德风险等原因。本文第二章通过对公司僵局的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分析了破解公司僵局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公司自力救济以及司法救济的方式,并提出了公司陷于僵局时,由于股东权利受到种种限制而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散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有其必要性。本文第三章从我国首例司法解散诉讼案件着手,提出司法解释出台前公司法规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于第四章详尽探讨我国现行司法解散制度的法律构建。我国司法解散制度虽然已经确立,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需要进一步明确,增强可操作性。通过对我国司法解散制度现状的分析,主要包括诉讼当事人的确定、诉讼提起条件即诉由的确定、诉讼程序的设计、诉讼中司法机关的立场与原则等,进一步分析目前该制度存在的缺陷,如原告主体资格过宽易导致滥诉、公司解散与清算不一并处理易导致累讼等,同时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本文第五章笔者依据对于现行司法解散制度的浅薄认知,提出完善我国司法救济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着重分析了诉讼中替代司法解散的措施在我国适用的可能性。最后为结论,说明立法的完善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公司的司法解散制度中不仅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例,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找出适合我们国家的路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
  • 第一节 公司僵局的概念
  • 一、公司僵局的概念
  • 二、公司僵局的特征
  • 第二节 公司僵局的危害
  • 一、对公司及股东利益的危害
  • 二、对公司债权人的危害
  • 三、对社会的危害
  • 第三节 公司僵局的成因
  • 一、公司僵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二、公司僵局形成的直接原因
  • 三、公司僵局形成的其他原因
  • 第二章 破解公司僵局的模式
  • 第一节 公司僵局的事前预防
  • 一、预设僵局解决机制
  • 二、调整公司治理机构的设置
  • 三、表决权限制措施
  • 第二节 公司僵局的事后救济
  • 一、强制清购
  • 二、司法解散
  • 第三章 对公司僵局诉讼典型判例的思考
  • 第一节 两例司法解散诉讼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四章 我国现行司法解散制度的法律构建
  • 第一节 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宗旨
  • 第二节 公司法现行司法解散制度之评析
  • 一、诉讼类型
  • 二、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
  • 三、诉讼管辖
  • 四、案件受理费
  • 五、保全措施
  • 六、前置程序
  • 七、请求解散公司的诉由
  • 八、司法解散诉讼的约束力
  • 九、诉讼中司法机关的立场与原则
  • 十、解散后的清算
  • 第三节 我国司法解散制度缺陷的应对意见
  • 一、提起解散公司之诉的原告诉讼主体资格过宽
  • 二、公司僵局破解途径过于单一
  • 三、"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规定含义不明确
  • 四、司法解散诉由过于狭窄
  • 五、对于举证责任未作限定
  • 六、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不做处理,易造成累讼
  • 第五章 我国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
  • 一、强制股权购买
  • 二、指定临时执行人接管公司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试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司法解散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