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中医医院冯志晟邮编073200
【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性与有效性尚存在争议,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4年5月~2015年9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3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结果:观察组好转率76.67%高于对照组53.33%,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RP、NIHSS、UA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可增进疗效,促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丹参;依达拉奉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头号杀手。我国每新发脑卒中约200万,发生率120/10万例,其中急性脑梗塞约占50%~70%,发病急骤、进展速度快、病死率与病残率居高不下,死亡率可达10%~15%[1]。急性脑梗塞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约70%的存活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普遍认为神经功能损伤是致患者功能障碍发生的根本性原因。故,临床常使用脑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改善患者预后。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塞历史悠久,认为血瘀该病的主要病机,贯穿于疾病发生、进展的始终,丹参是一种活血化瘀、通脉药物。联合使用依达拉奉、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性与有效性尚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5月~2015年9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病程<7日;③无预防性认知、精神障碍;④初次发病;⑤无其它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无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重精神、认知异常。纳入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5~79岁、平均(76.3±6.1)岁。多发梗死26例,主要梗死部位脑叶28例、基底节区14例、脑室体旁9例、脑干4例、其它6例。病程1h~3.4日、平均(3.3±1.5)h。合并高血压44例、高脂血症42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5例、心律失常4例。吸烟21例、饮酒13例。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时间窗内溶栓、抗凝,对症处理并发症,控制合并症。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丹参多酚酸盐20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日,1周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溶血磷脂酸(LPA)、血尿酸(UA)水平。
1.4疗效判定
分别在入院时、14日,以NIHSS量表评价神经功能,对比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参照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将疗效评价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
1.5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xls数据表,以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校正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所致脑血管阻塞可引起其所供应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损伤,是一种复杂、多途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过程,颅内毒素蓄积、神经递质异常释放、自由基爆发式形成是神经功能缺损的病理基础。脑神经保护剂可阻断颅内以上一系列病理进程,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依达拉奉其可有效的透过血脑屏障,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调控凋亡基因表达等方法减轻脑损害[2]。一项Meta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可减轻神经脑神经功能损伤,越早使用患者预后越好。丹参具有多元药理作用,可改善血流灌注,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证实其可恢复颈动脉血流灌流,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3]。
本次研究显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较好,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丹参可起到改善外周循环等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使依达拉奉更有助于渗透过血脑屏障,增进疗效[4]。研究中,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RP、NIHSS、UA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升高与嘌呤摄入过多、内源性嘌呤过多有关,UA可反映颅内细胞损伤严重程度,CRP是急性炎症标志物。研究显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可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减轻颅内细胞损伤,最终增进疗效。需注意的是,丹参可能增加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考虑到约30%的脑梗塞患者伴有颅内出血,使用丹参需慎重[5]。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可增进疗效,促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24.
[2]马利萍,孙建国,彭英,等.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3):341-348.
[3]秦晓改,杜一民.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荟萃分析[J].医学综述,2010,16(18):2864-2866.
[4]张晓雷,陈俊华,郭春霞,等.丹参多酚酸盐的药理作用研究[J].综述评论,2013,34(5):292-294.
[5]朱映雪,李翠红,孙秀珍,等.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临床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J].2015,7(21):181.